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青岛宣传 | 从“城市机场”到“机场城市”

2024-08-12 07:43 青岛宣传  

“过去是城市的机场,如今是机场的城市。”这句话,深刻诠释了一座航空枢纽之于城市发展的重大意义。

今天(8月12日)是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正式转场运行三周年。三年前,青岛完成了从流亭机场到胶东机场的“一夜转场”,成就了中国民航史上大型机场转场的“青岛样板”。三年以来,这座新机场不断扎根、汲取、成长、反哺,与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

机场,不仅是机场。对城市而言,它不只是空中运输通道的停驻之地,更是承托城市远景和想象力的梦想之地。

城市需要一座怎样的机场?机场又如何为城市插上高飞的“翅膀”?

一、机场跑道是“城市最重要的街道”

纵观机场发展史,从远离城市到成为城市枢纽,丈量机场“距离”城市的尺度已经逐渐从地理层面演变为功能层面。

有人说,机场跑道是“城市最重要的街道”,当机场可以打破物理边界限制,在功能上与城市共生共融共振,“机场城市”便呼之欲出。

比如,当机场建筑开始表达城市态度。

建筑是城市的语言。在这个意义上,机场建筑被视为同一穹顶下的微观城市,指廊和商业区被视为城市街道的缩影。

新加坡樟宜机场将瀑布、热带雨林、博物馆统统“搬”进了综合体建筑“星耀樟宜”。走进机场,热情神秘的热带雨林风情扑面而来,可以说,“星耀樟宜”已经成为许多旅客初识这座城市的“封面”。

新加坡樟宜机场

以海洋文化和海派风情闻名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打造了“鱼归巢”等充满海洋韵味的特色雕塑和沉浸式“海底隧道”,尽显海洋赋予这座城市的底蕴和气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卫星厅则从上海传统建筑石库门的立面中提取了设计元素,漫步其间,上海精巧、细致的城市风貌一览无余。

比如,当机场生活延伸为城市生活。

落地的旅客可以经由航站楼与城市建立连接,而城市居民也可走进机场,参与机场生活。对他们而言,机场不再是匆忙途经的中转地,而是商业中心、产业新城和住宅区,是休闲消费、工作、生活的目的地。

“北京中轴线——璀璨文脉 辉煌中轴”展览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举行

在青岛,“飞机过桥打卡机位”被游客称为“拍照宝藏机位”,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成为新的城市打卡地;在北京,首都机场催生了许多高品质的居住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如望京住宅区、空港工业区等;在新加坡,樟宜机场3座航站楼内集中了350家购物商店、120家餐饮店以及4家酒店,成为新加坡现代商业新地标……

二、城市与机场,比翼“齐飞”

机场是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集聚的重要枢纽,机场的成长与城市格局、体量、能级密不可分。

重塑城市空间格局。“长久以来,城市的轮廓和命运都取决于交通运输方式。如今,是航空运输的时代。”机场是影响城市空间格局的重要因素,机场的发展轨迹往往成为城市格局改变的注脚。

比如,从青岛流亭机场到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机场的北进、西移与城市两翼扩张、向北向西发展的空间优化战略同频共振,拉大了青岛的城市骨架,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产业重新集聚、平衡。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再如,新建的大兴国际机场将逐步改变北京“北重南轻”的城市发展格局。首都机场在北,大兴国际机场在南,两大机场一南一北,将平衡城市南北格局,促进城市协调发展。

彰显城市发展雄心。在城市提升自身能级和区域带动能力的同时,机场也在不断提升吐纳、辐射能力,紧跟城市发展节奏。

傍晚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

比如,现在的机场不仅是城市的机场,更是城市群的机场。广州和上海的新机场建设都选择了“跨界”,“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将在佛山开工,而上海则选择与南通共建“上海第三机场”南通新机场。各大城市群内的中心城市正在通过机场建设带动区域发展,彰显龙头作用。

