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设计赋能 澎汧力量——青大学生双创团队助力非遗柿染振兴之路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6月30日,青岛大学“柿说新语”项目组来到崂山齐家柿染工坊考察调研,签署协议、对接项目并规划工坊可持续发展前景。

项目组负责人与工坊负责人孙琦签约现场

柿染被称为“太阳之染”,柿染工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草木染工艺中的一种。青涩的柿子富含天然单宁酸与胶质,切块、榨汁、发酵后所得的柿汁(也称柿漆),可进行染色。然而当前柿染工艺及柿染工坊缺乏创新、内生动力不足,导致其中蕴含的巨大的文化、生态 及乡村振兴潜力无法得到有效转化。为更好发掘、传播、创新柿染工 艺,“柿说新语”项目组利用专业优势展开了持续的考察调研和研究实践。

深度考察 设计赋能

酷暑时节,崂山山腰绿荫渐浓,沿一条蜿蜒小径踏着尘土和石砾徒步500米,尽头是一家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的柿染工坊。两年来,上山下山,柿说新语项目组进出过无数次热气蒸腾的柿染室内外晒场,一直与工坊保持密切联系,定期调研,肯干实干,深入柿染工艺全流程,进行了百余场实验以实现柿染染剂标准化、普遍化使用。昨日,项目组再次考察齐家柿染工坊,交接最新设计方案及设计图纸并交流发展经验。学生们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推动柿染工艺创新及纹样创新,为工坊及柿染行业持续不断注入创新血液。

2022年项目组考察柿染工坊

2023年项目组考察柿染工坊

2024年项目组考察柿染工坊

文化传承  乡村振兴

文旅市场,一头连着“诗和远方”,一头连着消费、就业与民生。柿染技艺的传承创新必将哺育造福着一代代非遗工作者在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路上昂首阔步,这延伸了文化根系,使优秀传统文化伸展在崂山的山山水水间,成为涵养一方水土的文化资源。同时促进柿染技艺及柿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当地农村的振兴和发展,开拓出一条潜力巨大的乡村振兴之路。

柿漆生产前期柿农加工青柿子过程

“柿说新语”双创团队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柿染工艺为切入点,深入调研柿染市场,分析柿染产品现状,抓住柿染产品市场痛点,发挥设计专业优势,以创新思维设计柿染纹样,以科技手段研发柿染产品,赋予柿染新生,让“小柿子 ”创造“大市场”,打造柿染非遗品牌,讲好非遗故事。(通讯员 许晓娜)

责任编辑:张慕鑫

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