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城码头旁庭院里 甜晒鱼艮瓜唧都爱冬日暖阳
“晒冬”是岛城冬日的一大传统,每到冬天农闲时,居民会把各家自产的萝卜、青菜、地瓜、柿子等晾晒在庭院里。五彩缤纷的丰收果实组合,绘就成独特的“晒冬”景观。当然,在青岛除了晒农产品,还可以沿着码头渔村的海岸线,欣赏晒鱼的壮观场面。
红红的柿子晒出幸福味道。
甜晒鱼传承600多年
初冬季节,即墨东部沿海的许多小渔村,随处可见晒鱼场,处处都是一幅壮美的“晒鱼图”。冬日阳光下,各类干鱼经海风微微吹拂。“这两天天晴了,要多晒一些,主要以鲅鱼为主。 ”即墨鳌山卫街道垛石村54岁的渔民孙诚谭说,他家祖辈就靠晒鱼为生,每年一入冬渔民都开始忙着晒鱼,屋顶变成了“晒鱼场”。
偏口鱼、鳗鱼、鲅鱼、面包鱼、舌头鱼……20多个品种的新鲜海鱼,加上传承600多年的老手艺,成就了鳌山卫甜晒鱼。甜晒鱼不是每个季节都能吃到的,只有在冬至前后才能大量出现。孙诚谭是即墨特色旅游村——垛石村出名的晒鱼高手。晒鱼第一步就是打鳞,从背部切开,除去内脏。然后再切上一刀,别看这简单的一刀,其实很重要。之后就要进入下一道工序:洗净、泡水,拿来经过沉淀的海水,将一条条切好的鱼扔进里面,洗干净鱼身上的内脏残留物、血水、鳞片,再用海水泡上十分钟,这样鱼肉里就浸入了海水的味道,更鲜了。最后一步就是“晒”,将洗净泡好的鱼整齐地平摊在晒鱼架上,鱼肉朝上,过个几天,新鲜美味的甜晒鱼就晒好了。
3种晒鱼工艺吃法多
初冬时节,在王哥庄街道港东码头上,渔民把加工好的鲅鱼、面包鱼、墨鱼、鳗鳞鱼、鼓眼鱼、老板鱼、鲈鱼等成排成排地晾晒着。
港东社区地处崂山北麓,王哥庄东部,三面环海,具有广阔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滩涂资源。有大小渔船251艘,既拥有原生态特色的鲜活海产,也有独具港东特色加工工艺的甜晒鱼、一卤鲜鲅鱼、汤腌鱼等海产品,港东海鲜因其传统做法也被人们誉为“600年前的原汁原味”。
岛城的甜晒鱼已传承600多年。
当地居民刘正遵割鱼晒鱼已有四五十年了,他因一刀割鱼而成名,被称为“刘一刀”。“我们的渔民沿袭传统工艺,用海水清洗海鱼,然后自然晾晒,工艺分为甜晒、一卤鲜、汤腌3种,后两种要用食盐加工。 ”刘正遵介绍。为了保证晒鱼的鲜度,当地渔民都说“有苍蝇不晒鱼,这是一个自然法则。 ”只有秋冬季节才会见到如此景象,因此,王哥庄的甜晒鱼又多又鲜。
甜晒鱼的吃法多种多样,蒸炒煎炸烤均可,不同的鱼吃法也不一样。刘正遵介绍,在当地鲅鱼一般都是清蒸,“可以把鲅鱼洗净之后直接放入锅内,加些葱丝、姜丝清蒸。”之前,港东码头晒好的干鱼只供应自家的渔家宴,如今,随着电商的发展,港东晒鱼已经远销全国各地。
幸福山乡味尽在干货里
又到了晒制干货的好时节,在北宅,当地小土豆、花椒、刀把萝卜、青菜、地瓜……统统都变成了晾晒的食材。记者在北宅街道走访发现,很多居民家中都要晒土豆片、艮瓜唧、地瓜干等特色干货,晒出浓浓的山乡味道。
北宅明秀园山庄负责人姜秀娟说,当地居民会把小土豆切片蒸熟后,晾晒成黄澄澄的土豆片。当地居民还喜欢晒制 “艮瓜唧”,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萝卜干,最好使用北宅当地的刀把萝卜,其次是青萝卜,切好的萝卜条腌制一天,然后晾晒三四天就可以储存起来。等着要吃的时候,泡一下洗干净。上锅炒好花生、北宅花椒、芝麻,擀成花生碎、花椒沫、芝麻末,把这些调料与萝卜条搅拌均匀,就可以吃了。
嚼起来筋道的艮瓜唧。
“因为嚼起来筋道,有‘嘎吱嘎吱’的声音,所以被老一辈称呼为 ‘艮瓜唧’。 ”姜秀娟说,晒好的艮瓜唧可以吃到明年春天,“我们家晒了500斤,已有不少老客户预订了。 ”
除了土豆片、艮瓜唧,北宅当地居民还晒地瓜干、青菜等,用来加工“萁馏”。平常不耐储存的农产品,经过当地居民加工、晾晒后,可以存放整个冬天。
网袋摔的虾米格外鲜
秋末冬初,西海岸琅琊镇渔民纷纷晒起了虾米。记者前往该镇西杨家洼村采访,离码头还有一段距离,便飘来了浓浓的海鲜味,“摔”出的虾米是当地独有的海味。
西杨家洼村是有百年历史的老渔村,村民胡见珍幼时起便跟随父母晒虾米、晒鲅鱼,如今,她仍沿用古法晒虾米。 “我晒虾米晒了30多年,新鲜大虾变成虾米需要6步,选、洗、煮、晒、摔、簸,一步都不能缺。 ”
“做虾米,挑选是第一步,我们只选新鲜的本地蛎虾。 ”胡见珍说。蛎虾清洗干净了,倒入大锅之中,加水煮熟。 “虾和水的比例是一定的,烧柴火也要掌控时间。 ”
锅中的蛎虾渐渐变红,熟透的蛎虾被搬到院子里摊开,经受日晒风吹。胡见珍介绍,蛎虾晒干后,最后一步便是摔虾壳。 “村里人剥虾壳一般不用手,那样容易将手弄伤,而且费工夫。 ”胡见珍介绍,摔的力量要恰到好处,虾米留在袋里,虾壳则从网袋缝隙中漏出。每年冬天,渔民会将晒好的虾米留出一部分自己吃,或者送给亲友,再将其余的拿到集市上或者通过网络卖掉。(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陈勇 刘海龙 通讯员 李伟 俞方平姜崇涛 王煦栋 姜海涛 招婷婷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