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海上旅游、突破海岛旅游、壮大邮轮旅游、健全长效机制,加快建设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
融合“闯路”,青岛深耕海洋文旅
金秋时节的青岛,尽显“蓝调”活力。石老人日出、栈桥漫步、奥帆乘船、太平角咖啡、老里院的海鲜大餐、五四广场的民宿酒店……如果将这座城市的24小时一一记录,在影像与鲜活可感的度假时光之间,一条充满韧性的海洋文旅产业链就是其中最生动的叙事线索。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蕴藏着文旅产业发展无限的未来空间。日前,山东出台意见加快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明确提出瞄准海洋文化旅游等海洋服务业发展方向,支持沿海市立足自身优势打造海洋服务业集聚区。以海洋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为基础,青岛海洋文旅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海洋文旅经济在陆海“牵手”、产业联动中不断释放着澎湃活力。
碧海无垠,“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作为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青岛正以全市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为契机,着力向海突破,因地制宜培育海洋文旅新质生产力,加快迈向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
以海为脉,多元活力加快释放
海面辽阔,波光粼粼。10月20日,一场帆板公开赛在青岛邮轮港区圆满落幕。选手们在海上的竞逐,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观赛。几个月来,从青岛湾轮渡码头此起彼伏的汽笛,到新兴水上运动项目的活跃,不仅体现出青岛海洋文化与滨海旅游深度融合的趋势,更展现出青岛后海作为滨海文旅新地标的独特魅力。
这是青岛发力海洋文旅场景营造,提升文旅热度的一个缩影。从时间上来看,在传统的旅游旺季之后,多元“文旅+”带动海洋旅游观光体验,有效拉长了青岛的文旅消费旺季时间;从空间上来看,海洋文旅的产业布局和开拓带动青岛旅游多点开花,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全新的驱动力。
以海为脉,正是其中的活力之源。在青岛漫长的海岸线上,“世界最美海湾”声名远播,一处处岛屿、海湾、岬角星罗棋布,它们与厚重的海洋人文旅游资源交织,为滨海观光和休闲带来了独一无二的最美景致。如今,9大海水浴场完成软硬件设施提升,13公里崂山风景道、40余公里的滨海木栈道全线贯通。这条漫长的海岸线,正悄然变成一条活力充盈澎湃的蓝色经济带。
而从海洋文旅资源富集城市到海洋文旅热门城市,青岛正不断探索自己的转化路径。
丰富的海上旅游产品,让更多的游客爱上青岛。 王 雷 摄
将海上旅游打造为最具特色体验场景。今年截至10月20日,青岛海上旅游联合运营共载客234.16万人次,同比增长159%,船票收入1.4679亿元,同比增长67.88%。在这背后,青岛推动出台《海上旅游客运管理办法》《海上旅游运动船艇管理办法》,启动编制海上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动新建提升旅游码头2个,新开通海上航线3条,累计达到9条,推动10家海上旅游客运企业联合运营,全新推出“海上巴士全城通”1号线、青岛轮渡环游胶州湾航线等海洋旅游产品。
满足游客海洋旅游多元消费需求。顺应海洋文旅消费升级趋势,无论是观光度假还是休闲娱乐,青岛海洋旅游正向着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方向不断拓展丰富的消费场景。如今,帆船、摩托艇、游艇、皮划艇、冲浪、动力伞、水上自行车、海钓等海上旅游项目在青岛便捷可体验。尤其是在邮轮旅游方面,青岛正着力丰富访问港邮轮航线,开发一批“邮轮+”城市主题游产品,打造世界一流邮轮旅游目的地。
推动沿海度假酒店集群加速崛起。作为著名的滨海旅游度假城市,青岛高端住宿市场持续扩容,“瞰海”与“看海”,是青岛酒店的主打体验。截至目前,青岛已开业高端酒店约30家,瑞吉、万豪等国际品牌先后落地运营,全球高端酒店管理集团前十强有8家在青开展经营,为海洋文旅市场提供了丰富供给。已投入运营钓鱼台·美高梅酒店项目、开工建设的地中海俱乐部项目等,均为全市重点文旅项目。
多业融合,“海洋+” 持续挖潜
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海洋文旅产业前景广阔,是充分发挥青岛海洋特色优势,加快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点区域。通过推动海洋产业与多元产业的互动融通,以文化的逻辑重塑海洋文旅场景和产品形态,以产业的逻辑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实现海洋文旅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涌动着青岛海洋文旅生态的动力之源。
不久前, 2024中国(青岛)国际时装周在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呈现了一场场精彩大秀。伴随着浮山湾灯光秀的时尚旖旎,无人机矩阵在天空中呈现出“重返啟源”的时装周主题,以“寻梦沧海”为主题的点点帆影与设计巨匠们的作品交相辉映。来到青岛核心地标的青岛国际时装周,尽显一座城市的活力与灵感。
