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青岛宣传 | 毒品离我们并不遥远……

2024-06-26 07:45 青岛宣传  

看似平平无奇的“巧克力”,标榜让人心情愉悦,其实含有甲卡西酮成分;花花绿绿的果冻,掺入了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看似寻常的“小树枝”,竟含有合成大麻;“上头”电子烟,掺有麻醉用药依托咪酯……

如今的毒品越来越善于伪装,它们穿着“新衣”,以更加隐秘的形式“潜伏”在我们身边。

有人说,“吸食毒品是与死神一起演奏死亡之歌”,而与毒品的斗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之战”。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图源:中国禁毒网

今天(6月26日)是第37个国际禁毒日。6月是我国第14个全民禁毒宣传月,主题是“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

毒品离我们并不遥远,每个人都应当提高警惕,时刻防范新型毒品的“入侵”。

一、警惕身边“披着羊皮的毒狼”

毒品问题曾是我们的一道伤疤,也与近现代的国运紧密相连。一百多年前,西方侵略者通过鸦片卑劣地在中国国门上挖了一个洞,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等历史刻写在民族记忆的深处,我们不能忘,也不敢忘。

6月3日,虎门销烟185周年纪念活动举行

如今,各类毒品仍是侵害社会肌体的隐形腐蚀剂。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6月19日发布的《2023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显示,全国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4.2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5万名,缴获各类毒品25.9吨;现有吸毒人员89.6万名,同比下降20.3%。毒品问题总体可控,毒情形势总体向好态势得以巩固。但从全球看,受多重因素综合影响,国际毒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全球毒品治理面临更多风险挑战。

尤其是,新类型毒品及替代物质叠加滥用问题持续蔓延,滥用种类更新迭代加速,更具隐蔽性、迷惑性。

隐性替代,点多面广。当前,主要流行毒品滥用人数持续减少,冰毒、氯胺酮等消费量呈下降态势,但更易获取、价格较低、效果相近的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替代滥用问题突出。

我国于2023年10月1日将依托咪酯正式列管,第四季度共查处滥用依托咪酯2.9万人次,新发现滥用依托咪酯人员2.1万名。依托咪酯被管制后,违法犯罪分子便寻求其他未列管成瘾性物质替代,如右美沙芬、复方地芬诺酯等。

各类毒品曾用包装

改头换面,防不胜防。毒品到底多会“装”?一些看似常见的零食、用品,有可能就是伪装的新型毒品。

五颜六色的饮品、花花绿绿的邮票和卡通贴纸、与普通茶叶无异的“阿拉伯茶”、奶香四溢的冲泡型奶茶……不法分子费尽心机将毒品“改头换面”,一为方便销售,妄图逃避打击,二为降低人们的防范意识,引诱吸食。种种“瞒天过海”的方式,让人防不胜防。

社交绑架,“身不由己”。不法分子还用各类隐蔽手段“渗透”,将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拉上毒品的“贼船”。

新型毒品往往出现在鱼龙混杂的娱乐场所,不少未成年人出于“赶时髦”“结交朋友”的从众心理,在朋友撺掇、哄骗下吸食。犯罪分子用各种话术降低吸食者的警惕心和负罪感,谎称“它们没有列管,不是毒品,没有危害”,用“不吸没有面子,交不到朋友”等说辞予以“绑架”。

变身为邮票的毒品

网络兜售,手段隐蔽。毒品犯罪网上和网下交织更为紧密,“人、钱、毒”分离的特征更加明显。

2023年,我国共破获涉互联网贩毒案件3098起,同比上升14%。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催生新的勾连方式、交易模式和支付手段,依托Telegram等境外网络通联工具,建立涉毒聊天群组,由中介实施担保交易,成为新兴毒品交易模式;毒资支付多采用比特币、泰达币等虚拟货币或其他加密货币,资金流向更难追踪;毒品交付则多采取“埋包”、邮包寄递、闪送等非接触方式,进一步增强了贩毒行为的隐蔽性和发现打击难度。

二、别让“我以为”变成“我后悔”

接触毒品,就是拿身体和灵魂与恶魔做交易,踏上的,是一条血泪满满的“不归路”。

对个人而言,它侵害健康、销蚀意志;对家庭而言,它消耗财富、破坏幸福;对社会而言,它诱发犯罪、败坏风气。年轻人因好奇走上不归路的教训,全家人无法劳动、一贫如洗的案例,明星涉毒带来负面示范的危害……足以让人警醒。

