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款名为X11的海尔洗衣机新品在全球上市,迅即在法国、德国、波兰等国家占据了当地高端市场份额的10%。这是一款全球协同研发的创新产品——青岛研发中心负责软硬件设计、澳洲研发中心负责电机升级、欧洲研发中心聚焦解决节能问题、美国研发中心提供新风技术解决方案。
优势互补、协同合作,这是青岛整合全球创新资源“为我所用”的缩影。要发展,就要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青岛全面实施国际科技合作深耕工程,立足联合攻关、基地共建、合作交流以及服务重大战略等重点工作,依托全市139家国际合作基地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支持企业与境外机构、专家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组织开展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国际科技交流、对接活动。
通过加速链接全球创新资源,青岛以创新生态打造国际科技合作坐标系,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中激发新动能、取得新成效,让科技强市更有“国际范儿”。
全球优质创新资源“引进来”
上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白俄罗斯共和国政府联合公报》发布,其中特别提到,“双方将在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框架内,提升两国科技创新和协同发展能力,促进双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科技人文交流与技术合作,支持共建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白俄罗斯协同中心”。如今,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白俄罗斯协同中心已在白俄罗斯明斯克市中白工业园揭牌,为青岛加速布局全球创新协作网络增添助力。
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是为落实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精神,由科技部支持,面向以上合组织为基础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青岛设立的对外多边合作平台。自2020年成立以来,该中心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深度技术交流合作。通过在相关国家的主要城市建成本地化协作网络,该中心对接创新资源,为国内企业和院所引入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降低国际合作门槛,提高合作效率。
常态化、规模化、体系化引进国际科技创新资源,青岛把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作为重要抓手,依托领军企业、高校院所、科技服务机构等主体,共培育建设了139家国合基地,其中国家级18家。这些基地涉及高端装备、智能家电、海洋技术等领域,覆盖俄罗斯、德国、韩国、日本等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打造了一批对外开放、合作交流的“桥头堡”。支持基地与境外机构、专家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人才交流和项目对接,青岛形成了“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城市创新策源力和科技影响力大幅提升。
把世界变成自己的“资源库”,市科技局还专门设立了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鼓励通过联合攻关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生物医药、海洋装备、智能家电、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我市每年组织实施一批国际合作领域关键技术攻关项目,重点支持领军企业联合境外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开展技术研发,以科技合作带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相关项目的支持下,海尔与亚马逊、微软、德国TUV等合作成立全球联合场景实验室,打造全球用户智慧场景生态;与日本福乐赐合作推进居家护理床及配套产品研发,布局智慧养老行业;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开发洗衣机非线性减振技术,大幅减少洗衣机振动噪音……目前,海尔已面向全球设立10大研发中心、71个研究院和35个工业园,为企业保持全球大型家电品牌零售量连续多年第一筑牢了根基。
把全球化烙印在发展基因中,以海尔为代表的青岛企业积极“出海”,在世界范围内整合优质创新资源、开拓国际市场。不久前,逢时(青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逢时科技”)也与挪威权威抗衰研究中心NO-Age、挪威Nutritionlab AS、新西兰联合制药Unipharm、德国HCP等达成系列战略合作。目前,该企业已在全球布局六大研发中心,成功将挪威利用南极磷虾油对抗衰老、预防阿尔茨海默症等研究成果以及德国磷脂导入技术和细胞营养技术引入中国,为南极磷虾产业高值化发展提供了新助力。
先进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近期,海氏海诺集团首席科学家惠觅宙比较忙。在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的“牵线”下,海氏海诺集团与蒙古国相关机构对接,围绕小分子玻尿酸新功能开发推进技术合作。眼下,海氏海诺的低分子玻尿酸注射液已在蒙古国获批上市。
把引进的创新资源“转化”成先进的产品和服务,再“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青岛正借力国际科技合作实现“双赢”。在更大范围内规模化向全球输出“青岛方案”是这座城市的长远目标。眼下,青岛正紧紧抓住国家级战略支撑,围绕国家所需、立足青岛所能,开展更多层次、更宽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
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以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建设的中国-泰国轨道交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则是典型代表。以满足泰方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的需求为导向,该实验室联合开展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通过优势互补、合作研发、技术服务、人才培训等方式,初步为泰方建立起完善的高速列车试验、验证体系,培养了一批熟悉高速列车技术和产品的专业人才,并助推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输出到泰国。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凝聚10余家国内轨道交通行业知名的高校和企业,实验室搭建起中泰两国轨道交通技术的合作纽带和桥梁,正逐步实现中国高铁技术和标准“走出去”,进而辐射和带动整个东南亚区域的轨道交通装备技术提升和产业发展。
近年来,青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走向全球,推动研发、产品、渠道等各类资源的有效配置,进一步提升了全球竞争力。在加码建设科技强市的当下,青岛要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实现提速发展。不久前出台的《青岛市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市行动计划(2024—2028年)》,便对国际科技合作有了新的布局,提出以“真金白银”的支持推进多元化国际科技合作,推动企业、高校院所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参与共建全球高水平创新平台……
面向未来,青岛市科技局局长李天传充满了信心:“我们要立足青岛重点产业集群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重点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的平台载体建设,支持更多企业走出去,与海外机构开展联合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为青岛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开放创新的新动能。”(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实习生 赵一婧)
责任编辑:宋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