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音乐剧《觉醒年代》“回归”青岛,“郭心刚”一首歌唱哭观众

原创 2024-09-25 06:56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致敬大时代,为先生留两个座位

音乐剧《觉醒年代》“回归”青岛

“郭心刚”一首歌唱哭观众  

自2023年4月28日北京首演后,音乐剧《觉醒年代》历经两年73场巡演后首次造访青岛,于9月16日、17日为岛城观众带来该剧2024年度全国巡演的收官演出。

该剧高度浓缩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程,以陈独秀、李大钊相约建党为主线,展现了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百折不挠的奋斗历程。剧组在青期间,主演团队专程前往五四广场、栈桥,身临其境感受五四精神。导演高瑞嘉表示:“音乐剧《觉醒年代》两年前推出第一场演出时,我们就想象这部剧去青岛会是个什么样子,围绕青岛会不会发生情感浓烈的场面。剧中,郭心刚唱出‘如果有一天,你经过我的墓旁,不要悲伤,和我讲讲现在的青岛什么模样’,这里面带有对话感和诉说感。听到这里,其他城市观众也会哭,但我们在想这一幕在青岛会是什么样子。对于全组来说,这是一场天时地利人和的演出。”

《觉醒年代》剧组,齐聚五四广场。王雷 摄

两个空座,跨时空相约

在青岛大剧院现场,音乐剧《觉醒年代》特意留了两个空座,这也是该剧自北京大学专场后形成的惯例:为陈独秀、李大钊两位先生留座。

以日本相遇为起点,陈独秀、李大钊踏上为中国寻路的历程,历经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洗礼,两人相约建党,百折不回。尽管主题宏大,整部剧的观看体验却充满青春味道。高瑞嘉表示:“我们从一开始就决心让年轻人喜欢这个故事,让所有人物变成真正的‘人’。我们用了喜剧的段落、说唱的段落、充满青春感的段落。当时,陈独秀30多岁,李大钊20多岁,他们在北大做教授,其实都是年轻人。电视剧《觉醒年代》导演说过一句话: 这些先生们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人,是因为他们都是一些‘人’。这句话非常受用。”之所以为两位先生留座,也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呼唤,“这一轮演出中,我们会在每一场、每个剧院留出两个空位,我们觉得‘先生可能回来看’。”

与2023版相比,2024版《觉醒年代》更加凝炼。“整个故事叫‘觉醒年代’,就是沉睡、醒来的过程。我们用了鲁迅先生‘黑屋子’的概念,一群人睡在黑屋子里,需要有人将大家叫醒。剧中设置了打更人一角,负责讲述整个故事,技巧性地串联整个时代历程。”高瑞嘉介绍,“舞美做了较大调整,布景有了一些流动性。我们还加入了一些新的歌、新的剧情。”

一首好歌,牵动观众心绪

音乐剧《觉醒年代》具有深刻的时代寓意,同时又以年轻观众喜闻乐见的音乐来包裹,形成了独特的视听体验。像是辜鸿铭与胡适的论战段落采用说唱音乐的形式,辜鸿铭的部分更是加入了京剧的唱腔。高瑞嘉表示:“辜鸿铭是一位学贯中西的人物,英国留学归来,可以跟留美归来的胡适用英语争论,争相阐释‘我的理念才是最牛的’。用说唱这种比较新的方式呈现,在当时北大的氛围下并不突兀。”

在高瑞嘉看来,音乐剧对重大历史题材的呈现非常有力,“国外既有《悲惨世界》这样由经典文学改编的音乐剧,也有《汉密尔顿》这样厚重的历史题材音乐剧。音乐剧擅长表达情感,归结下来,《觉醒年代》是一个关于理想、希望和爱的故事。当年,那些先生们其实很纯粹,他们深爱这片土地,才做了这些艰难选择并为此付出。音乐剧是一种非黑即白的表演形式,有冲突和张力,适合《觉醒年代》这个题材。”

“在这段故事与你们相逢一场,同学少年自由生长,感受着世间如许的朝阳……”返场歌曲《海浪》旋律一起,各站观众止不住落泪。这样一首经典歌曲也是主创团队互相激励的产物。“剧本给到词作者后,他用一天写完歌词,而旋律在作曲家那里半小时就出来了,整体来说是一个互相感染的过程。大家看到这个故事这么动人,马上激发了他们的艺术感知。”高瑞嘉表示,音乐剧《觉醒年代》用一种“反向”的方式讲述故事,“我们没有煽情,最煽情的那一段都是笑着的。我们笑着跟大家说‘如果有一天,你经过我的墓旁,不要悲伤,和我讲讲现在的青岛是什么模样’。这部剧要让你哭的时候故事里呈现的是笑,而那些要让观众笑的时候,故事里却是严肃的。”(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米荆玉

责任编辑:周晓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