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8号线:一站一站都“梦幻”
北段沿线车站文化特色与艺术设计风格首次公布,航空元素、海洋特色、现代科技呼啸而至
■红岛火车站结合海洋特色,彰显浓郁地域特色。
11月17日,青岛地铁集团首次公布了即将于年底通车的地铁8号线北段沿线车站的文化特色与艺术设计风格。
地铁8号线是连接胶州北站、胶东国际机场、济青高铁红岛站和青岛北站的交通纽带工程。在青岛地铁“一线一主题”的理念下,8号线北段的艺术设计着重提取航空元素,以“梦幻青岛”为设计主题,结合青岛海洋特色和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以“新媒介、新观念”艺术手法植入空间,实现了城市文化、历史沉淀与先进现代科技的完美交织,塑造了独具特色的空间艺术一体化设计,为青岛未来发展描绘出一幅现代科技的画面。
结合线路规划,8号线的标准车站将设计方案分为三个区段,依次为:空港枢纽段、沿海核心段、老城居住区段。空港枢纽段在设计上提取了机场辐射范围及众多的飞行元素;沿海核心段则是依托青岛本土的海洋资源,风格上借鉴了海洋元素,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凝练和升华;老城居住区段以时间和空间轴为线索,当置身站内,宛若穿梭在时空隧道中,带乘客身临其境般感受青岛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呼应岛城的老城区印象。标准站使用不同的色彩搭配,通过颜色的组合在共性中寻求个性,同时也烘托室内空间氛围。各车站结合区域文化,体现艺术造型,凸显整体空间的设计氛围。
胶东机场站、胶州北站、红岛火车站、胶东站则是四个特色车站,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气息和文化体验。
■胶东机场站以“一片萦绕在山间海边的云海”作为设计灵感来源。
胶东机场站
提取航空元素,描绘科技画卷
胶东机场站以“未来之光”为主题,空间设计引入“蓝天”元素,营造空间氛围,运用最纯粹的形式、材料、灯光语言,实现“蓝天白云交相辉映,风起云涌变幻无穷”的演绎。
以“一片萦绕在山间海边的云海”作为胶东机场站公共空间的艺术品灵感来源,车站创作一个似云又像海,飘浮在空中的艺术作品。以自然中流动的云层和波光粼粼的海面为原型,艺术品打造了特定的形态、图形、肌理、构造、空隙和光效,并通过参数化的方式对云海的律动过程进行捕捉和再创作,突出了自身独特的创意。
■红岛火车站中心区域天花板设计颇具视觉冲击力。
胶州北站
嵌入纸鸢元素,塑造“未来清风”
胶州北站的天花板造型由山东特有的“纸鸢”演变简化而来,将灯光交错置于镜面面板之后,通过非直射光源的漫反射照亮整个站厅空间。
艺术品的创作从空间出发,将天花板、柱子、墙面以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表达。呼应空间设计“纸鸢”设计元素,在处于视觉中心的天花板部分,嵌入形似“飞行器”和“翅膀”的灯光装置;对其周边的柱子、墙面辅助以抽象图形,强调天花板与墙面的呼应关系,烘托站厅整体氛围。艺术品整体棱角分明,极富动感,这种灯具置于天花板十分前卫,给人强烈的科技感,塑造了“未来清风”的车站主题。
红岛火车站
结合海洋特色,打造城市客厅
红岛火车站空间设计将崂山石峰跌宕、海浪拍打、海鸥飞翔的动人景致融入其中,使未来感十足的地铁空间彰显浓郁地域特色,让乘客感受到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的意境,打造地铁站里的“城市客厅”。
站厅层中心区域天花板设计以八组玻璃天窗为基础,另增加八个尺寸相同的装饰性玻璃天窗,形成由十六个尺寸大小一致模块变化组合的排列,在弧形天花板的穿插下形成有一定视觉冲击力的中轴线。四周墙立面设计则汲取了蓝色海景、沙滩、日落晚霞等自然景观色彩,不仅呼应了海港的自然美景,而且为公众辨别方向及识别标识带来更多的功能性指引。以垂吊的陈列方式,用“白”来层叠地映衬出不同视野下丰富多样的艺术形态,此艺术装置综合体令人想进一步探访那抹蕴含着“光”的隧道,营造神秘并引发无限想象的艺术空间。独特的设计为空间营造出特殊光影效果,光线透过铝网抵达地面,变得十分柔和且层次丰富,随着一天当中太阳角度的不同,效果也会随之不断变化,乘客在穿梭于光影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艺术品带来的光线弥散的美感,达到艺术、设计、材料与环境的完美结合。
胶东站
唱响绿色主题,愉悦乘车体验
绿色代表自然生态,绿色发展亦代表未来趋势。胶东站以“绿色未来”为主题,象征青岛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
车站整体色调统一和谐,在个别墙面与天花板的色彩交接处,利用墙面色彩的处理以及柱子的造型划分,使空间更具有标识性。简单纯粹的空间形态搭配梦幻多变的色彩与灯光,诠释“梦幻青岛”的设计主题。车站融合了海天元素,通过解构重组飞机的外形与海鸥展翅飞翔的形态,设计提炼出抽象的线条符号,并将其运用在天花板造型的设计中。设计尽可能避免光源点对人眼睛造成的不适,采用标准化灯具和漫反射光源,同时避免使用大面积的高纯度色彩,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为乘客创造轻松愉悦的乘车体验。(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文 刘 栋/图)
责任编辑:张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