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青报读书周刊 | 阿迪契告诉你何为真正的女性主义

认识一位被公认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70后”作家——

阿迪契告诉你何为真正的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者都是不快乐的人?憎恨男人的人?不喜欢涂珠光唇膏和穿高跟鞋的人?世界文坛最炙手可热的非裔女作家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拒绝这一刻板印象。她在TED演讲《我们都应该做女性主义者》中抨击:“女性主义者”这个词承载了多么沉重的成见,负面的成见。并自称是一个“不讨厌男人并且喜欢为了自己而非男人涂珠光唇膏、穿高跟鞋的快乐的非洲女性主义者”。

正是那场著名演讲之后,阿迪契成为美国非常重要的公共作家、意见领袖。她是被“非洲文学之父”阿契贝赞许的“天纵之才”,是美国主流媒体确认的“阿契贝在21世纪的传人”,入选《纽约客》“20位40岁以下小说家”和《时代》杂志“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作为“橘子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全美书评人协会小说奖”得主,也被公认为是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70后”作家。

阿迪契作品第一辑:《哀痛笔记》 《亲爱的安吉维拉》 《我们都应该做女性主义者》 译林出版社 2024.03

事实上,阿迪契早已出圈,她不仅是作家,更是时尚偶像:她登上《时尚》杂志封面,世界级歌手碧昂斯在单曲《完美无瑕》(《Flawless》)中引用她演讲的原声以向其致敬,在社交网络上,她极具影响力,成功把自己温柔而坚定的声音传达到国际社会诸多公共领域,人们听她讲述何为真正的女性主义,也讲述“单一故事的危险性”,她以文字跨越国界和业界,邀读者透过她的经验和思考去感受非洲的土地、民族与文化。以故事连结所有人的情感,不只为女性,也为所有位于文化边陲、无从发言的人发声。

阿迪契所有重要作品的中文版权目前都已花落译林出版社,最新作品《哀痛笔记》与代表作《亲爱的安吉维拉》,还有由演讲修订成书的同名小书《我们都应该做女性主义者》,作为非虚构作品代表作,已于三月面世,这三本薄薄的非虚构小书只是我们深度了解作家及其行文风格的“前菜”,第二辑获奖小说经典系列,则包括了奠定其超新星地位的巨著《半轮黄日》,处女作《紫木槿》,以及讲述性别歧视、移民离散等母题的长篇小说《美国佬》和短篇小说集《绕颈之物》,这些让文学爱好者大快朵颐的“正餐”,将于2024年7月陆续抵达我们的书架。

直面针对女性的成见

“如果我们一再看到同样的事,就会习以为常”

在《我们都应该做女性主义者》一书中,阿迪契提及2003年她为刚完成的处女作《紫木槿》做推介时的经历。一个“亲切、好心”的记者想给她一点忠告。“他给我的忠告(他一边说着,一边难过地摇着头)就是我永远都不应该自称女性主义者,毕竟女性主义者都是些不快乐的女人,因为她们找不到丈夫。”之后,还有一位当地的女性学者告诉她,女性主义不是我们的文化,是非非洲的,而阿迪契之所以自称女性主义者,是因为她受到了西方书籍的影响。

有必要简单讲一下小说《紫木槿》究竟说了些什么:它以一位15岁少女的视角讲述一个尼日利亚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压抑和纷乱,个体命运与社会历史在家庭故事中相互缠绕,绘就20世纪90年代的尼日利亚社会图景。美国《每日电讯报》称其“优美地记录了一个少女面临暴力熟悉的残忍时内心的激荡。”阿迪契以女性特有的敏锐视角和纤细笔触,讲述尼日利亚社会的阵痛。而在那位尼日利亚男性记者眼中,它或许只是一个控诉男人的故事——“这人品行不好,还打老婆,他的结局不好”……阿迪契意识到,“女性主义者”这个词承载了多么沉重的成见,负面的成见,这些成见包括:你讨厌男人,你讨厌胸罩,你讨厌非洲文化,你认为女性应该主宰一切,你不化妆,你不剃体毛,你时刻愤怒,你没有幽默感,你不用除臭剂……

