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28日讯 如何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交通运输行业效率再上新台阶?6月26日至29日,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在青岛举行,并同期举办“2024交通科技博览会”,海信携智慧公路、智慧公交、交通枢纽等交通运输领域产品与解决方案参展,同时发布“智慧公路全要素感知体系”,向行业展示了相关技术积累和最新成果。
作为行业盛会,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由中国公路学会、中国航海学会、中国铁道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等共同主办,聚焦当前交通运输重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问题,体现世界交通运输最新科技成果和水平。
在行业既有的数字化转型成果之上,进一步整合数据资源、盘活数据价值,实现数据驱动的发展模式是交通运输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海信聚焦全要素感知、跨部门跨领域数据共享、数据治理等实现“数据”驱动的核心方向,进行产品布局和研发,打通行业发展“堵点”。
“数据”仍是痛点
以数字化技术赋能交通运输行业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在国家大力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交通运输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发展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数据”仍是制约行业数字化转型向更深一步继续发展的痛点。
以公路的数字化发展为例,尽管近年来道路监控、高速收费站无人值守、无感通行已经极大提升了通行效率和道路管理水平,但这些仍属于点上的提升改进。如何将海量的数据点通过关联关系连成“线”,又如何将这些错综复杂的“线段”通过更深度的分析形成一个宏观的“轮廓面”,从“点”“线”“面”的不同维度去了解整个路网的运行状态,这依然是漫长的探索过程。
“智慧化的最终目的是让人心里舒坦,没有任何焦虑。这就要让大家获取更多的未知数据,并将不同场景的数据融合到一起进行整合应用,做到一切尽收眼底、一切尽在掌握。” 海信网络科技智慧交通事业部艾鑫伟说,目前能够实现的车路协同通常是人、车、路协同,还缺少时间、空间、环境的因素。
国家在政策层面一系列部署,也印证了数据在未来智慧交通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今年初,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将数据要素×交通运输列为重点行动之一。在细分领域,如智慧公路建设上,2023年交通运输部出台《关于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 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提出动公路建设、养护、运营等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分期实现公路全生命期“一套模型、一套数据”,深度应用数字化技术提升质量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打造两大平台,获取全要素数据
海信从全要素感知、多元数据融合等领域重点发力,依托智慧城市领域多年建设经验,破解在数据获取和数据共享分析上的难点,以此构建竞争优势。
此次大会上发布的智慧公路全要素感知方案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据艾鑫伟介绍,海信以“物联网+”和视频AI两个平台为核心技术支撑,围绕安全水平、应急处置、驾乘体验、科学决策四个方向,形成了涵盖9大类81小类的全场景全要素感知体系,为科学决策、运营管理、经营管理提供海量、有效的数据支撑,为智慧公路赋能。
“以交通运行感知这一场景为例,当前交通运行状态主要依赖视频监控发现,但当前视频监控的点位还存在很多盲区,存在发现不及时、处置效率低,二次事故概率大的短板。海信的方案结合视频AI、毫米波雷达、智能轮廓标等多源感知数据,生成车辆实时、连续轨迹,并基于数字孪生进行实景可视化,能实现对车辆碰撞、异常停车等交通事件秒级准确检测。” 艾鑫伟介绍,目前相关应用已在青岛上线运行1年,自动检测事件7500余起,准确率95%以上,异常事件发现时间缩短至1分钟内。
再如气象环境感知。虽然目前气象感知系统在路网建设中已是标配,但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原因之一在于相关数据分布于不同系统中,增加了应用门槛和难度。基于这一现状,海信针对影响路网运行的关键气象环境数据进行整合,打造了公路气象一张图,让气象数据更好服务于路网运行。
通过构建全要素感知体系,海信也将助力智慧交通新业态发展。“可以逐步探索社会车辆参与公路运营的新业态。” 艾鑫伟介绍,每辆行驶的车辆都可以作为一个移动感知节点,通过对大规模车载视频数据的收集以及处理,能够构建起高质量的道路问题数据集,能够更加精准发现道路异常,同时也能降低既有的道路管理成本支出。
全面布局,为多领域赋能
事实上,海信在交通运输领域也已经是一名“老兵”。此次展会上,海信全面展示了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观众得以充分了解了海信在多个细分领域的建设思路和成果。
在隧道监控场景,海信隧道监控系统通过全要素感知、智慧化管控、高效化处置实现隧道安全高效运营,应急处置时间缩短至3分钟内,效率提高80%。
在智慧公交领域,海信研发基于客流出行规律的行车计划优化产品,助力西宁客户日均减少低效里程约2.2万公里,月降低运营成本约500万;聚焦驾驶员安全防控高端AI一体机,对驾驶员危险行为识别准确率达95%以上。在10项国家相关标准中,海信主持8项,参与2项,是国家公交标准的主要制定者。
在交通枢纽业务领域,海信通过综合交通枢纽管理系统的协同调度,能实现对未来30天运力缺口,准确率高达95%,能很好帮助应对春运、假期等规律性大客流。
不难看出,海信的产品力和市场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于数据的精准获取和充分挖掘利用。而其中,既离不开海信对全要素多场景数据的感知和融合,也离不开海信多年来持续开发提升的大数据分析与辅助决策系统。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海信聚焦用户的数据变现需求,坚持深挖数据价值,让数据主动说话、用数据精细管理、以数据辅助决策的理念开发该系统。海信紧密贴合客户数据变现的需求,本着让数据能说话、让问题自显现、让价值可量化的开发理念,基于云脑技术实现了全路网跨部门的数据共享交换,深度进行数据挖掘,构建了面向高层、各业务部门的辅助决策驾驶舱,纵向可指标钻取定位问题,横向可打开关联因素找原因,帮助领导层发现和解决管理问题,支撑科学决策,引领智慧交通建设迈入数据赋能、科学决策的新篇章。(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孙欣)
责任编辑:王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