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青报调查 | 聚椒未来,竞逐“热辣滚烫”新赛道

作为全国最大的辣椒加工出口集散地,胶州在打造交易中心、探索全产业链出海、加力种业研发、培育自主品牌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赋能辣椒产业发展——

聚椒未来,竞逐“热辣滚烫”新赛道

眼下正在转入辣椒成熟的季节,来自新疆、内蒙古、甘肃、陕西等地的鲜红大辣椒开始以吨为单位涌入胶州。经过加工,这些辣椒有的将成为佐餐调料,端上国内外消费者的餐桌;有的将被提取出辣椒红色素、辣椒素,进而成为诸多品牌口红、药品、防腐剂的制作原料。

胶州人不嗜辣,如今也很少种辣椒,但辣椒却成为胶州人连接世界的独特通道——辣椒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我国的辣椒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而其中七成辣椒加工贸易、八成辣椒出口产生在胶州。作为全国最大的辣椒加工出口集散地,“胶州的辣椒交易价格能影响全球辣椒市场”这个说法并不夸张。

对于胶州辣椒贸易取得的行业地位,胶州人很自豪,却并不会满足。“近几年,胶州的辣椒贸易额每年稳定在160亿元人民币左右,如果只是守着既有赛道,即便大家再怎么努力,也不过是二三百亿元的规模。所以,胶州辣椒必须有新的突破方向。”青岛市辣椒产业商会会长王勇对记者说。

在过去40余年里,胶州从最初的辣椒种植,一步步开拓出生产辣椒制品、培育辣椒种业、研发种植加工机械等高阶业态,并直接带动了新疆、内蒙古等地辣椒种植业发展。面向未来,胶州辣椒又将如何打破发展的“天花板”?

打造上合国际绿色农产品博览交易中心

胶州辣椒产业起势得益于外贸产品出口。20世纪70年代之前,辣椒就是胶州的重要外贸出口产品。改革开放后,由于青岛的地缘优势,众多日韩企业将辣椒的种植、加工、生产转移至胶州,直接带动了本地相关产业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因本地辣椒种植面积已远不能满足产品出口需求,一支数千人的“辣椒经纪人”队伍发展壮大,帮助本地辣椒企业在全国物色优质的辣椒种植基地,促成了如今胶州辣椒“种植在外,育种、加工、贸易在内”的发展格局。而为了实现国际贸易再深化,打造上合国际绿色农产品博览交易中心便被提上了胶州市的产业攻坚计划日程。

今年7月,上合国际绿色农产品博览交易中心一期投入运营,这个基于胶州辣椒产业优势、上合示范区平台优势建设的交易中心,是全国首个获批的国家级香辛料省部共建市场。运营一个月以来,中心成交合同量超2.4万吨。

7月,上合国际绿色农产品博览交易中心一期投入运营。王萌 摄

在国际贸易领域,同一农产品在不同地区市场存在很多诸如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方面的差异。而随着(上合示范区)香辛料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取得海关总署批复,引入国际性专业检测机构等功能配置,交易中心能够帮助香辛料企业及时掌握不同国家的标准要求,破解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技术难题。

“辣椒产业下一步的突破方向,首先是标准化、数字化发展。”王勇介绍,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辣椒产品有着完备的质量标准体系,如日本的各类标准加起来就有326项。要满足这些出口要求,必须从种植环节入手。胶州在辣椒出口领域有着二三十年的发展经验,对世界各地辣椒产品标准掌握得最齐全,因此交易中心能够助力企业更好拓展海外市场。

王勇还表示,通过引入国际性检验检测机构,交易中心一方面可以快速便捷地帮助企业完成出口产品认证,另一方面,借助检验检测机构全球化布局优势,可以及时告知国内企业出口目的地相关质量标准是否发生了变化,减少因信息差造成的成本消耗。

由于国内辣椒产品尚无质量标准体系,胶州辣椒未来要更好地走向下游市场,也需要在色价、辣度、农残等标准建设方面引领行业发展。“辣味产品不能只和消费者说是微辣、中辣、特辣,这不是科学的衡量方法。我们与云贵川渝等地的企业交流,大家也十分认同,未来胶州也需要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作出探索。”王勇说。