对于青岛海洋文旅而言,2024年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青岛时隔13年拥有了第二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由青岛旅游集团作为建设管理方的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其鲜明的“海洋文化”基因特质,让这里的海洋文旅融合实践不断绽放精彩。而放眼青岛全域,崂山风景区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海洋碰撞的“两创”新实践,音乐节、演唱会等文旅新经济业态引力十足,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开工建设演绎着“博物馆之城”的新故事……一页页篇章,不断提升着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文旅演艺成为新引擎。今年,青岛新推出《寻梦沧海》《海上有青岛》两个大型旅游演艺项目与观众见面,填补了青岛大型旅游演艺市场空白。其中,中国首部大型沉浸式航海史诗音乐剧《寻梦沧海》自2月24日在青岛奥帆中心海上剧场首演以来,不断拓展着海洋文旅产业的新维度,预计到本月底,《寻梦沧海》总演出场次将达到400场。青岛旅游集团旗下文化演艺公司通过研发特色研学旅游课程、推出海洋文化内涵文创产品等举措提升文旅项目活力。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还通过无人机天幕秀等拓展低空经济新领域。
——特色节会增添新动能。近年来,以音乐节、啤酒节、海洋节等为代表的特色滨海节会经济,带动青岛海洋文旅产业与多产业的融合发展迈向星辰大海。以今年的第34届青岛国际啤酒节为例,仅在金沙滩啤酒城,就接待游客636万人次,消费啤酒2800余吨,上演500余场文化演艺活动,1807场次比赛,成为青岛海洋文旅融合发展的风向标。
——时尚场景引来新增量。加速构建新型海洋文旅产业集聚地,以丰富的时尚文旅场景为依托,为全域文旅注入活力:在西海岸新区,露营、自驾等时尚场景吸引着众多年轻游客集聚;在崂山区,特色的山海民宿已然形成集聚区效应,成为青岛海洋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在青岛蓝谷,“文旅+展览”“文旅+研学”等旅游新业态加快培育,“时尚蓝谷”品牌拓展着多元布局。
陆海统筹,一体化格局深度拓展
坚持陆海统筹、城海一体、山海融合,这是省文化和旅游厅等10部门印发《推进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4-2026年)》关于构建滨海休闲度假带提出的明确要求。对于青岛而言,要实现海陆资源开发、产业培育、生态建设一体推进,陆海统筹更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市社科院文史所副研究员吕绍勋长期关注青岛海洋文旅产业的发展。在他看来,要构建青岛陆地旅游和海上旅游一体化格局,必须找到两者相互连通的动脉。首先要打通陆地旅游和海上旅游的交通动脉,打造海、陆旅游一体化交通格局,实现海、陆交通无缝衔接;其次,要找到连通陆地和海上的文化脉络,优先开发与陆地具有相同历史文化背景的海上旅游资源,以历史遗存、特色建筑、风俗节庆等为支点,将游客从陆地吸引到海上;最后则是通过重点项目贯穿陆地旅游和海上旅游,开发康养、商务、休闲、度假、科教、体育、节庆等旅游项目,融合海陆资源,实现海陆联动。
而在诸多海洋文旅资源中,海岛无疑是最受关注的板块。数据显示,青岛有120个岛屿,全市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明确提出实施海岛旅游突破行动,并提出了加快重点海岛开发、丰富海岛旅游产品、提升海岛旅游品质三个具体方向。截至目前,竹岔岛编制完成村庄规划方案,与缦合缦集团签署运营框架协议;小管岛完成景观生态开发工程验收,力争年内完成码头建设;灵山岛完成游客中心和码头建设,入选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省级生态旅游区创建单位,海岛旅游突破行动稳步推进。
“青岛旅游应该是陆、海、岛融于一体的格局。目前,陆地游相对成熟和完善;海洋旅游已经初见成效,主要以滨海游为主,但深海游和海底游比较欠缺,海岛游尤其欠缺。”吕绍勋认为,发展海岛旅游,尤其是以康养、商务、休闲、度假、科教、体育、节庆等高端旅游方式为主的海岛旅游,可以有效突破青岛旅游业发展瓶颈,克服季节影响,增加游客逗留时间,疏散市内游客压力,实现从传统旅游向全域旅游和深度旅游等新兴旅游模式的转换。这对于打造“陆、海、岛”一体的旅游业大格局,实现陆、海、岛统筹融合发展意义重大。
从全国来看,海洋文旅产业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和融合早已成为主流趋势。在海洋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青岛正通过政策扶持引领、资源整合产品开发、基础设施提升与服务优化等全方位发力,逐步实现产业链延伸,丰富海洋文旅产业发展的完整体系。
海风徐徐吹来。伴随着栈桥海鸥的又一次光临,青岛海洋文旅新一季的篇章又将奏响。这部海洋文旅产业发展的蓝色交响曲为城市发展带来的崭新乐章,定将更加动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马晓婷)
青岛日报2024年10月31日1版
责任编辑:刘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