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青岛宣传 | “桥”见一座城市之美

2024-08-28 07:55 青岛宣传  

前几天,青岛崂山区张村河片区5座桥梁规划落地,中国结元素、风帆造型、崂山奇石特色……一桥一景,串联两岸交通,引发大量关注。

张村河科苑经七路桥规划设计图

细数起来,青岛的桥真不少,单是市政桥梁就有700多座。很多桥不仅功能强,而且颜值高。栈桥、胶州湾大桥、珊瑚贝桥、彩虹桥、“深蓝之光”栈桥、小麦岛桥、浮岛公园“银飘带”、李村河公园S形橘桥……都是广受市民游客喜爱的打卡地。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桥梁为何成为“显眼包”?如何更好地“桥”见城市?

一、每座桥梁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交通是桥梁的第一功能。与此同时,美观是桥梁的基本属性。自古以来,人们就重视桥梁之美。比如,1400多岁的赵州桥造型古朴典雅,石雕艺术精湛,桥身上58条龙形成气势恢宏的群龙阵图。第一次见到赵州桥的梁思成,犹如见到了心仪已久的恋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实在赞叹景仰不能自已”。

珊瑚贝桥 韩星 摄

贝聿铭曾说,“建筑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建筑大师认为,美学并不是桥梁设计的附加属性,而是设计中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每座桥梁本身都应是独一无二的,每一处结构设计都与其本身的需求和特殊的环境相适应。

桥梁不但造型百变,各美其美,而且重塑着城市空间,承载着历史与文化。因此,它们往往自带地标属性,天生就是视觉焦点。

跨黑龙江路蝴蝶拱桥 赵健鹏 摄

独特的几何与力学之美。梁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能工巧匠们总会利用桥梁的连接性,勾勒出奇妙的线条,使之富有独特的几何美、力学美和韵律感。

比如,蜿蜒绵长的胶州湾大桥飞架两岸,似蛟龙出海,宏伟壮观、气势夺人,充满大国工程的力量之感。线条简约而流畅的珊瑚贝桥“牵”起一岛一湾,如贝壳含珠,时尚浪漫,在许多以青岛为取景地的热播影视剧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色彩绚丽的唐岛湾彩虹桥越过海面,仿佛旋转变幻的万花筒,走在桥上,心情也变得明媚欢快起来。

唐岛湾彩虹桥 韩加君 摄

生活里的空间艺术之美。桥,从一端跨越到另一端,给人们带来更多立体的空间体验,也让城市生活场景变得更为丰富。

浮岛公园 刘栋 摄

比如,既是过街天桥、又是空中花园的浮岛公园,如同一条银色飘带,将青岛老城区“串”起来,“交通+景观+体验”融为一体,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好去处。在李村河上,一座S形橘色人行天桥将儿童驿站、螺旋步道等滨水空间连接起来,形成立体的生态廊道,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

李村河S形橘色天桥 杨志文 摄

满载城市记忆的厚重之美。作为实用性很强的建筑,桥梁的寿命一般较长,在岁月长河中,它们亲历着城市的生长,默默存储着城市的记忆。

在青岛,栈桥是城市记忆的起点。从军用码头到城市地标,130余年来,这座桥见证着岛城历史发展的每一个瞬间,记录着青岛湾的每一次潮涨潮落。“烟水苍茫月色迷,渔舟晚泊栈桥西,乘凉每至黄昏后,人倚栏杆水拍堤。”栈桥的美,不仅在颜值,也在底蕴。

栈桥 王雷 摄 

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桥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桥是“常客”,具有多重意象。人们天然地喜欢桥,不只因为它带给我们通行的便利和美的享受,也在于它承载着某些精神和情感。

墨水河上的桥梁 杨志文 摄

逾越“不可能”。桥,水梁也。不管是先民架起的简易独木桥,还是“基建狂魔”持续上新的世界级工程,遇水架桥的过程,就是人们不断战胜困难、改造自然的过程。桥的坚实结构,正如同坚定的决心和意志。

