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青岛的城市荣誉簿上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天下午在杭州举行的“2020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上,发布了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青岛光荣上榜,其他同青岛一起入选的省会及计划单列市还有成都、杭州、宁波、广州、长沙、南京、郑州、西宁、西安等9个城市。
可喜可贺!实至名归!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这份幸福是属于全青岛1000万人民的,也是全体市民用自己的辛勤和付出创造出来的,青岛人民的开放、时尚、包容、大气,让这座城市更加光彩夺目。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一直在营造“让老百姓心气儿顺、心气儿高”的幸福氛围,在努力提升城市硬件设施的同时,不断打造更加充满人情味儿的幸福软实力。
当然,一切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一条根本遵循,那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入围“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就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在青岛落地生根的最生动表达。
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深情似海、厚望如山,提出了“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要指示要求。沿着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青岛鲜明树起“搞活一座城”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定位,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加快推动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城市幸福宜居指数逐渐攀升。
“搞活”不是表面上的,而是立体、综合、全方位、内生地搞活一座城。青岛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仅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强力发起城市品质改善提升、国际时尚城建设等15个攻势,而且通过开展“燃烧激情、建功青岛”主题实践活动、“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等,不断汇聚起“爱青岛,让青岛更美好”的强大社会正能量,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财政投入惠民不断加码,市办实事逐年加项,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美誉度和吸引力不断攀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1、这是一项超过10亿人次参与、中国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城市调查推选
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是否宜居,事关民生、事关大局、事关未来。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打造幸福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才能让人民生活更幸福。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人幸福的理由,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幸福坐标,幸福感怎么评定?幸福感既是心底一种十分抽象的体验,又是身边一件件无比具象的小事。它是对生活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事实判断,也是对生活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价值判断。一座具有幸福感的城市,必然在方方面面都具有幸福的因子。
不得不说,关于“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榜单评选纷繁多样,主办单位不同,考量标准各一,评选结果也不尽相同。而此次榜单所依据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是由《瞭望东方周刊》、瞭望智库联合举办,迄今已连续举办14年。活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市民评价、如实记录、精准分析”调查推选理念,把国家战略和人民意愿科学提炼为城市幸福感评价指标。通过不断完善问卷调查、大数据采集挖掘等调查手段,公信力持续增强,累计超过10亿人次参与调查,已成为中国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城市调查推选活动。
202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以“人民城市,幸福小康”为主题,以城市主动融入“双循环”,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提升城市能级,从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继续对中国城市的幸福感进行调查,推介幸福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通过大数据采集、问卷调查、材料申报、实地调研、专家评审等方式最终产生“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活动现场,瞭望周刊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冯瑛冰解读了《2020中国城市幸福感报告》,他指出,今年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在往年调查推选基础上,做了几方面调整:在今年大数据采集中,特别加入了“抗疫”专项指数,具体包括新冠疫情关注度、人均确诊病例数、复工复产速度指数、城市内出行恢复速度指数、城市间迁徙恢复速度指数等细分指标,同时在城市安全幸福感维度上特别增加了城市应急管理能力的指标;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上,按照就业、居民收入等9个一级指标,分别从城市居民的获得感,以及对政府治理的评价等2个维度来设计问题。
如此,可以相对全面测量居民对所在城市的具体幸福感受;第三个调整和调查对象有关,结合往年经验在今年调查推选中考虑到不同层级的城市在资源、规模等方面的差异性,将城市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把过去地级及以上城市分为省会及计划单列市和地级城市。同时把县级市和城区也分开,这样以来更多的城市可以以不同的维度参与,也提供了更丰富的城市幸福治理案例。
2、青岛持续推进“共建共治共享”,不断擦亮民生温暖底色
青岛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无论是自然环境、人文风情,经济体量、产业结构,还是科技创新、人才资源,都名闻遐迩。
“青岛作为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国际性港口城市,在生活品质、城市吸引力和教育资源等多方面名列前茅。”百度研究院大数据实验室和商业智能实验室主任窦德景,从大数据视角分析了青岛在此次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中的优势。在生活品质方面,青岛历史悠久、四季气候宜人,在文化休闲水平、智能化生活等方面表现突出。此外,青岛在网络空间中一直是热门搜索城市,这也展现了青岛极高的就业和旅游吸引力。从长期来看,青岛作为国际海洋科研教育中心,驻有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中国海洋大学等26所顶尖高等院校。丰富的中等和高等教育资源也是青岛长期保持幸福感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最具幸福感的城市,给人的“第一眼”直观感觉起码不能太差。“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不寒不暑,可舟可车,中国第一”,这是康有为给予青岛的赞誉。的确,青岛有山、有海、有城、有情,有历史、有文化、有产业,山美、水美、人更美。这颗山青海碧的黄海明珠,山、海、湾、城浑然一体,有着“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独特城市风貌,这是青岛的独特资源禀赋,让青岛有了通往“幸福”的硬件条件。就在今年11月10日,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青岛顺利通过复查,确认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并获通报表扬。
“青岛一直是一个开放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开放的青岛正不断张开臂膀,广邀全球合伙人,而这也吸引了全球人才的加入。此次,青岛在整个综合评选当中,教育和医疗等民生方面指标都比较突出,推出了一系列便民惠民举措。同时,在疫情大考中,青岛帮助企业迅速复工复产,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瞭望东方周刊编委、2020中国幸福城市论坛新闻发言人顾佳赟告诉记者,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历时3个月,仅大数据采集环节,就进行了十万亿次的大数据抓取。因此,青岛此次城市荣誉的取得,来之不易。“特别需要提出的是,近年来,青岛在鼓励市民建言献策方面做法极为亮眼,通过开展‘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市民可以表达对某一机关、单位的具体意见,而这一意见又会迅速形成正向反馈,督促问题解决。”
