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姚明与刘翔,两位上海男人,中国体育曾经的“高度”与“速度”,在经历了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或早或晚,跌落神坛,奔着同样的终点而去。
2014年,姚明与刘翔参加会议
充满不真实感的2020年,是颠覆的一年。
刘翔又一次回到跑道,这不是他熟悉的跑道,而是一个围满了萌娃,五颜六色的跑道。他轻松,带着笑容,奔跑在并不长的赛道上,最后,他像过去一样,张开双臂,撞向终点。
他说,他想永远留在21岁,那一年,他拿到雅典奥运会冠军,他是全中国的“孩子”。
“比赛”结束了,他的队友,一个小萌娃还纠结于刘翔没有接好他的接力棒,“刘翔你为什么没准备好啊”。
他半蹲下来,低着头,陪着笑,向孩子道歉,“我准备好了”,“就差一点”,“我犯错了,不好意思”。
他习惯了道歉,但他又说,“不需要任何人(向他)道歉”。
刘翔参加的综艺节目,叫《小巨人运动会》。
过去很多年,“小巨人”都是姚明的绰号,但他已经40岁了,不惑之年的他,标志性的笑容越来越少,正陷入疑惑。
姚明将卸任CBA公司董事长的消息甚嚣尘上,不止一位圈内人透露,“几个月前,就听说姚明要下了”。
他听到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多。过去一年多的成败得失被翻来覆去,从各种层面进行了解读。
有人义正言辞:“姚明怎么了?不能批评吗?”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但也有人说,“在时代的浪潮面前,性格和命运都会偏离航线。”
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夺得金牌
姚明说刘翔,“人很简单,没什么多余的想法”。
他很早就知道刘翔,但第一次对他有了解,还是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当时姚明背着状元秀的名头,在NBA打了两个赛季,火遍全中国,早早内定为开幕式的旗手。但有位老记者回忆,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上报的旗手名单中,还有刘翔,“田径那边的领导都在强烈推荐,说刘翔可能夺冠。”
消息传到姚明那儿,还特别吃惊,“能跑这么快呢?刘翔厉害啊。”
姚明还是开幕式旗手,但闭幕式旗手的荣誉,归于刘翔。
没人反对。姚明率领中国男篮杀入奥运会八强,但刘翔更好,他以12秒91的成绩,刷新奥运会纪录,追平当时的世界纪录,获得110米跨栏冠军,在当天的《新闻联播》中,这个消息占了将近一分钟。
刘翔记得最开始对姚明的印象,“那时候他还没进NBA呢,好像都没打CBA,我在电视上看到他的”。
他还有些顽皮地照了照了镜子,“好高好高好高,我是比不了啦”。
从雅典回国,在同一架班机上的他们,就算认识了,后来出了很多报道,都提到姚明在飞机上给了刘翔一句忠告,“从今往后,你就失去自由啦,你要在公众和媒体的高度关注下生活了”。
刘翔笑了,他在好几次采访中都提到了这句话,然而当时,没人知道他是不是真的理解这句话有多沉重。
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姚明的“高”、刘翔的“快”,成了中国体育的标杆,也塑造了“上海男人”的新形象。
姚明是时代的弄潮儿。
2002年NBA选秀大会,他在首轮第一位被休斯敦火箭选中,成为中国乃至亚洲,也是黄种人的第一个NBA状元秀。此时,中美关系又在“9.11事件”后,从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逐渐走向成熟。
在后来的形容中,姚明去NBA是“中国对美国的最大一宗出口”。
新秀赛季的第8场比赛,面对拥有巨无霸奥尼尔的洛杉矶湖人,姚明轰下20分、9个篮板,粉碎了NBA名宿巴克利在电视台的预言,“他在NBA拿不到19分”,让后者不得不当众亲吻驴屁股。
除了赛场表现,姚明在场外的亲和、成熟与幽默,赢得美国球迷、媒体的尊重,又迅速回馈到国内,是当时中国影响力最大的体育运动员,拥趸无数。
刘翔也是时代的弄潮儿。
2002年,瑞士洛桑国际田联一级大奖赛上,19岁的刘翔,跑出了13秒12的成绩,打破男子110米栏世界青年纪录。这是中国田径,尤其是径赛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与姚明一样,刘翔横空出世,打破了白人和黑人在径赛跑道上的统治地位。他还成了田径管理中心的“造血机”,尤其是他成名之后,每次参加大赛,田径管理中心都可以向举办方提出要求,在刘翔参赛的同时,中国其他青年选手也能获得参赛资格,增加大赛经验。
雅典奥运会夺金之后,刘翔喊出了“亚洲有我!中国有我!”激发了无数中国人的信心,从而成为全民宠儿。
他们又都赶上了中国体育界最美好的时光。
2001年,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这是中国向全世界展示自己最好的机会。刘翔、姚明,是中国运动员的代表,也是中国力量的代言人。
他们在最好的时代,处于最好的年龄阶段,2008年,姚明28岁,一位篮球运动员的黄金年华;刘翔25岁,一位径赛运动员的巅峰时刻。
不知不觉,时代将他们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或者说,神坛。
2008奥运会前,姚明刘翔的海报比比皆是
作为运动员,刘翔和姚明是彼此羡慕对方的。
刘翔羡慕姚明的聪明与成熟。“应对媒体的方式,待人接物这些方面,比我老到,我不聪明,不如姚明”。
姚明羡慕刘翔的天赋与成就,“他的成绩,我一辈子只能仰望了,奥运会金牌!”
