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青岛已有具备住宿条件的公厕643座,力推公厕保洁“夫妻档”模式

2020-11-19 05:11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19日讯 在车水马龙的山东路和江西路路口,静静伫立着一座公厕,这里也是59岁的杨瑞臣和55岁的老伴儿吕育红的家。从公厕建成到现在,杨瑞臣夫妻已经在这里过了三年半。这里,不仅仅是他们工作的地方,也是他们生活的地方。

杨瑞臣吕育红夫妻合影。贾臻 摄

“说句实在话,当我们决定住在这里时,曾经遭到了孩子以及亲家的一致反对。”杨瑞臣说,自己和老伴都是企业退休的管理人员,而且是土生土长的青岛本地人,因此亲戚朋友当听说他们要住到公厕里来时,都连连反对。但是时间长了,大家看到公厕的环境好,老两口在公厕里有客厅、卧室、厨房以及淋浴室,各种条件都不错,慢慢也变得支持他们。

山东路公厕外围。贾臻 摄

杨瑞臣回忆说,作为土生土长的青岛人,他亲身经历了青岛厕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我们老青岛人叫厕所都称呼为‘大茅房’,设施条件和现在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上个厕所都要挽着裤腿,生怕弄脏衣服。”在杨瑞臣看来,他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公厕,现在不但有了,他和老伴儿也变成了公厕管理员,作为见证者和管理者,他很骄傲。

就这样,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夫妻俩在这里安了家,除了工作,吃喝拉撒睡都在这里。三年的年夜饭,都是老两口的儿子、儿媳妇儿,带着孙子、孙女到厕所里找他们一起吃。

市民在夫妻俩养的鱼前观赏。贾臻 摄

走进两人管理的公厕,丝毫闻不到一点异味,迎面看到的是洗手台一尘不染,一侧有夫妻俩自费掏钱购买的绿植,另一侧则有夫妻俩花了半个月工资购置的大型鱼缸。饮水机、抽纸箱、烘手器、书架、手机充电站以及备用雨伞、灭蚊灯、针线包、医疗包等便利设施更是一应俱全。今年,老俩口管理的厕所,还获评了“百佳公厕”。

除了男厕和女厕,这里还增设了第三卫生间,配备无障碍坐便器、儿童坐便器、婴儿打理台等便民设施,空间敞亮,可同时满足多位家庭成员使用。把公厕当家的三年多时间里,夫妻俩已经记不清帮助了多少人。“就拿残疾人如厕来说,记不清帮过多少人了。还有失物招领,也记不清有多少了。”杨瑞臣憨厚地笑着说,一般情况下,发现有人丢了东西,他都会在公厕上挂一个招领启事,失主也会自动认领。但是也有几次好几天都没有人来认领,他就送到附近的派出所。

说话间,住在附近的居民陈鲁先来找杨瑞臣请教养鱼经验。在陈鲁先的印象里,以前要在路边找个公厕相对比较困难,就算找到,里面的环境也难以让人满意,有的甚至难以找到地方落脚。谈起这些年来公厕数量和质量的变化,陈鲁先颇有感触。“现在的公厕,有特定的工作人员维护,甚至比我们自己家的还要干净。你说说,不干净能来一待老半天和厕所管理员讨论养鱼问题?”说着,陈鲁先哈哈大笑起来。

因为是24小时公厕,所以一到凌晨,这里格外热闹。出租车司机、外卖小哥,还有加班后步履匆匆回家的人们。这个时候,杨瑞臣和老伴儿是一天中最忙的时候。每走一批人,老俩口都要精心清扫整理,让厕所干净整洁。“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对待自己的家,肯定用十分的心!”吕育红一边给花草浇水,一边告诉记者。

在青岛, 像杨瑞臣夫妻这样的夫妻档公厕管理员不在少数。记者了解到,我市重点力推公厕保洁“夫妻档”模式,一对夫妻工作生活“以厕为家”,内在提升了服务保洁质量,从而确保了市民游客“如厕如家”。目前,全市具备住宿条件公厕643座,“夫妻档”管理公厕396座。(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责任编辑:孙源熙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