除了具备全国性的辣椒交易功能,上合国际绿色农产品博览交易中心还将拓展芝麻、胡椒、八角等更多香辛料品类交易。“作为细分领域,辣椒产业发展的‘天花板’低,所以胶州将借着辣椒的先发优势、上合示范区的开放优势,做大香辛料产业链条。”王勇介绍,中国作为调味品消费大国,孜然、八角、香叶、芝麻领域的进出口额同样巨大,对胶州来说,这些都是亟待开发的新市场机遇。

记者了解到,上合国际绿色农产品博览交易中心二期将主要建设芝麻、胡椒、八角、花卉等专业交易场馆,计划于今年年底建成。

探索全产业链出海模式

日前,由青岛璐璐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的辣椒加工自动化流水线设备陆续运抵土耳其伊斯拉希耶食品公司,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农业机械出口贸易,事实上,以农机为接口,璐璐农业装备开始在当地启动集跨境订单种植、加工、贸易于一体的全辣椒产业链发展模式。在我国辣椒产业领域,这是一次全新探索。

“我们公司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而一台设备每小时能够处理500公斤干辣椒或2吨鲜辣椒,可以代替200名工人,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约了人力成本,所以我们一次订购了15套。”土耳其伊斯拉希耶食品公司总经理塔费克·伊尔玛兹说。

青岛璐璐农业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敏介绍,土耳其是世界主要辣椒生产国之一,但机械化水平较低,辣椒品种竞争力弱。以亩产为例,国内辣椒种植产量每亩可达750公斤,但土耳其当地产量每亩仅200公斤,且因为地广人稀,土耳其辣椒种植的劳动力成本还很高。此次与伊斯拉希耶食品公司的全产业链合作,璐璐农业装备向当地输出了最先进的辣椒种子、种植技术和管理理念,迅速拉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让璐璐农业装备在当地“辣椒圈”里备受关注,意向订单量已达到3000万美元。

“之所以在当地拓展订单种植,是因为与国内相比,当地的农业用地价格低廉,通过我们的机械设备实现机械化种植后,可以大大降低辣椒种植成本。收获的辣椒大部分还将被我们收购,形成产业链闭环,能大力带动当地农户增收。”李志敏说,土耳其横跨亚欧大陆,借助其独特地理位置,企业能更好优化拓展海外市场。

璐璐农业装备今年在土耳其南部用自动化设备先试种20亩辣椒,一方面根据当地土壤、地形,不断测验调试种子、设备的适配率;另一方面,打造出完整的辣椒全产业链生态样板,吸引更多土耳其客商前来参观考察。未来,璐璐农业装备在当地的种植面积将达到1万亩。

记者从胶州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借助上合示范区平台,胶州正在升级“飞地辣椒”模式,即从依托新疆、内蒙古等地的“国内飞地”供给向“上合跨境”供给模式拓展。到2025年年底,计划在上合组织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5个跨境农业“订单种植”基地,种植规模1万公顷以上,推动胶州辣椒产业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推进种子产业创新崛起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而胶州辣椒行业地位的取得,亦与这里种子产业的创新崛起息息相关。目前,胶州已累计登记辣椒品种93个,年繁育销售辣椒种子2.2万公斤。

走进青岛三禾农产科技有限公司的辣椒种子研究基地,工作人员有的忙着对上一年度试种的种子展开考察、筛选工作,有的忙着对今年新栽种的种子开展果实采摘、取种、整理工作。

“育种的时间非常珍贵。为了抢时间,我们必须在大棚环境中培育,这样在胶州可以一年繁育两代种子。冬季,我们还会去三亚的基地再加育一代。”三禾农科总经理侯玉杰今年63岁,与辣椒打了数十年交道。最初,侯玉杰只是做种植技术指导,但在1998年前后,他和几位合伙人开始萌生自主研发辣椒种子的想法。

“过去胶州人并没有意识到种业的重要性,种植技术一直沿用传统的自留种子,这就导致本土辣椒种子退化严重,抗病性降低、产量降低。20世纪90年代,两款来自韩国的辣椒种子因产量高、抗病性高等优点,迅速占领了国内干制辣椒市场。”侯玉杰回忆。