羡慕归羡慕,该争还得争。
姚明想继续当旗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旗手。他性格爽直,想做什么不藏着掖着,“我非常想再做一次旗手,那种感觉非常好,对我来说也是极大的荣誉。”
其实从2006年,到底谁当旗手的争论就没停过。支持刘翔的人拿成绩说话,尤其是在他以12米88打破彼时的世界纪录之后,但姚明也有足够多的拥趸,尤其是,中国代表团此前参加的每一次奥运会,开幕式旗手,都来自男篮。
面对媒体,刘翔缺了点姚明的霸气。
“(2008年奥运会)还是不要让我举旗的好,这会让我感觉大家都在关注我,那样会有太多压力”。
刘翔想做一个普通人,甚至有点担忧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压力太大,“我还是希望大家把我当成一个普通人,这样会有助于我出好成绩。”
他始终记得姚明给他的忠告,但他做不到。
一位曾多次采访刘翔的老记者透露,“刘翔一直像个大男孩”。好听一点,是朴实,现实一点,是天真。比如刘翔私下透露,他不太想拒绝别人,因为这会让其他人很失望。“有时候他还真想给每一个围上来的粉丝签名,这怎么可能?”
他甚至还会主动给相熟的记者签名照片,“总会有人问你要,你就给他,免得麻烦”。
姚明很早就没有了这种当普通人的想法。
从青年队到CBA,从CBA到NBA,他一度被宣传为中美关系的桥梁,他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儿,也很清楚再也回不到普通人的生活。
那位记者感慨,“其实现在想想,性格决定命运吧。”
2008年8月18日这一天,姚明给刘翔的师傅孙海平发了一条短信。
“孙指导,我是姚明,看了比赛很遗憾,告诉刘翔:决定一名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成果的是曾经取得过什么样的高度和整个职业生涯的结果,让这次比赛过去吧。路还很长,加油。刘炜也向你们问好,请转告他。”
这一天上午,刘翔因伤退赛,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焦点;下午,中国男篮在小组赛最后一场不敌希腊,但他们已经提前锁定了奥运会八强。
人们能够理解姚明,因为即便输了球,他也完成了对中国球迷的承诺,也因为篮球是一项集体项目,再好的球员,不能一个人主宰球场,他有队友可以依靠,他们一起迎接荣耀,也一起承担失败。
人们不能理解刘翔,哪怕他在痛苦中不能自拔。110米跨栏是个人项目,所有的一切,都只能他自己扛。
十二年过去了,很多当事人都已经不记得当时的具体情景,他们努力回忆,“我就觉得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但他们都记得,到了第二天,刘翔已经很平静了。一位在雅典奥运会见证刘翔夺冠的记者说,“他自己已经走出来了,他知道对不起观众,对不起那么多关心他的人,但他觉得未来还能证明自己。”
刘翔也说,“我自己首先一定要乐观起来,振作起来。”
他错了。
属于普通人的刘翔,自我感觉走出来了,他开始决定听从父亲的建议,考虑手术,但被捧上神坛的刘翔,正在被一点一点地摧毁。
开幕式的旗手还是姚明,但闭幕式旗手,变成了羽毛球女单冠军张宁。
几个月后,姚明帮忙联系了休斯敦的医生,就是当时火箭队的队医,给刘翔做了一个手术,从他的脚踝取出了3个钙化物质和1个骨刺。
姚明比刘翔更早体会到伤病的痛苦。
1997年,还在上海青年队的姚明,参加一次邀请赛就左脚踝遭遇骨折,进入NBA之后,从第二个赛季开始,他就频频受伤,2006年12月,姚明右腿胫骨非转移性骨折,时任中国篮协主席的李元伟,还在2007年前往休斯敦,与火箭洽谈,希望他们能缩减姚明的上场时间。
然而到了2008年2月,姚明再度遭遇重创,左脚脚踝应力性骨折。
为了能赶上北京奥运会,姚明想尽了一切办法,恨不得过一天就问医生,“我好点了没有?”喝骨头汤,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能用的办法都用了。
