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2020年11月17日6版
诤言良策 勾画未来
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共话“我心中的青岛十四五”
初冬时节,由市政协委员联络活动工作室、青岛日报社、市政务服务热线共同推出的“倾听与商量”协商平台迎来了第二期沙龙活动。本期沙龙以“我心中的青岛十四五”为主题,邀请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围绕未来五年青岛的城市发展畅所欲言、碰撞观点。
沙龙活动现场,委员专家展开热烈讨论。 赵健鹏 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编制“十四五”规划、谋划青岛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以“倾听与商量”的方式,听民意、聚民智、商良策,为青岛“十四五”规划出谋划策,展现了政协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初心和使命。
前期,青岛日报社与市政协委员联络活动工作室已经开展了线上、线下的问题征集。沙龙活动上,围绕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创建、区域协同发展背景下的交通体系完善等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共同勾画青岛美好实际。
以“倾听”促“商量”,以“商量”聚“民智”。希望借助本期沙龙活动,全面传递政协的诤言、良策,吸引更多市民和朋友关注,并亲身参与青岛未来发展,为城市的不断成长加油助力。
争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关键词:蓝色种业 区域协同 数字海洋
沙龙现场,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市动能办专职副主任张旭东首先介绍了青岛“十四五”规划的编制推进情况。张旭东表示,用中长期规划来指导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市发改委作为市政府组织“十四五”规划编制的牵头部门,正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并落实到青岛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规划的编制工作。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广大市民中的讨论,将会对规划的编制起到积极作用。
青岛是一座因海而兴的城市,浩瀚的海洋给了我们乘风破浪的勇气和豪情,广阔的海洋给了我们迎接世界八面来风的胸怀和视野,丰厚的海洋更给了我们无穷的资源和无尽的发展空间。
雄厚的海洋领域积淀让青岛有了更大野心。当下,青岛提出争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要更好地肩负起经略海洋、抢占海洋战略制高点的使命与担当,这让政协委员们倍感振奋。“十四五”时期,青岛要以全球视野谋划海洋产业发展,实现海洋产业大跨越是大家的一致看法。
省政协委员宫庆礼
省政协委员、中国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教学科研基地主任宫庆礼从事蓝色种业研究多年,对于大海,他有着深厚的情感。刚刚召开的全国政协双月座谈会上,很多专家学者在做“‘十四五’时期协调推进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 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主题发言时,都把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放到了重要的位置,这让宫庆礼非常振奋。
“青岛海水养殖科研基础雄厚,因为种种原因,科研成果经常要到省外转化,对本地相关产业的带动不足。‘十四五’时期,青岛应该抢抓机遇,打造蓝色种业产业龙头和创新高地,推动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宫庆礼建议,青岛以本地大型国企为主体,联合科研院所共同组建实体,推动蓝色种业研究、育种及技术转移。同时,加大养殖基地建设力度,打造数字化青岛蓝色种业产业示范园区,推动蓝色种业科研成果本地转化。
市委党校教授于忠珍
时下,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正在加速推进。青岛市委党校教授、青岛市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于忠珍表示,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山东半岛有着三千多公里的海岸线,青岛发展海洋产业一定要走区域协同的路子,要淡化行政区的概念,打破行政壁垒,以经济区的视角推动相关工作。
青岛老尹家海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宝昌正在按照协同的路子强化品牌。他在节目现场说,相比辽参,青岛海参的品质丝毫不逊色,当前老尹家海参正与多家海参企业联合打造高端定制海参,树立青岛海参新形象。
在前期采访中,市政协委员、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邢婧和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李超伦也就青岛海洋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邢婧建议,青岛发挥龙头作用,与烟台、威海、潍坊、日照等市共同打造北方海产种苗供应平台。
“在海洋领域,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为青岛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将让青岛具有超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两相结合发力数字海洋建设,青岛必将收获全新的发展空间。‘十四五’时期,建议青岛提前布局,为城市寻找新的增长极。”李超伦表示。
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关键词:优化产业环境 品牌引领 关爱人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当下,青岛正在全力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参加沙龙活动的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专注实体经济,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影响深远。
全国政协委员张国俊
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兼山东主管合伙人张国俊在青岛工作多年,对岛城的企业进行过深入调研。“青岛企业有着很强的科研能力,共享充电的专利就是青岛企业申请的,但是没有在本地实现产业化,反倒是深圳的企业买走专利后做大做强了。”张国俊以共享充电宝为例,讲述产业化环境的重要性。他认为,青岛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一定要从优化产业环境入手,推动科研成果就地产业化。一方面,企业要积极创新,并多方整合资源。另一方面,政府要关注产业最前沿,增加识别能力,对于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新技术,积极扶持,推动产业化发展。“当下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兴未艾,受制于充电不便问题,拓展空间有限。青岛的一家企业深耕于此,掌握了完备的车电分离技术,一旦实现产业化,将迅速引爆市场。”张国俊表示。
市政协委员张旭
市政协委员、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旭专注宏观经济运行多年,对于青岛的制造业发展路径有着系统的研究。他认为,与深圳、苏州、宁波、无锡、合肥等重点城市相比,无论是从工业经济发展贡献度、制造业发展后劲来看,还是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增速来看,青岛的制造业现状都不容乐观,亟待“换道超车”。张旭表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青岛有着非常好的基础,卡奥斯平台已经起势,并且树立起了很好的形象。下一步,青岛要以此为基础,加快产业链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增强先进制造业集聚带动能力。青岛是一个注重品牌的城市,在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强调培育品牌,城市为此也获益颇丰。在下一步的发展中,青岛应该努力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品牌。要把握国际产业分工重构的战略机遇,承接高技术产业进口替代,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使2—3个产业进入全球产业技术链和价值链的中高端。