事实上,人们的成见并不仅仅针对女性主义者,而是所有女性。阿迪契在书中讲述自己在尼日利亚最大城市、商业中枢拉各斯遭遇的轻慢:独自走进酒店的女性被潜意识地认定是性工作者;餐厅的侍者只与一同前来的男性打招呼,即便给出小费的是女性,他也只会向男性道谢。“这个社会告诉所有人,男性比女性重要。”

阿迪契所经历的对于女性的偏见,不仅发生在尼日利亚,也发生在包括中国在内不同种族和国家。她举了一位美国女性朋友的例子:这位朋友接替一位男士担任主管,之前的男性主管被夸赞是个“为人严厉的狂斗士”,而同样认真严厉的她,却在处分一名考勤作假的员工时遭遇众人谴责,说她咄咄逼人,难以共事,大家原指望接任的她能给工作带来一点“女人味”……阿迪契略带嘲讽地表示:“我们花太多时间告诉女孩子她们不能愤怒,不能好斗,不能强硬,还转过身来就同样的行为赞扬男性……全世界范围内,有那么多杂志文章和书籍告诉女性要吸引或者取悦男人该做什么,应该以及不该怎样为人,给男性的女性取悦指南可少得多。”

《我们都应该做女性主义者》插图。 任凌云 绘

2012年,阿迪契所做的关于女性主义的演讲《我们都应该做女性主义者》风靡世界,仅在TED官网就有超过500万人点击观看。在这本今年引入中国的同名图书中,她呼吁人们处理这个看似事小其实“事关重大的性别问题”,规划一个更为公平的世界,一个男人和女人都更加快乐、更加忠于自我的世界。她说:“如果我们一再看到同样的事,就会习以为常。”显然,并非所有的习以为常都堪称公理。而阿迪契总能引领我们从现实经验出发,跳出那些早已习以为常的世俗偏颇。

女性主义者的15条育女忠告

“‘因为你是女孩’从来不是任何事的理由。”

阿迪契出生于尼日利亚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后留学美国,在东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学习传媒学和政治学,之后分别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耶鲁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出身于优渥的非洲中产阶层,享有大多数当地女性都不会拥有的某些特权的她,作为一位积极为女性权益发声的女性主义者,常常也会受到质疑。对此,阿迪契坦诚回应:“我的确在阶层上得到了特权,但是我很喜欢我的家庭和我的出身,这一切都没有让我不舒服,因为父亲是一名教授, 母亲是一名大学管理员,让我得以成长在有书的环境中。我们也会从附近的村庄中雇佣一些帮手来打理家事。是这些资源和帮助让我成长为今天的我,而且也影响了我的政治立场。”

中产家庭的出身恰恰是阿迪契的优势所在,如她所说:“在某种程度上,这让我看到了性别是如何影响阶层的。比如说,当我和男性一起在某些评论家的圈子里,我们都是有特权的人群,但我和他们的区别就在于性别,作为女性,我受到了不同的对待,也就是说,因为我的阶层比较高,一些门为我打开了,同时因为我是女性,一些门对我关上了。”

或许正是得益于这一“高维度”的现实认知,阿迪契的女性主义言说总是出人意料的敏锐,切中要害。在她看来,女性主义不是某种理论,而是需要每个人切身践行的现实生活场景。在《亲爱的安吉维拉》一书中,阿迪契从新手妈妈可能遭遇的尴尬处境出发,给出了十五条直接而坦诚的建议,涉及育儿、母职、婚姻、职场、身份认同等方方面面。这些建议直接而有力,不仅是写给家有女孩的父母的育女指南,更是一场关于女性应该如何定义并塑造真实自我的探讨——

