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奶茶么?”这是来自当代年轻人的每日灵魂拷问。
不知不觉中,奶茶已成为年轻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奶茶降价,9.9元一杯#……社交媒体上关于奶茶的话题不断撩拨着网友的“神经”。
小小奶茶一杯,却能包罗万象。在奶茶氤氲的香气间,我们可以关照到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情感需求,也可以窥见新茶饮品牌发展背后蓬勃的消费活力,感受到一杯奶茶给城市带来的满满“青和力”。
奶茶社交、奶茶文化、奶茶经济学……一杯清甜的奶茶混杂了商业营销、经济原理、文化属性等多元复杂的要素。怪不得有人说,奶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
一、情绪价值拉满
古人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现代年轻人则相信,“没有什么困难是一杯奶茶解决不了的”。他们喝的不仅仅是奶茶,更是“立等可取”的情绪价值。
奶茶成为年轻人的“快乐源泉” 图源:新华社
“奶茶一杯,快乐加倍”。蜜桃香气饱满、乌龙余韵悠长、珍珠焦香四溢、咖啡冻口感Q弹……现在的奶茶有料又有颜,让年轻人爱不释手。事实上,奶茶是连古人也无法拒绝的快乐。唐朝典籍曾记载“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作琉璃眼”,将奶与茶混合搅拌后出现的奶泡比作“琉璃眼”。
从科学角度解释,奶茶甜甜的口感会直接刺激神经系统释放多巴胺。而奶茶中的茶香则可“治之以兰,除陈气也”,茶叶中富含的茶多酚、咖啡因等物质也会使人身心愉悦。一口奶茶下去,犹如按下了大脑的“快乐开关”。
一杯敬自由,一杯敬生活。“我喝的不是奶茶,是快乐、是自由、是诗和远方。”在年轻人眼中,奶茶是随处可遇、随时可取的“情绪搭子”。
开心时有奶茶庆功,不开心时借它消愁;工作学习时喝效率倍增,放松看剧时喝岁月静好;“我请你喝奶茶”是温暖亲切的问候,“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是如约而至的“小确幸”……在年轻人看来,“奶茶自由”可以对抗生活中的琐碎、繁忙,让心灵在奶香与茶香间小憩。
二、年轻人的社交“硬通货”
有人说,“奶茶之于年轻人,正如白酒之于中年人”。当中年人执着于白酒是浓香、清香还是酱香型时,年轻人考虑的则是这杯奶茶是该三分糖还是七分糖。对年轻人而言,奶茶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年轻人的“生活底色”。“人生何处不奶茶”,在年轻人心中,奶茶的分量举足轻重。
顾客边喝奶茶边闲聊 图源:新华社
紧跟各大茶饮品牌的奶茶上新节奏,在社交平台分享宝藏奶茶,同奶茶“搭子”吐槽新款踩雷奶茶……奶茶不仅充盈着年轻人的日常,还登上了他们生活的“大雅之堂”。近日,一条“‘95后’‘00后’整顿婚礼”的视频上了热搜,有人在户外婚礼上摆摊做奶茶,还有人“以茶代酒”,举着超大杯奶茶敬亲友。不经意间,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把奶茶搬上了婚礼的“殿堂”。
职场人的“社交密码”。作为一种闪亮的社交货币,奶茶打入年轻人内部,甚至形成了“职场奶茶社交圈”。
新人入职“破冰”、庆祝述职顺利通过、离职“last day”表达感谢……不知从何时起,在办公室里兴起了“奶茶社交”。一杯奶茶的价格不高,且口感多样、男女皆喜,逐渐成为承载多样情感的社交“硬通货”。“请客喝奶茶”背后,可以是欢迎、道别,也可以是祝贺、感谢。在当代年轻人的社交中,互送奶茶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情感链接。
三、“秋天的第N杯奶茶”背后
你喝过“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了么?如今,“秋一杯”俨然已成为一年一度的“互联网赛博习俗”。近年来,各大茶饮品牌生猛的营销攻势不仅催生了这个“茶饮界的双十一”,也让年轻消费者从“秋一杯”喝到了“秋N杯”。