城市发展承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城市幸福感基于城市自身发展,体现在老百姓的具体生活中。即便今年受到疫情冲击,青岛民生领域投入仍快速增长。
今年截至10月底,全市已开工建设8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城镇新增就业41.58万人;落实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计划2741套;111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开工,建筑面积约227万平方米,涉及居民楼786座;累计新增城市供热配套面积460万平方米;建成并投入使用98处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累计新增机构、社区和家庭养老床位16595张,累计增加护理康复床位2153张;城乡低保标准再次提高,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6万户(8.9万人),发放低保金约5.8亿元;青岛胶州湾第二隧道开工,将成为世界第一长海底公路隧道;青岛市民中心进入试运行阶段,全面实现办事“只进一扇门”……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城市发展进程中那一抹最温暖的民生底色,是幸福的颜色。
一座城市和一个人一样,永远处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城市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着“成长中的烦恼”。就业就医、便民服务、商品消费、市容环境、交通秩序、房产管理……这些都是广大市民关心关注的问题,也是城市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
青岛给所有这些问题的表达畅通了一个便捷的渠道。今年3月份以来,青岛市开展了“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旨在听民声、知民意、解民忧、纾民怨、聚民智、暖民心。目前已初步建立起受理、办理、反馈、监督“四位一体”机制,凡涉及重大民生事项,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决策前都要通过“三我”活动平台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截至11月7日,“三我”活动共受理206万多件诉求,主要涉及消费纠纷、城市建设、交通秩序、城市管理等方面,办结率达到98.55%,满意率95.76%。“家里的事家人商量着办,青岛的问题就在青岛解决”的社会共识有效凝聚,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正加速形成。
3、
努力提升广大企业家、创业者的“幸福指数”,
陪伴企业家和创业者一起成长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城市幸福感的重要基础保障。一座落后于时代、自身发展举步维艰的城市,想必也难以给生活其中的市民群众带去太多的幸福感。
国家战略叠加,历史性站在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最前沿的青岛,则紧紧抓住重大发展机遇,坚持以开放促进创新、以创新倒逼改革,充分发挥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双节点”价值,要在全省发挥胶东经济圈中心城市作用,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在全国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在全球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推动形成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今年以来,青岛瞄准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努力营造工业互联网全产业生态,加快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和人工智能应用与服务产业高地,这是青岛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
也只有成功实现这样的“换道超车”,青岛才有足够的、更大的资本和底气,解决好民生领域的难点痛点堵点,从而进一步夯实整个城市幸福感的“基石”。当然,幸福感不仅仅体现在衣食住行上,创新创业、审批办事……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一座城市的幸福体验指数。
青岛是一座青春之岛,是一个正在创业的城市,是城市中的“独角兽”。城市与企业是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热土,海纳百川、开放包容一直是青岛的鲜明气质。近年来,青岛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充分尊重企业家市场主体地位,打造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的“4+1”发展生态。广大企业家、创业者的“幸福指数”,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一座城市的幸福感。
企业家是青岛开放发展的绝对“主角”,是一座城市最大的财富。不久前的11月1日是首个“青岛企业家日”,青岛广大企业家第一次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青岛也以城市名义对企业家送上了节日祝福。如今的青岛早已成为国内外企业家关注的焦点和投资的高地,青岛也正满怀信心与更多企业家一道并肩前行,共同谱写创业城市建设的崭新篇章。
青岛近年来着力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把为民营企业家站台作为干部的责任和义务,全面推行顶格协调服务企业制度,政企联手整合资源,成全企业家创意、创新、创造、创业。邀请企业家和商会代表列席党委政府有关经济工作会议,企业家的创意创新被极大地尊重,可以参与设计产业发展方案,由市委、市政府研究论证后,给予“一企一策、一业一策、一链一策”支持;转变人才政策制定逻辑,让企业唱“主角”,连续第九次上榜“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十强城市榜单,比肩上海和深圳;用资本的力量助推创新创业,截至今年9月底,青岛在中基协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334家、增长32.5%,管理基金769只、增长54.1%,管理规模达1000亿元、增长26.4%,私募基金管理人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一次办好”改革,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企业登记注册全链条“掌上办、零材料、智能审”的城市,企业开办由7个环节压缩为1个环节,一部手机即可办完企业开办所有业务;深度再造政务服务流程,实施国家和省改革102项,市级行政许可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市级政务服务事项93%实现网上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党政群机关履约情况专项清理,推动解决了一批政府违约失信问题;出台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规定,青岛“民告官”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从2018年时的32%提升至100%,且持续保持稳定……
如今,青岛已经逐渐形成了“乔木”参天、“灌木”茁壮、“小草”葱郁的企业成长“热带雨林”,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资本、人才和技术汇聚到这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来。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全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170.3万户,同比增长15.9%,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98.1%;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4.0%,全市民间投资在建项目3379个,同比增长27.9%,拉动全市投资增长9.3个百分点。这是企业家们用实际行动为青岛投下的“幸福票”。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前行正当时。一座城市的发展和命运,与每个人的发展和命运紧密相连,城市幸福感承载着每一个个体、每一个群体的价值实现和生活福祉。一直以来,青岛都在努力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值得每一名青岛人骄傲和自豪,这是一种认可,更是一种鞭策。
幸福,不仅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更是城市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动力。此次入选是一个崭新的幸福起点,青岛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我们的城市环境将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教育资源会更加均衡,我们的日常出行会更加便利,我们的医疗条件会更加完善……青岛正向着更加瑰丽的幸福未来阔步前行!
作者 | 琪琪 华飞 编辑 | 流水
往期精彩内容正在开发,欢迎关注!如果您有意见建议,欢迎发送邮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