幸运的是,他没有错过奥运会。
姚明将国家荣誉视为一切、将家门口的奥运会比赛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比赛,但他从来没有否定过刘翔的退赛,而是给了最大的支持,哪怕当时舆情爆发,姚明原本可以避免这个话题,但他仍然告诉记者,“我认为他(刘翔)做了正确的决定”。
对于当时著名的言论,“刘翔哪怕走到终点,也应该去完成那场比赛”,姚明直接反驳,“他走到起跑点上已经是表示参加了,不能照搬其他项目的运动员的行为来比较,比如马拉松。如果他(刘翔)走下来出什么事,负担后果的是刘翔他自己,而并不是说这些话的人”。
姚明给刘翔最大的祝福,是希望他能当“普通人”。“让他安静养伤,希望大家给他一些宽松的环境……好不容易可以不去想训练和比赛了,可以过几天普通人的生活,”姚明说。
2011年,姚明正式宣布退役
刘翔说姚明,“很有思想,很有行动力”。
姚明和刘翔都属于传统的体制内运动员,从体校到青年队,再到国家队。姚明在一次访谈中还提到了这种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没什么多余的想法,我的出发点在这儿,(用手指点了另一个地方)目的地在这儿,我就跑一条直线出来”。
这样清晰明了的总结,以及对自己的认知,姚明是独一无二的。
但人生不是只有一条直线。
姚明跑往了他运动员的直线,没有停顿,就向着第二条直线出发。
2011年7月,姚明正式退役,他成了上海大鲨鱼俱乐部的老板,成了CBA乃至中国篮球改革的先锋。
姚明还没来得及跑完第二条直线,又迎来了第三条直线,偏离他人生规划的直线——2017年,姚明当选中国篮协主席,时代将他从中国篮球改革的先锋,推到了主帅的位置。
他的好友、央视体育主持人于嘉表示过担忧,“他要权衡多少事情,要顾虑多少事情,要打破多少事情……一个上海队就引出那么多风波,更别说中国篮球了。”
刘翔也跑完了他的第一条直线。
从2009年到2011年,他拿到了亚洲田径锦标赛、亚运会冠军,以及国际田联上海站、尤金站冠军,在他29岁的这一年,他又迎来了奥运会。
然后,在奥运会的110米栏预赛中,他在第一个栏就打栏,摔倒在地,单腿跳过终点,无缘晋级。
三年后,刘翔宣布正式退役。
他到了终点,但脱离了时代束缚之后,他没有想好,下一条直线在哪儿。
刘翔参加《小巨人运动会》综艺节目
刘翔上了热搜。
他总会因为“道歉”引发各种争议,过去十二年,从“刘翔应该向我们道歉”,到“我们欠刘翔一个道歉”,再到现在的,“刘翔说不需要任何人道歉”。
这种迟来的谅解,不管是他拥抱了世界,还是世界拥抱了他,让他满足。
但他仍然会想起十六年前,那个身穿红色战袍,奔跑在雅典的赛道上,“21岁多美好啊,疯狂的时刻都有。”
一个孩子侧过头来问,“你到底几岁?”
刘翔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想永远停留在21岁了。”
然后,他笑了。
姚明引发讨论。
他在过去十多年的良好口碑,却在成为中国篮协掌门人将近四年之中一点点消磨。
7月份,CBA公司发了一条官方通告,宣布CEO王大为辞职,姚明主持日常工作,却还加了一条,“坚持CBA2.0发展方向,稳步推进联赛工作”。宛如画蛇添足,给了外界诸多猜测。
一位已经离开体育行业的记者,向他还在圈内的朋友打听动静,有人回答,“也不是姚明一个人说了算,很多事无能为力”;有人回答,“改革总会触动利益,失去利益的人怎么会甘心呢”。
于嘉的担忧,逐渐成为事实,且在疫情的背景下逐渐放大。那些曾经支持姚明的人,正慢慢演化成他的反对者。
他曾经预料到这些了吗?
也许吧。
姚明与刘翔,两位上海男人,中国体育曾经的“高度”与“速度”,在经历了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或早或晚,跌落神坛,奔着同样的终点而去。(腾讯体育)
责任编辑 李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