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暗下来,荧幕亮起来,马扎支起来,蒲扇摇起来……记忆中的“老伙计”——露天电影,又闯入了人们的生活。
草坪上、大海边、社区里、市集旁……一块块大荧幕上的光影故事,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观赏,点亮了城市的夜空,也击中了万千观众的心——“一下子就想起了童年”
“真热闹,像一场邻里聚会”“好看也好玩,希望常态化举办”……
市南区社区露天电影,开启美好夏夜
当“久违”的记忆再次发酵,我们不禁想问,露天电影何以再次走红?
一
露天电影,不仅是一种电影放映形式,更是一种情怀,一份文化记忆。
隽永的旧日情怀。“露天电影是几代中国人共同的青春物证。”一场露天电影,瞬间将时间拉回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放映机架起来,幕布拉起来,晚霞还在天边,大人小孩就早早搬来小板凳坐下,翘首以盼。放映机里射出的那束光,点亮了夜空,丰富了生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添加了欢乐,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那份纯真和美好,在几代人的记忆中隽永绵长。
在市北区举行的草坪露天电影放映,吸引众多市民观看
新鲜的生活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胶片电影早已淡出市场。如今,在现代化都市中,航空座椅、环绕立体音响、4K高清荧幕,再加上一桶爆米花、一杯饮品,成为人们看电影的标配。而对于“00后”来说,露天电影是个十足的“稀罕物”。当露天电影重回人们视野,大海边、草地上、社区里,场景更多元;高清荧幕、先进设备,画面更清晰;搞笑、爱情、悬疑、动漫,片源更丰富;背景板、充气沙发、露营椅,仪式感更强……人们意外,“露天电影,居然这么时尚”。
在李沧区,市民围坐观看露天电影
丰富的文学意象。露天电影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饱含丰富的文学意味,成为许多作品的主题。
迟子建的《露天电影》,以细腻的笔触感怀往日时光,“树还在,故事也在继续,只是演绎着这故事的人已经风云四散、各自飘零了”;徐则臣的短篇小说中,露天电影成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真实与幻想、虚荣与谦逊的纽带;苏童的散文中,因为有了打谷场上的露天电影,人们便有了许多“与生命有关”的值得回忆的夜晚。
二
今年,青岛在全市组织开展“让电影走进生活”公益电影放映季活动,仅农村的放映点位就有3940余个,全年计划放映场次高达4.2万场。目前,单场观影人次最高达600人,十分“叫座”。
有人说,电影是人生的一次奇遇。露天电影的魅力,不仅在荡气回肠的内容情节,更在故事之外——
市南区露天电影放映现场,落日与电影交相辉映 董志刚 摄
“无边影院”,营造出松弛的氛围感。露天电影的魅力,在于其开阔的观影环境和独特的氛围。在这里,没有封闭的影院空间,只有漫漫星空、阵阵微风;没有固定的观影姿势,只有放松惬意的坐卧自如,人们摇着蒲扇、品尝着小吃,孩子与宠物在周围奔跑…………这不正是时下流行的“松弛感”“氛围感”的生动写照吗?
一些电影拍摄地,也成为露天电影的放映地。真实场景与电影片段交互,生活与艺术在此刻叠加,文化与自然在这里交融,全然不同的感官体验,让故事也愈加鲜活了起来。
天然场域,带来不期而遇的“轻社交”体验。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忙忙碌碌,常有“无暇社交”之感,甚至出现“社交卡顿”现象,时常被孤单包围。于是,“找圈子、寻搭子”成为大家的普遍需求。
在崂山区海之恋公园的绿地举办的露天电影相关活动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露天电影的“复兴”,为都市生活增添了新的社交场所和交流平台。人们时而安静观影,时而小声讨论,相同的话题、共处的时空,减轻了“社交成本”,破除了“社交壁垒”,形成一种特别的社交体验。也许几场电影之后,孩子就多了玩伴,家长就多了“买菜搭子”,年轻人也收获了开启爱情的可能。
“文化美食”,提供有滋有味的精神补给。“重装归来”的露天电影,以更先进的数字放映设备,更广泛、更新鲜的片源,获得大家的青睐。我们于烟火人间奔波劳碌,这样新鲜、丰富的“文化美食”让感官和心灵都得到满足和滋养,让平凡的生活有滋有味。露天电影在与市井日常的有机融合中,增强了大家的文化获得感,丰盈着城市的文化记忆。
三
许多创作者会在影片的剧中或片尾埋下伏笔,影迷们称之为“彩蛋”。未来,露天电影还有哪些可能?我们不妨一起来挖一挖“彩蛋”。
比如,发挥“万物可搭”的气质,成为文旅融合的“好搭子”。有效嫁接资源,实现融合发展,是露天电影再度走红的重要原因。走进放映地,会发现这里往往还有手作市集、小吃摊位、电影主题音乐演奏会等其他品类的商业活动。
在青岛,“影院+景区”“影院+历史街区”“影院+新业态”等模式,丰富了城市夜经济,吸引了市民和游客参与,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旅游吸引力,实现了“电影+文旅”的融合发展。
露天电影与各类活动相结合,人气满满
比如,放大“轻骑兵”的特色,探索社区发展的新路子。露天电影被誉为“文化轻骑兵”,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有着独特作用。
一方面,优化选片定片机制,不妨实行“菜单式”服务,选出群众真正想看的影片。另一方面,创新放映形式,推动影片放映与文明实践有机融合,力争实现“1+1>2”的效果。
比如,青岛的许多社区将露天电影作为“支点”,通过整合资源、跨界合作、线上线下融合,撬动社区发展,探索市场化运行。有的与民警联合开展反诈宣传、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有的邀请公益红娘现身活动现场,设立登记点,为有缘人牵线搭桥;有的邀请医疗团队义诊,为群众健康护航;有的邀请品牌入驻,现场开展新品推介……
比如,用好“户外场景”介质,打造“气氛观影”新经济模式。生活在都市“水泥森林”的人们愈加渴望加强与自然的联结。露天电影在这方面,自带超强“氛围感”,颇具优势。未来,或可尝试打造长效的露天电影经济形式。放眼世界,博洛尼亚的星空电影院、悉尼的圣乔治露天电影广场、德国的全球最大移动电影屏幕……诸多知名露天电影院都与餐饮、旅游紧密结合,推动着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露天电影+市集,丰富城市夜生活
除露天影院外,电影节也是打造“沉浸观影”、拓宽电影经济路子的有效模式。在伦敦萨默赛特宫,每年夏天的露天电影节都会吸引大批影迷前来观影,并参加周边互动活动。后期,青岛也将探索设立放映点位相对固定、放映时间相对稳定的“城市电影角”,拓展经济社会发展“新空间”。
露天电影以其独有的魅力,打开更加生动的夜生活。期待这幅光影与身影叠加、乐声与笑声交织的人间烟火图景更加迷人。
作者:刘洁 德峰
责任编辑: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