市政协委员孔军
张旭的观点与市政协委员、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孔军不谋而合。在孔军的带领下,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强化高质量供给理念,以创新树品牌,以质量树品牌,使拳头产品保持极高的市场占有率。
强势产品的背后,孔军却被“人才问题”深深困扰。因为本地招揽不到足够的信息产业人才,外地招揽的人才很多又不愿意移居青岛,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不得已只能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建立研发中心,这让孔军耿耿于怀。“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背后是一大批一流的信息产业人才,关爱人才,把他们吸引过来、留下来应该是青岛人才政策的核心内容。”孔军建议,除了有竞争力的薪酬,青岛应该从人才的“家人视角”切入,全面提升城市的教育、医疗、文化软环境,提高生活品质,使一流的人才及其家人心甘情愿地移居青岛。
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关键词:高铁建设 航运枢纽 无缝接驳
作为海铁空路兼具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对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要求,对下一步青岛交通体系发展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沙龙上,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围绕港口枢纽升级、高铁建设、市内交通体系完善畅所欲言。
回顾青岛的历史,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120多年飞速发展,得益于由港口和铁路组成的便捷交通体系。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在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的征程上,青岛要以更高的标准提升城市交通水平,其目标就是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青岛因海而生、因港而兴,港口对城市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价值。张国俊持续关注青岛港口的发展。据了解,多年前,青岛就提出建设国际航运枢纽的设想,但成效并不明显,青岛港口在综合服务领域的发展尚有不足,距离国际航运枢纽的目标还很遥远。当前,山东港口集团已经成立,山东境内的港口开始一体化发展。张国俊建议,青岛港区在注重建设航运服务的基础上,努力向服务型海运枢纽转变,围绕海运、陆运、联运,打通海运沿黄、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辐射,发展综合港务服务和综合物流服务产业,建设综合服务型性航运枢纽中心,以港口的转型发展带动城市的转型发展。
市政协委员薛铮
出于工作原因,市政协委员、青岛卓思越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营销官薛铮经常要在不同的区域乘坐高铁出行。与外地城市,尤其是南方城市相比,青岛的高铁建设滞后。“对于青岛发展而言,高铁这块儿短板一定要弥补。”薛铮认为,“十四五”时期,青岛一定要加强高铁建设,要从全国和世界的视野来审视青岛铁路系统,努力由端头交通向枢纽交通发展。当前,青日高铁、潍莱高铁、潍烟高铁已规划、建设过程中,加上胶济铁路、济青高铁,青岛的铁路交通骨架正在逐步完善。下一步,青岛应该加快项目建设,确保这些铁路早日投用,为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为山东半岛有效对接长三角打好坚实基础。
市内交通与每一位市民的生活都息息相关。近年来,通过加大建设力度、提高智能化运营水平,青岛的市内交通状况有了很大的好转。“青岛的路好跑多了,我们现在的车也好,动力足、污染少。”沙龙上,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隧道巴士有限公司第七分公司驾驶员张黎明分享了自己的工作体验。
尽管变化巨大,青岛市内交通体系仍有不小的改进空间,主要表现为地铁线路偏少,覆盖面不足,公交车地铁接驳不畅,城市道路体系不完善等方面。在前期采访中,青岛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张志耀和市政协委员、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学军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张志耀建议,多方入手改善市内交通状况,尤其要做好轨道交通和公交系统的配置优化,努力实现无缝接驳,以此引导市民公交出行。
城市正在不断的“长大”,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路网的不断完善也是不能落下的功课。“随着北部城区的建设,青岛市民南北通勤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然而道路条件的制约,让市民耗费了大量的时间,非常影响社会运行效率。”尹学军建议,利用老企业搬迁后的空地高标准规划建设安顺路,可以从瑞昌路一直接到青兰高速,方便南宿北工的市民。
编辑点评
共话城市美好明天
窗外已是初冬,演播厅内透露的却是浓浓的春意。
周而复始、万象更新。带着朝气与蓬勃,“十四五”正在款款走来。在嘉宾热情洋溢的交流中,在现场观众认真的聆听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广大市民对“十四五”的期待。这是一种对美好未来最积极的拥抱,也是对一座城市命运最热切的回应!
当下的青岛,正站在一个特殊的历史关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青岛勾勒出更广阔的未来,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时间节点,通过倾听与商量的方式,围绕城市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展开讨论,凝聚共识,汇聚民心,必将会给城市提供最为澎湃的前进动力。
我们期许未来的精彩,但我们并不回避当下的不足。毋庸讳言,尽管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青岛仍有很多短板亟待补齐。小微企业活力相对不足、海洋科研成果本地转化比率较低,高铁网络难以满足城市发展需要……通过真诚地交流讨论,这些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为破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倾听中交流思想,在商量中凝聚力量!伴随着“倾听与商量”,青岛的“十四五”一定更加美好!
委员声音
努力服务城市经济存量
现代服务业有个1:5法则,开发新客户要费5分的力气,留住老客户可能只需要花费1分的力气。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多年来,青岛吸引了很多企业落户,他们也为青岛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深入推进招商引资过程中,青岛不能忽视这些落户多年的老朋友,也要想方设法为这些城市经济存量做好服务。市政协委员 张黛婕
积极推动青岛企业走出去
青岛有着很好的开放基因,“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节点”双定位城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所在城市的新定位给了青岛全新的发展机遇。青岛应该更大力度地推动企业走出去,通过产业基金等方式,引导企业对外投资,扩大青岛经济对外辐射力。 市政协委员 陈 松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崔武)
观看直播内容请扫描二维码
责任编辑: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