为了寻找适宜杂交的种子父本、母本,侯玉杰和三四个朋友组建研发团队,走遍云、贵、川、渝、陕、甘等辣椒主产区,只要看到哪个田间地头的辣椒长得好,就问当地老乡要两三个辣椒果。“最终,我们形成了2000余个测配组合,对它们开展试种后,初次筛选出百余个品种,拿到新疆、甘肃、内蒙古的实验示范基地试种。”侯玉杰介绍。

胶州企业在新疆种植了大片辣椒。

经过8年潜心研发,2006年迎来重大突破——具有矮秧,可集中坐果、集中成熟,能自然晾干,颜色、香味、辣度俱佳的“红龙13号”终于成功。仅凭这一个品种,胶州在4年时间内迅速扭转了韩国干制辣椒品种的垄断地位。

截至今年,三禾农科在国家农业部门登记的辣椒品种已达86个,成为辣椒种业头部企业。也是因为种业的不断革新,胶州辣椒品种实现了色价翻一番、产量翻一番。“色价是衡量辣椒红色素含量高低的指标,由于辣椒红色素是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疗等领域的重要基础材料,所以色价直接决定了辣椒价格的高低。”侯玉杰表示。

以提高色价、辣度、产量等为目标,三禾农科还在持续推进研发。目前其在研的红源系列辣椒育种代号已经排列至7998号。而每一个育种代号的背后,都意味着成百上千次的试验、试种。

丰富产品体系,打响自主品牌

除了前端的辣椒育种,中端的辣椒加工、贸易,胶州企业也在加大调味料等由辣椒衍生出的终端消费品的研发和品牌培育。

当地龙头企业柏兰集团,每个月都有10-15款新品推出,这些产品不仅会销往日韩、欧美等国外市场,还会通过众多知名连锁餐饮品牌,唤醒国内消费者的味蕾。

柏兰集团总经理郭磊介绍,柏兰产品已涵盖辣椒复合调味料、发酵调味酱、辣椒酱、火锅底料、火锅蘸料、餐饮调味料、方便食品等共计十大系列200余个品种,远销五大洲的几十个国家。在国内市场,企业主要开拓路径是为诸多餐饮品牌提供工业化配套和餐饮化定制。“从大家都十分熟悉的火锅第一品牌、烤鱼第一品牌,到国内六至七成的韩餐连锁企业,都与柏兰有着深度合作。”郭磊说,伴随着每年百余款新品的研发,企业也在大量淘汰市场接受度低的产品,以保持产品体系的整体水准。

从最初的小香油作坊,到1986年拓展加工外贸型辣椒粉、辣椒碎等产品,到2012年创新探索出国内市场开拓模式,再到2023年正式推出面向国内“C端”市场的年轻化复合调味料品牌体系,柏兰集团40余年发展历程,亦是胶州辣椒企业勇于革新的真实写照。

由于企业服务的“B端”客户众多,一方面,企业需要不断研发新品,供客户品鉴并投向市场;另一方面,部分连锁餐饮客户也会基于自身厨务开发的菜品,请柏兰集团帮助实现调味品的标准化制造。

“连锁餐饮品牌在全国范围内有成百上千家门店,要实现菜品口味的稳定、可控,必须实现原料、辅料、调味品的标准化生产。具体到我们企业,就是要根据其菜品的口味,提炼调味品的标准化配方、工艺和作业指导书,保证这道菜不会因为厨师的变化而产生差异。”柏兰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郭芳表示,面对餐饮企业激烈的市场竞争,柏兰可以在一个月内迅速帮助一家连锁餐饮品牌实现所有新品口味调整。

近年来,柏兰还将品牌打造作为占领市场的利器,实现从“做产品”向“创品牌”转变。作为许多消费者熟悉的餐饮口味“幕后操盘者”,2023年,柏兰正式推出了面向“C端”消费者的产品品牌——“懒帮主义”,目前已开发了烤鱼、冷面、辣椒酱、鲜虾饼等多个系列的美食产品以及复合调味料。

“做终端品牌也是为了适应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扩大我们的品牌影响力。我们看到,在国外市场,大部分消费者还是习惯用复合调味料做饭。随着国内的‘90后’‘00后’走向社会,这种消费趋势也会在他们身上呈现。”郭芳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萌)

责任编辑:王逸群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