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携带青岛滚烫记忆的“波螺油子”归来

原创 2024-10-21 10:21
图片

有态度的思想者

提起波螺油子,老青岛人或许都不陌生。马牙石上凝结着的浓浓乡愁,是抹不掉的念想。

10月17-20日,波螺油子游园节在无棣路历史街区举行,爵士Live、复古市集、艺术展览、趣游乐园等新潮活动精彩纷呈,修复后的波螺油子地貌也一并亮相。
年轻人来了,老青岛们也来了,百年老街重现久违的热闹景象。
在游园节上,从沉淀的历史中萃取的文化IP——“波螺油子·拾贰阶”正式推出,这也是继“上街里”、“大鲍岛”后,青岛又一重磅打造的历史街区文化IP。

图片

波螺油子·拾贰阶一景
纵观大唐不夜城、上海张园、宽窄巷子等全国标杆型历史城区,无不注重打造地方文化IP,并不断尝试和探索,打破“IP+文旅”融合的边界。
正在加速更新的青岛历史城区,我们的文化IP,又如何“出圈”、“破圈”?

01



“波螺油子”归来

波螺油子顺山而建,最早是胶东路连接热河路的一条羊肠小道,形成于青岛开埠初期。它弯道多、坡陡、螺旋曲折,形如海螺肉。

在青岛方言中,海螺即波螺,肉和油是谐音,“波螺油子”由此而来。
波螺油子不仅仅是城市风貌,它所承载的,还有老青岛的商业文化和市井烟火。这里曾聚集着久康酱园、瑞丰成衣局、光华制版社等近百家商铺和不少红极一时的老字号。改革开放后,小吃、百货、光盘、旧书等摊位沿坡道而设,叫卖声混杂悠长。

图片

雪后,“波螺油子”西北端。吴正中1998年 摄

如今,基于历史文化挖掘,无棣路历史街区推出新文化IP——波螺油子·拾贰阶。据市北区历史城区更新保护中心主任亢啸雷解释,该街区阶梯地形和重庆十八梯极为相似,又有贯穿主街的十二个巷道阶梯,加上极具青岛印记的波螺油子,故称“波螺油子·拾贰阶”。
在新的规划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空间通过内部台阶步行动线优化,将里院建筑与独具韵味的台地风貌巧妙结合,市民游客可拾级而上,在集院落、巷弄与市井烟火气于一体的空间内,体验“一步一景”的浪漫。
和当下爆红的历史城区核心区域上街里、大鲍岛不同,“波螺油子·拾贰阶”的更新并非走“迁出再引进”的路子,而是延续了街区烟火气息,让更多居民“入圈”。
“我们在更新时更强调在地性、社区性,希望让更多游客在这里感受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让更多本地年轻人愿意来这里工作生活。”亢啸雷说。
由此,街区在业态定位时,除引进网红餐饮、时尚零售外,还加力布局民宿、青年公寓等业态。整个街区将于今年年底基本完成修缮,明年年中开街。

02



叫响文化IP 

近年来,青岛历史城区深挖文旅资源,打造了多个文化IP。

市南区围绕上街里IP,形成了劈柴院、三江里、太兴里等10大业态片区,不同片区错位发展,相互赋能,还涌现出“银鱼巷”“三江里”“小红楼”等网红打卡点。
市北区围绕大鲍岛IP,集聚创意零售、博物展览、音乐酒吧、特色民宿等业态,打造“可逛、可玩、可夜游”的目的地。
除此之外,上街里和大鲍岛也都在节庆活动、文创产品等领域发力,举行上街里庭院艺术季、上街里啤酒节、大鲍岛艺术季等主题活动,推出大鲍岛城市文创礼盒等,持续强化品牌形象。
“上街里,约起!”“走,去大鲍岛!”经过两三年的推广,不管是青岛人,还是外来游客,对“上街里”“大鲍岛”的模糊感开始消失,这些老里院文化和新业态融合的文化符号,正深入人心。
从国内其它城市的发展来看,历久弥新的文化IP总能够让市与民游客产生认同感和好奇心。
比如,老青岛人习惯将中山路一带称为“街里”,亦有“一二一,上街里”的童谣;大鲍岛是青岛最早的商业中心,曾最直观地描绘着“初代青岛人”的居住和生存状态。
当这些文化符号推出后,外地游客甚至很多新市民因此开始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极具辨识度的文化IP也有助于塑造街区影响力。全国各个城市定有180多条“中山路”,且大多处于城市中心地带。青岛的中山路如何脱颖而出?打造“上街里”品牌不失为一个巧思。
当然,一个成熟的文化IP的品牌效应释放,还可以带动招商、文旅、商贸、消费等多个领域共同发展。在刚过去的第三季度,历史城区就新增业态商户近20家,大鲍岛十一小长假首日便累计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

图片

波螺油子游园节开幕,百年老街重现久违的热闹景象

03



让文化IP成“流量密码”

“历史街区文化IP是从历史文化到形象符号塑造的过程,提出IP是关键一步,但要想实现文化IP迅速出圈,让其更具生命力,就要不断丰富IP资源库,探索‘IP+文旅’融合新模式。”青岛创想力品牌研究院创始人盖彦说。

在“IP+文旅”融合的探索中,多元的场景化表达无疑是当下最流行的方式。随着文化旅游向深度游、体验游转变,越来越多的历史城区通过讲故事、搭场景加持IP,延伸消费空间,延长消费链条。
比如,主打盛唐文化牌的西安大唐不夜城,以唐文化为根脉创新打造不倒翁小姐姐、盛唐密盒、敦煌飞天等演艺IP,为街区带来巨大流量,大唐不夜城多次雄踞文旅热榜。上海张园在打造海派文化IP的基础上,落地“文化合伙人”机制,通过多主体IP,最大限度赋予项目更多人文价值。
青岛也在不断尝试。从中山路城市记忆馆的沉浸式影院,到《百年中山路》沉浸式阅城新春舞剧;从失物招领、布兰兔的植物庄园等首店、主理人店铺招引,到银鱼巷、三江里等网红街区打造;从寻找老城“年轻力”的链接点,主动打造喜剧节IP,到“借力”影视IP激活有余里……
但当谈及如何实现文化IP的最大化利用,一位长期参与青岛历史城区更新的学者认为,文化是灵魂,历史城区IP要“活起来”,最根本还是要做好青岛在地文化的挖掘。
“要再探索、再创新,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沉浸式演出、热门IP联动等,讲好青岛里院故事;要在文化提升的基础上探寻网红效应、产业复兴等路径。”

记者|余瑞新    编辑|赵笛

制作|宋尉嘉


图片


0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