建议1:成为一个全面的人。不要只用母亲的身份定义自己。

建议2:共同协作。在家庭中拒绝“帮忙”这种说法。

建议3:教育她“性别角色”是彻底的胡扯。

建议4:留心“伪女性主义”的危害。“伪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平等是有条件的。

建议5:教导孩子阅读,特别要教导她喜爱阅读。

建议6:教导她质疑语言,语言是我们的偏见、信仰和臆想的温床。

建议7:千万不要将婚姻当作成就。

建议8:教导她不要把讨人喜欢这件事放在心上。

建议9:让孩子有身份认同感。

建议10:慎重对待与她交流以及谈论她外表的方式。

建议11:教导她在我们的文化选择性地使用生理因素作为社会规范时表示质疑。

建议12:和她谈论性,并且早些开始。

建议13:告诉她爱不仅是给予也是获得。

建议14:在教导她什么是压迫时,不要把受压迫者描述成圣人。

建议15:教导她什么是差异。让差异成为寻常的事,成为常态。

阿迪契可谓敢说敢做的人间清醒,在养育女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们找寻完整的自我,又该如何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引导她们?“我希望父亲和母亲都愿意为孩子购买这本书。”阿迪契此前在采访中这样表示。

永恒的离散与迁徙主题

“一次次失去,让人生感觉跟纸一样虚薄。”

当阿迪契讲述人们对于女性主义者以及女性普遍存在的刻板印象时,她实际也在向人们讲述另外一种存在于种族与地域间文化之中的刻板印象。她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了初到美国留学的经历,美国室友惊讶于她一口流利的英文,并询问可否让她听听所谓的“部落音乐”……在那位室友脑中有对遥远非洲的刻板印象,那是一个关于这个陌生种族的单一故事。而阿迪契就此提出了“单一故事的危险性”的著名论断。可以说,她所有的写作,都在试图打破人们头脑中的“单一故事”,哪怕是那些以自己亲历的家庭变故为内容的非虚构章节。

作为首度引进的阿迪契新作,《哀痛笔记》便是这样一部写给逝去至亲的家族回忆录。它记录了疫情带给移民家庭的隔离、失序与伤痛,同时也探讨了离散和迁徙引发的家庭重构、代际差异与交流困境。她的作品里没有大道理,在《哀痛笔记》中,她只是将父亲去世前后的记忆与感受不假修饰地娓娓讲述,感同身受的悲痛就已力透纸背,令读者透不过气:“一道锈蚀,一股邪恶洪流的奔涌,使得我们一家永远支离破碎。一次次失去,让人生感觉跟纸一样虚薄。”

个人生活、亲人的离散与迁徙,只是阿迪契写作中的“随笔”,她的小说更常从家庭出发,探讨种族、性别、阶级等社会议题,同时,由于海外留学经历和跨国生活,她也常聚焦于海外的尼日利亚移民及其日常生活,描摹一代人的离散经验与“无根”状态。

阿迪契作品中文版即将出版的四部获奖小说经典尤其值得期待。其中,《半轮黄日》以五个普通人在尼日利亚内战中所经历的变迁,拷问战争面前的道义责任、身份国界、民族忠诚、社会阶级、爱情、友谊这些固有观念如何幸存,这是她为20世纪60年代尼日利亚内战谱写的一曲哀歌。它奠定了阿迪契文坛超新星的地位,是她毫无争议的首要代表作;《美国佬》,“无畏地将我们时代令人不安的现实揭露在眼前”,它的创作灵感正源于阿迪契初到美国时所受到的差异待遇与歧视。借由女主人公“美国佬”伊菲麦露回国后的种种见闻与恋情,阿迪契站在尼日利亚和美国两块大陆上审视彼此,写尽移民者的憧憬、激情、失落与勇气。它获得了“2013年度美国书评人协会小说奖”和《纽约时报》“2013年度十大好书”;《绕颈之物》收录了包括“欧·亨利短篇小说奖”获奖作《美国大使馆》在内的12个故事,它们描述现代与传统,家庭与个人,梦想与现实的剧烈冲突。阿迪契告诉我们,在新旧世界的对峙之间,记忆、语言、身体等等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战场;还有处女作《紫木槿》,一名少女面对暴力的觉醒与抗争,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它进一步明确了阿迪契作为女性主义者的身份以及她想要为之书写与战斗的事业。

在她所有的作品中,我们会看到,一位来自非洲的温柔而坚定的女性主义者是如何与她书中年轻的主人公一起不断成长、走向成熟与笃定的。(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魏)

青岛日报2024年5月15日8版

(点击版面查看全部内容)

责任编辑:孙源熙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