那为何还是有人落入“毒品的魔爪”中?这其中,有犯罪分子想方设法的引诱,也有交友不慎、盲目好奇、寻求刺激等原因,更有侥幸心理和认知误区的“陷阱”。有多少吸毒者的“我以为”,在毒品摧残下,变成了“我后悔”。

警惕所谓“好朋友”推荐的毒品 图源:广州禁毒

误区一:“尝试一次,不会上瘾。”

让人产生依赖性是所有毒品的基本特性,吸食毒品都会成瘾。一些新型毒品成瘾性更强,只需微量,便可让人形成依赖。多数吸毒者有了第一次,就难免有第二次。

毒品让人产生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毒品会增强人脑系统中的多巴胺水平,导致连续的刺激,带来强烈的快感。反复接触,会使奖励系统失去敏感性,不再对日常刺激作出反应,唯有毒品才能形成刺激,从而上瘾。但一段时间后,毒品也会失去奖励能力,这时就需要更高剂量才能达到奖励效果,这就驱使吸毒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更多毒品。

误区二:“如果上瘾,戒就是了。”

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相互作用,导致“戒毒”困难。一方面,停止吸毒后,身体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生理痛苦,如出现打哈欠、恶心、呕吐、发热、四肢疼痛、焦虑、失眠等症状,即“戒断症状”;另一方面,毒品带来的愉快心理体验又对吸毒者形成强烈诱惑,使吸毒者对毒品产生渴求,从而再次吸毒。

有戒毒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几乎90%的吸毒者从戒毒场所出来后的12个月内都会复吸。

误区三:“毒品很远,跟我没关系。”

有些人以为,毒品离自己很远,不需要了解毒品防范知识。其实,越是不了解、不知道,越容易误入毒品魔爪之中。没有相关防范意识,就会暴露在毒品的威胁之下,存在不知不觉就被毒品侵害的可能。

三、禁毒重在“防”

毒品,是绝望和死亡的代名词。治理毒品是看不见硝烟的战场,禁毒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人民战争,提高防范是关键。

《严厉打击》  新华社发 徐骏作

“关紧毒品传播的大门”。近年来,为了打击涉毒违法犯罪活动,各地各部门保持严打高压、强化管控戒治。未来,还需坚持从严治理,多措并举,斩草除根。

一方面,打牢“底子”。不断完善毒品治理体系,斩断毒品生产链、传播链,是禁毒工作能够取得成效的基本依托。将制造、走私等源头性毒品犯罪作为打击重点,将贩毒、容留吸毒等多发案件作为整治常态,严防不法分子利用寄递渠道寄递毒品。

另一方面,提升“战斗力”。加强禁毒科技研发,优化毒品查缉战术,加强禁毒工作者队伍建设,是提升禁毒战斗力的关键所在。针对制毒贩毒的全球性问题,继续深化跨国跨境联合行动及执法办案,方能对犯罪分子形成有力震慑。

5月30日,青岛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联合分局禁毒大队,开展“护航六一 禁毒童行”主题普法宣传活动

“禁毒也是一场人民战争”。人民群众是毒品传播的受害者,也是禁毒的参与者、宣传者。每个人都是一条防线,合力方能织密禁毒的“防护网”。

曾经,“朝阳群众”因帮助警方抓捕吸毒明星而名噪网络。毒品犯罪隐蔽性强,侦破难度大,鼓励群众积极举报、全力支持,能有效提高公安机关打击的精准度。

同时,坚持“关口前移”,加强宣传引导,让识毒、防毒、拒毒成为大家的共识,毒品传播的链条才有望得到根本扼制。对青少年而言,家庭是预防毒品的第一道防线。父母应当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及时发现问题。

《拒绝毒品》  新华社发  王鹏 作

我们每个人都要洁身自好,远离不健康的娱乐场所,谨慎交友,拒绝接受陌生人的“馈赠”,不轻易出借本人的身份证件或地址帮助他人收寄邮包,遵医嘱合理使用药品,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自觉远离毒品。

毒品一日不除,禁毒斗争就一日不能松懈。全社会重视、全民参与,对毒品坚决说“不”,我们必能打赢这场禁毒战争。

作者:刘洁



欢迎扫码关注“青岛宣传”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孙源熙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