西海岸新区凤凰山路跨风河大桥

就拿胶州湾大桥来说,最初提出建设方案时,有人感到难以置信,甚至质疑“白日做梦”,毕竟,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空间跨度等,都给建设者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经过坚持不懈的攻关,建设者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2011年建成时,这座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胶州湾大桥 图源:小红书“几奥-”

穿越时空唤醒记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桥是活着的历史,无声地记录着岁月的沧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许多诗人曾在桥边评古论今,留下不少千古名句。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以血写就“还我青岛”的爱国青年郭心刚,曾答应女友一起去看青岛的栈桥。如今人们走在栈桥上,也不免想起近代史中那桩桩屈辱。百年遥想今何往,不断拍击的浪潮仿佛在告诫我们:要始终铭记历史、自强不息。

栈桥 图源:新华社

通往无限的未来。长长的桥向前延伸,因此桥也常被视为通往未来的象征。有人说,回澜阁栈桥是青岛的历史,“深蓝之光”栈桥是青岛的未来。作为中国科学院的实验栈桥,它承载着海洋科研任务与使命,就像一艘科学之舰,劈波斩浪,挺向深海。

“深蓝之光”栈桥 图源:小红书“陈素素在青岛”

抵达心灵的诗和远方。“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凌空架起的桥梁,突破种种条条框框,人行在桥上,仿佛远离喧嚣,觅得一片心灵净土。在小麦岛,主岛似琴身,桥梁像琴颈,栏杆如琴弦,它们共同组成一把巨型“吉他”。惬意地走在桥上,心也跟着律动起来。

小麦岛桥 徐帅 摄

连结人与人的情感。沟通之桥、友谊纽带、爱情鹊桥……桥梁不仅连接地,也连接人。“爱你眼中春与秋,与我同览海连山。”在海之恋公园,心相随飘桥温柔地依偎着海岸,漫步其上,享受浪漫,邂逅幸福。

心相随飘桥 图源:小红书“蓝色心在跳”

三、“桥”见更多美好

桥,总是给人许多“看头”。如何通过这种特殊的建筑,“桥”见更多美好?

上合示范区如意湖上的海鸥桥 图源:微博“胖丁走天涯”

唤醒桥下沉睡空间。在增量时代,桥下空间似乎是城市扩张的“附加品”“衍生物”,鲜有人问津,杂草丛生,灰头土脸;而在存量时代,这些“灰色空间”已经成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近年来,青岛开展全市城区桥下空间专项治理,2023年完成40座桥下空间整治,释放桥下空间6.7万平方米,建成口袋公园5处、运动公园2处,建成停车场54处、新增泊位3350个。曾经的“边角地”,变身为“金角银边”。

城阳区正阳中路彩虹桥下的居民休闲运动公园

打造桥梁“会客厅”。桥梁作为地标性建筑,每天吸引着众多市民游客前去打卡,是城市的“会客厅”。布置好这座“会客厅”,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桥”见城市。

比如,青岛城阳区是全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重要的研发基地和生产基地,在那里,有一座“遇见城阳·时光列车”天桥长廊。它就像一座博物馆,穿梭其中,人们可以穿越蒸汽时代、电力时代、高铁时代、磁悬浮时代,沉浸式体验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了解城阳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发展成就。

“遇见城阳·时光列车”天桥长廊 图源:小红书“get青岛”

让“慢行”变成“浪漫地行”。“人们愿意在城市里漫步,而不只是赶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有品质的“慢生活”,各大城市开始加快建设集通勤、健身、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慢行交通系统,为步行、骑行提供良好环境。景观慢行桥,可以让通行变为更愉悦的体验。

金家岭立交桥过街天桥 刘栋 摄

比如,金家岭立交桥过街天桥如同蓝色的波浪,将城市空间连接起来。桥下车流不息,桥上空中漫步,人们可以一览崂山城区时尚风光。

茅以升认为,桥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桥像一幅画,也像一首诗,愿这如诗如画的桥,连接起更多美好。

作者:王沐源 刘孟春


欢迎扫码关注“青岛宣传”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岳文燕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