演绎“中式美学”。当代年轻人“喝奶茶喝出了文化味”。新茶饮赛道火热,各大茶饮品牌纷纷开始打造奶茶“国风IP”。
青岛中山路的“荷田水铺”
“万里木兰”“伯牙绝弦”“梅占摇红”“白桃惊梦”“竹生空野”……现在的奶茶产品命名充满了诗情画意。青岛中山路的“荷田水铺”成为热门古风打卡地。推门而入,游客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喧闹的汴京城。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穿着汉服品茶、听琴、赏花,还可以参与古风剧本杀,皮影戏、戏剧脸谱、青花瓷……丰富多样的国风元素被茶饮品牌运用到了陈列装修、包装设计、产品研发的方方面面。
玩转“跨界联名”。“万物皆可联名”,新茶饮品牌尤其“沉迷”。动漫、游戏、热门影视剧……年轻人喜欢什么,各大茶饮品牌就“联名”什么。这些品牌通常对年轻人流动变化的情绪、需求、生活方式等有着精确的感知与洞察。
奈雪的茶与哈利波特联名
CoCo都可与手游《恋与制作人》“联手”掀起了游戏热潮;奈雪的茶联名《武林外传》和周杰伦早期专辑《范特西》,让年轻人体验了一把怀旧;《莲花楼》热播时,古茗推出联名奶茶,粉丝们蜂拥而至……可以说,“跨界联名”已成为新茶饮品牌吸引年轻人、塑造新潮形象的“杀手锏”。
四、为一杯奶茶赴一座城
“为一杯奶茶赴一座城市”,年轻人将对奶茶的热情和喜爱投射到了城市身上,让奶茶与城市间产生了更多的关联和互动。
“奶茶指数”升高,折射城市活力。在经济学领域,“咖啡指数”直接反映一地的经济活力、城市竞争力。随着奶茶的风越吹越大,“奶茶指数”也开始成为衡量一座城市消费活力的重要指标。
数据显示,18—35岁年龄段的青年群体是奶茶消费主力军,达到75.3%。因此,各大城市奶茶“甜度”不断攀升的背后,是城市对年轻群体吸引力的不断提升。
我们看到,有人为了一杯奶茶排队8小时,有人打飞的到另外一座城市打卡一个新的茶饮品牌……年轻人对于奶茶的热情不可小觑,奶茶为城市带来的流量和活力同样不可估量。
承载地域文化,奶茶也有“籍贯”。在某社交平台上,“本土奶茶”关键词下有超过6万篇笔记。在年轻人眼中,本土奶茶品牌是当地人值得“炫耀”的“本地宝藏”,也是外地人喝不到的“白月光”。
比如,诞生于西安的“茶话弄”将菜单设计成了长安“逛吃”地图,成为西安旅游的最好导览;“阿刁奶茶”用牦牛奶搭配青稞和高原土豆制成了独家小料,被誉为“西藏茶饮之光”……事实上,如果往前追溯,许多全国性茶饮品牌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地域标签,如云南的霸王茶姬、青岛的荷田水铺、长沙的茶颜悦色等。在发展过程中,这些茶饮品牌也成为地方文化的传播载体。
五、“快乐水”需要“新配方”
当下,新茶饮行业已经告别野蛮生长,进入存量破局阶段。消费者到底需要一杯什么样的“快乐水”?
减点糖,让“快乐水”变“健康水”。《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围绕茶饮配方与原料,不少消费者对奶茶含糖量、热量等问题存在疑虑。
减糖减热量已成为各大茶饮品牌“内卷”的重点。去年以来,一些品牌开始试点“营养分级”,“控糖”“用真奶”“少添加”成为新茶饮产品的卖点。最近,奶茶界还刮起了一股“中药养生风”,人参、枸杞、姜片等养生材料开始与奶茶“混搭”,肉桂姜糖、红豆薏米等“中药奶茶”让年轻人直呼“上头”。
加点料,让“快乐水”变“文化水”。许多茶饮品牌开始挖掘中国古老的茶文化,以茶为媒,让更多年轻人通过奶茶了解中国茶文化,也为传统茶文化注入了年轻基因。
比如,在产品研发中更加强调茶的分量和韵味,开发不同的茶汤汤底。桂花乌龙茶底花香扑鼻,与西式奶油搭配后鲜甜平衡、层次饱满;铁观音茶底香高韵长、口感醇厚,可与花香、果香相互映衬;明亮清香的绿茶与青葡萄等水果的清甜最搭……古老的茶道在一杯杯新式奶茶中焕发出了别样的生命力。
“给生活加点甜”,生活的甜远不止甜品带来的多巴胺刺激。山一程水一程,让我们努力生活、耐心等待,那些生活的甜总会如约而至。
作者:王伟
欢迎扫码关注“青岛宣传”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吕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