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橘到北方变得更“甜”了
迟廷波在胶州成功引种浙江黄岩蜜橘 带动乡亲一起致富
果肉柔软、酸甜可口,咬一口香气久久不散……吃到产于胶州市九龙街道迟家屯村的蜜橘,很多人都会称赞“好吃”。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种“好吃”的蜜橘是一位胶州人从浙江黄岩引进无核蜜橘种苗,经过精心栽培结出的果子。曾经,“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如今,胶州也能种出个大味甜的橘子,而且还从果园种进了可移动的花盆里。6月13日,青岛迟家屯蜜桔专业合作社社长迟廷波向记者讲述了他在胶州种蜜橘的故事。
南果北种惊艳“过冬”
把浙江蜜橘引到胶州,来自20多年前迟廷波的一个念头,他告诉记者,2003年,他从事水果批发生意,将南方的水果运到青岛。在一次进货时,他看到浙江人将橘子种在花盆内,既可以吃橘子,还可以当盆景。这让他感觉很稀奇,“这个好东西在胶州能不能长?”在进货时,他顺便带回了几盆。
回到胶州后,迟廷波精心培育,盆景橘子树长得很好,第二年10月还结出不少果子。“南方的蜜橘看来可以在北方生长。”迟廷波说,就这样,他引种南方蜜橘的念头变成了行动。
说干就干,迟廷波从浙江黄岩引种了一万株蜜橘苗,运来了南方的土壤,建起了橘子种植大棚,经过几年的精心管理,蜜橘渐渐适应了胶州的生长环境,经过嫁接后不仅长势喜人,还结出了果实,口感也非常好。
“嫁接后,不仅保证了口味不变,还让蜜橘变得‘抗冻’。”迟廷波告诉记者,南方水果来到北方,要过的第一关就是“过冬”,这一关过了,基本上就能存活下来。而经过嫁接的蜜橘,抗冻性大大增强,在青岛冬天最冷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下也能照样生长。
“如今的蜜橘有多受欢迎,当年引进培育的过程就有多困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蜜橘来说也是,一方水土产一方口味。为保证南方的蜜橘能在北方保持口味不变,我当时从黄岩运来了土壤,每次进货的时候就装上几袋子。”迟廷波说。蜜橘喜欢微酸性土壤,迟廷波找来农业技术专家,经过实地检测、论证后,进行了土壤改良,终于满足了蜜橘生长对土壤的要求。
“大棚种植蜜橘效益非常好,管理也比较简单,只要水肥及时跟上,丰收不成问题。”迟廷波说,“南橘北枳”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很多人都被这种说法误导,以至于不敢引种南方蜜橘。其实,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北方在大棚内引种南方水果已不是什么困难事。
迟廷波在察看橘树。
盆栽观赏橘树打开市场
2013年,迟廷波在胶州市九龙街道迟家屯村成立了青岛迟家屯蜜桔专业合作社,无偿为社员提供技术指导,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蜜橘100多亩。近几年,迟廷波又开始琢磨上了蜜橘种苗繁育,在临沂建设了近10亩育苗基地,通过实生苗嫁接新品种进行品种扩繁,培育的新品种“砂糖柑”获得成功,种苗销往济南、北京等地。他还通过矮化、修剪等技术,创新推出了盆栽观赏橘树,并成功打开了市场。
结满果子的盆栽观赏橘树高50厘米—60厘米,采用控根生长等新技术,营造出适合盆栽式果蔬生长的土壤、温度、养分、水分、光照等条件。和果园里的相比,盆栽观赏橘树的优果率和产量可分别提高20%、30%。
个大味甜的橘子消费者喜欢,可吃可赏的盆栽橘树同样受到市场欢迎。去年11月初,合作社将橘树种进花盆里,结果投入市场后销售火爆。不光青岛本地的客户,就连济南、淄博的客户也打来电话订购。去年一个月,青岛迟家屯蜜桔专业合作社共计销售蜜橘2万多斤、盆栽观赏橘树3000多盆,这让迟廷波看到了蜜橘市场的广阔前景。
在合作社的橘树种植大棚里,每年到了成熟季,附近村民都愿意来采摘,体验一下收获的乐趣,青岛市区的市民也会专程赶来,进入大棚采摘、拍照,玩得不亦乐乎。
每年秋季的橘树大棚里,硕果挂满枝头。
合作社带动村民致富
对于有意种植蜜橘的村民,迟廷波进行技术培训并提供种苗,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胶州市九龙街道大王邑村的青岛鸿润农业种植合作社就是在这里学习了蜜橘种植。该合作社的负责人曲俊平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他们的合作社目前有6个大棚,种植规模15亩,亩产近万斤,每年前来采摘的市民络绎不绝,年产值可达100万元。下一步,曲俊平打算和迟廷波合作打造“蜜橘观光采摘线路”,将种植效益最大化,让青岛市民都能吃到胶州产的蜜橘。
“这些年,通过土地流转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了附近40多位村民增收。”曲俊平说,村民在合作社里的工作就是给橘树修剪枝条、除草等,一个月收入接近4000元。
“花卉市场直接上门采购,一盆橘树批发价150元。”曲俊平说。到了收获期,蜜橘采摘也会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采摘门票每人20元,市民可以在现场采摘品尝,也可以以10元一斤的价格带走蜜橘。
曲俊平打理橘树 。
做大做强“甜蜜事业”
“这得感谢迟总,是他当年引进的蜜橘给我们带来了发展机会。”曲俊平告诉记者,现在从事蜜橘种植让他知道当年迟廷波从浙江引进蜜橘是多么不容易,改良土壤、嫁接培育,严格控制温度及湿度,这样一步步走来,终于让浙江的橘树在胶州的土地上结出硕果。
迟廷波生于1963年,如今已60多岁的他整天在蜜橘大棚里忙活。看着原先生长在南方的蜜橘在胶州结出果子,带动周边村民一起致富,是他最开心的事。迟廷波告诉记者,现在他们的蜜橘事业发展到了一个节点,希望有更多的资源加入进来推动这项“甜蜜事业”往前发展。
“这些年采访我的媒体有很多,大家来看了橘树后都说很好,希望我能好好发展,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我一直想扩大规模,让蜜橘给大家带来更多收入,但是现在我们在资金投入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迟廷波告诉记者,对于上级的政策,他了解得还不够多,他希望社会上的资源可以加入进来,一起将蜜橘事业做大做强。
记者手记
北橘比南橘更“甜”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古人用来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不同而发生变异。因为土壤等生长环境不同,造成水果口味发生变化,是一种客观存在。
迟廷波将浙江的蜜橘移植到北方,一开始也是有担心的。他怕北方气温低,蜜橘“熬不过冬天”,他担心水土不同,结出的果子口味不如南方蜜橘。但他没有止步于担心,而是想办法一项项地去克服,用不断实践来消除自己的担心。
如今,每到蜜橘成熟上市的季节,胶州市九龙街道迟家屯的蜜橘园内果香袭人。放眼望去,大棚里的橘树上挂满黄澄澄的果子,村民穿梭其间,忙着对橘树进行管护,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吃水不忘掘井人,吃蜜橘也不该忘记移植蜜橘的人,迟廷波和曲俊平用实际行动,改变了人们“南橘北枳”的传统认知,让南方蜜橘到北方后口味不变,仍是酸甜适度,吃来口齿留香。这个蜜橘还因为带动村民增收,又多了一份甘甜。(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魏铌邦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刘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