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大青岛”的圈子,越来越紧密

原创 2024-10-15 10:25
图片

有态度的思想者

青岛都市圈的推进,在正式获批一年之际,又迎来了重要进展。

日前,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青岛都市圈空间规划项目”采购需求,这也意味着青岛将正式启动编制青岛都市圈空间规划。

这一规划的目标,就是落实省市规划中对青岛都市圈的要求,即提升青岛区域服务能级、强化青岛核心引领作用,推动青岛都市圈在山东半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中当好先锋。

规划范围包括青岛市全域,潍坊市诸城市、高密市,日照市东港区,烟台市莱阳市、莱州市、海阳市,陆域总面积约2.15万平方公里。

图片

都市圈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从一组城市到一个现代化都市圈,其本质,是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其关键,在于同城化程度的提高。

2023年10月13日,山东省正式发布《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自此之后,青岛都市圈开始加速破“圈”协同,向交通同网、产业同链、科技同兴、服务同城、生态同治的现代化都市圈不断迈进。

01



成为“重要增长极”

都市圈是城市演进到一定阶段的创新形态。纵览全球,伦敦、巴黎、纽约、东京等发达国家的大都市,都在城镇化发展中后期都经历了从单体城市发展向都市圈化演进的过程,相继形成了以自身为中心、面积在一两万平方公里的都市圈。

国务院今年7月28日出台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再度对都市圈培育进行了部署,明确“依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市县共同发展,培育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

对此,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已经确立以“19+2城市群”为支点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布局。当前,培育城市群的核心区域——都市圈将是推进城市群工作的重点。

在国家提出的“19+2城市群”名单中,山东半岛城市群紧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之后,排在第4位。其中的青岛都市圈,正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一极。

从区位来看,青岛都市圈位于山东半岛城市群东部,向东与日韩隔海相望,向西背靠黄河流域广阔腹地,是全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图片

高密在青岛举办融入都市圈合作发展推介会

这是青岛都市圈的基础优势,也指向了其所担当的“重任”——《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的“打造北方地区转型发展增长极”。

对青岛都市圈而言,经过一年的推进,人员往来、生活更加便利,企业一体化的协同发展,也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

02



让同城便捷生活可感可及

在国家发改委对都市圈的定义中,“1小时通勤圈”界定了都市圈的范围。这也意味着,都市圈同城化,交通必须先行。

眼下,被列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沿海高铁通道的潍烟高铁,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最后的联调联试。这一线路途经潍坊、青岛、烟台,通车后与青荣城际、潍莱高铁、莱荣高铁相连通。届时,胶东半岛将实现高铁成环,让“轨道上的青岛都市圈”变得更加具象。

青岛都市圈谋划了“一环七射”高铁网和“三环十一射”高速公路网。董梁高速、沈海高速改扩建工程、青兰高速改扩建工程、潍宿高铁青岛连接线……重点工程多线并进,解决的不仅仅是“圈”内的交通互联,也在不断缩短青岛都市圈向外通达的时空距离。

图片

青岛都市圈高速铁路布局图

在今年低空经济加速起飞的浪潮中,青岛及时跟进。10月9日印发的《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出,打造青岛都市圈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探索建立覆盖胶东地区的‘空中一小时交通圈’”。

除了交通通达,青岛都市圈的“同城化”,还体现为越来越多的生活便利性。

比如异地就医,88个检验项目可实现各地市互认;比如购物维权,青烟潍日多家商超可完成异地退货;比如社保一体化,累计为都市圈内异地居住的2.7万余退休人员提供“无感知”静默认证服务。

更多便民的融合探索还在进行。今年7月,都市圈各市签署服务合作协议,围绕10个方面,首批选取企业开办、灵活就业等13项使用频率高、网办层级高的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政务服务联通互认、协同合作,让青岛都市圈企业和群众办事享受更多、更高水平“同城待遇”。

03



以“破圈”加速“建圈”

要“建圈”,首先要“破圈”,通过创新协同打破原有的城市边界,让要素流动更加畅通。

位于莱西经济开发区的曙光数创(青岛)产业创新基地,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液冷数据中心全链条产业创新基地。

但作为这一中心的配套项目,相关的冷却液生产项目因为属于化工项目,在莱西经济开发区受限不能落地,但受益于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的政策,这一项目顺利落户莱阳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园。

图片

曙光数创(青岛)产业创新基地

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是全省首个区域一体化发展先行区,通过探索“飞地”模式建立利益分配机制,让更多创新项目突破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找到合适的“落脚点”,加速都市圈产业建圈强链。

更深层次的同城化实践也在落地之中。今年2月,青岛市人民政府与潍坊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加快青岛都市圈建设推动高质量同城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在青潍同城化多个层面展开战略合作。

半年多的时间,成效已初步显现。在开放创新方面,上合枢纽港高密港区已经挂牌;在产业方面,青啤潍坊数字化工厂项目、康大(高密)宠物食品产业园等项目加速推进;在文旅方面,以潍坊高密红高粱小镇为例,今年以来共接待游客78万多人次,其中青岛游客占比达到近60%。

“破圈”的过程,也是中心城市加强功能辐射的过程。身为中心城市的青岛,正以更大力度、在更广范围带动都市圈优质产业要素优化配置。

依托工业互联网先发优势,青岛面向都市圈布局垂直行业平台18个,服务企业近20万家;链万企平台链接潍坊铸造、烟台海装、日照钢构等行业平台10余个,开展供需对接50余场,促成合作200多项;“半岛科创联盟”为都市圈内企业推送有效科技成果1989项。

随着同城化、一体化的深入,未来都市圈发展也将进入到一个真正啃“硬骨头”的阶段,势必要在一些重点领域深入推进改革,构建更加有效的协同推进体制机制,共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保障同城化红利的长期产出,加速成长为北方地区转型发展增长极。

对青岛都市圈而言,这是挑战,更是前进的动力。


记者|杨光    编辑|赵笛      


图片


0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