再如,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打破了原有机场在航线、空域等方面的发展瓶颈,将最大化释放城市枢纽的优势与潜力。

三、从“运输枢纽”迈向“价值枢纽”

根据民航业界流传的“1:8效应”,机场的投入产出比高达1:8。对城市而言,“交通枢纽”已逐渐从传统的“运输枢纽”迈向“价值枢纽”。

机场不只是中转站,也是“超级流量的消费场所”。

人流如织、货如轮转,机场是超级流量的天然入口。如何守住这个“流量池”,让“流量”变“留量”?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内部商业区

越来越多的机场开始变身为“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服务平台。比如,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机场打造的Mall of America(美国商城),这里有商场、主题乐园、水族馆等,每年吸引游客超过4000万人次。

再如,今年1-7月,青岛胶东机场完成航班起降11.27万架次、旅客吞吐量1506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分别增长18%、28%。快速增长的人流成为机场商业升级的根本支撑。青岛胶东机场为旅客打造了集餐饮、购物和城市品牌体验为一体的“一站式”平台,依托民航博物馆青岛机场分馆资源,打造航空科普教育基地和网红打卡新地标。

临空经济区,不只是机场与产业的简单相加。

据统计,航空运量占全球运输总量不足1%,货值却占贸易总值35%以上。芯片等工业制品的全球供应链几乎全部依靠航空完成。临空经济区已成为城市引入、发展高端产业的重要支撑。

比如,今年1-7月,青岛胶东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16.04万吨,较2023年同期增长16%。为满足半导体、汽车制造等高端产业的货运需求,青岛胶东机场新开了至鄂州、郑州的全货机航线。

再如,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围绕山东省“十强产业”和青岛市重点产业链布局,大力发展航空主导产业、临空现代服务业、临空高端制造业等产业集群,充分发挥综保区政策优势,依托青岛市集成电路信息产业园,推动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截至目前,共落户产业项目14个。

四、航站楼是城市“离世界最近的地方”

机场是一座城市通往世界的大门。当前,民航运输仍然是世界上最为高效的客货运输方式,那些从机场延伸到世界各地的航路构成了城市联通世界的“网络”,也是城市对外开放的直观展现。

城市开放的“空中门户”。机场开放度是城市开放度、联通度的重要展现。通达四海、路及九州,大机场已经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标配”。

比如,从上海虹桥机场出发,1小时内可到达长三角主要城市,2-5小时可飞抵东南亚主要城市。截至2023年底,青岛胶东机场国内外客运航线243条,较2021年增加11条。今年以来,持续加密首尔、东京、大阪等航线,国际及地区客货航线恢复至30条。3小时航程可通达全国九成省会城市、大中城市,日韩及我国港澳地区。“联通国内、日韩为主、通达洲际、服务上合”的轮辐式航线布局日臻完善。

再如,走在开放前沿的空港综合保税区。“境内关外”的综合保税区是我国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去年通过国家验收的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不断探索贸易便利化、通关便利化、投资便利化,探路以制度型开放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缩短城市与世界的距离。开放的机场塑造开放的城市。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在争相打造枢纽机场、提升机场能级,让城市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比如,布局航点、加密航线、争取航权、提升中转率……今年以来,青岛相继开通芽庄、吉隆坡等航点,推动上合航线旅客量大幅增长70%。这些都将成为青岛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重要支撑。

再如,机场“上新”推动新一轮机场建设潮。作为经济大省,山东省16个市中已有10个市拥有运输机场,总量位居华东地区首位。到2035年,山东省运输机场将达到16个,覆盖所有设区市行政中心,其中F级机场将达到3个。

航空运输被认为是继海运、内河航运、铁路、公路之后,经济发展的“第五冲击波”。一架架飞机起落间蕴藏着撬动区域经济、引发城市嬗变的巨大势能。向着更高、更远,机场将与城市共生共荣、齐飞共舞。

作者:王伟 洪博 洪琛

欢迎扫码关注“青岛宣传”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王逸群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