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改文风难在哪儿

2024-06-21 09:31 山东宣传  

“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凝聚合力、优势互补”“条块协同、真抓实干”……在不少公文或新闻报道中,类似的词经常出现。这些词儿乍一读,觉得挺“正”,但仔细一琢磨,让人一头雾水——有的看不懂,有的看不下去,说了一大套,又好像啥也没说。

这种充斥着套语、官话、生造词的“假大空”文风,是一面镜子,一方面折射出不实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言者缺乏破解实际问题的工作思路,只能用华丽辞藻进行包装、掩饰的现实。

文风亦是党风、政风,脱离群众、高高在上,一味在文字上标新立异的作风,必须要改一改。

1

ONE

假大空的文风,有多种表现形式,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典型症状主要有如下几个:

篇幅上“长”。有的套话多、官话多,洋洋洒洒讲了几大段,不见“干货”;有的前缀多、修饰多,为了凸显成绩,添油加醋,本来一句话说明白的事儿,生生扩充至十句百句;有的花样多、形式多,大标题套着小标题,四六对仗,整整齐齐,甚至为了追求形式华美不惜生搬硬套。比如,某部门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文章中,为了排比句式生拉硬凑,又是首要问题,又是根本问题,还有核心问题和关键问题,看上去对仗工整,可细品下来,内容交叉重复,没啥营养。

内容上“空”。要么姿态高,要么口号响,要么说话绕,总之一句话:没有触及实际问题,回答群众关切。有媒体报道,某地一个35人的单位,安排了8个“笔杆子”,由于缺乏一线调研,难以触及实质问题,结果领导讲话材料大量雷同,套话、空话比比皆是。

观点上“浅”。有的看似面面俱到,实则看不清事物本质,抓不住重点,让人不明所以。曾有上级机关到一个乡镇调研,镇长照着稿子一口气读了个把小时,既有工作回顾,又有来年打算,可对民生改善、乡村振兴等工作方法语焉不详。有的故作高深,不是搬弄学术名词,把简单的问题搞得晦涩难懂,就是闭门“造句”生编“时髦话”,造成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比如前些年,有不少地方热衷于把“待业”改为“慢就业”,把“穷人”改为“待富者”,让人眼花缭乱,摸不着头脑。

2

TWO

假大空的文风,花里胡哨,空洞无物,损害党和政府形象,于解决实际问题毫无用处,令人反感。

那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到百姓心坎里?什么才是新时代的好文风?其实,就是那4个字:短、实、新、活。

所谓“短”,就是能短则短,能简则简,能精则精。戒除官话、套话和废话,力求开门见山,直击问题核心,意尽言止即可。正如鲁迅所言: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所谓“实”,就是求真务实,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文风浮夸,一大原因就是工作不实,没有深入基层,不了解情况,当然只能浮于表面,既缺乏真知灼见,也没有真情实感,很难与百姓产生共情、共鸣。拟文件、作讲话,重在从实际出发,说实在事,解具体题。

所谓“新”,就是要有新的工作思路、新的发展理念。要做到“新”,就不能老生常谈,或闭门造车,唯有在实践中方能发现新规律、总结新方法、激荡新思考。在此基础上,写文章就有了新意,很容易让人有“展信舒颜,见字如晤”之感。

所谓“活”,就是要“接地气”“有人气”。群众是真正的语言大师,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善于向群众学习,并学以致用。尽量用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把道理讲清楚,用群众常用的表达方式把问题阐释明白。需要注意的是,文风活不等于使劲追求文字上出彩,更不是玩文字游戏,非要出几个“金句”、硬要秀一秀文采,也容易“翻车”。

3

THREE

根除文风不正的问题,还需在思想上找根源、去病根。而这,也正是“改”的难点所在。

首先,要摆正思想和立场。文风不正,一定是思想和工作上出了问题。或者只唯上、不唯实不唯下,只求上级点赞,不管群众需求,于是乎,为了成绩突出、材料亮眼,出现了“笔杆子”挑灯夜战、夜以继日以求出新的怪现状;或者工作不扎实,唯有用华丽的文字门面来掩盖问题;或者本领恐慌,只能装腔作势“演”给上下级与群众看。因此,改文风,首要就在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力戒形式主义,站稳群众立场。

实际上,获得上级认可与群众满意的最佳方式是用行动说话。与其痴情于妙笔生花,做官样文章,不如深入基层、深入百姓,踏踏实实干工作,把解决群众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其次,要强化自身素质。言之有物,来自日积月累,来自勤于思考。改进文风,必须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扩展认知边界,提升理论素养,用厚实的知识作为好文风的基础和支撑。尤其是在网络信息时代,绝不能单纯依赖网络搜索,丧失主动思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仅仅靠扒几个“网言网语”,复制几句顺口溜,写不出深入人心的好文章。

另外,有些干部顾虑较多,私下里妙语连珠,有干劲、有想法,但体现在文章上却套话连篇,是因为担心讲一点有新意的话出现错误,引起争议,白纸黑字,说不清楚。于是,“正确的废话”“复制的措施”成了保护伞。这种现象,应当引起警惕。

文风不正,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思想意识问题。只要摆正群众立场,厚植为民情怀,和群众打成一片,话语体系自然就会和群众融合在一起,文风也就能被群众纠正过来。

责任编辑:岳文燕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