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莱西于家屯村有一支用情、用心扶贫的乡村振兴工作队


初冬,莱西市马连庄镇于家屯村党支部书记于杰站在屋顶上,环顾着焕然一新村貌,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让于杰没想到,多年来村里都没啥变化,自从来了乡村振兴工作队,村里华丽蝶变:以前雨天两脚泥,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小荒村”,变成了街巷平整,垃圾变花园的美丽村庄。更让于杰没想到的是村里还建起了石磨面粉加工厂,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村集体收入。看着于家屯村70多户人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作为青岛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的姜鸿发感触很深:只有用情、用心干事儿,再穷的村也没有过不好的日子。除了于家屯村之外,工作队还引进了不少高效农业项目,马连庄镇的现代农业发展节节攀升,许多农民分享到了红利,舒心幸福的日子就在奋斗的路上。



不堪回首的照片“记忆”

马连庄镇紧靠招远市,是青岛北部最远的乡村之一。作为马连庄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青岛市文明办副主任姜鸿发,深知肩上的担子不轻,虽然在进村前就有了最坏的心理准备。没想到,2018年4月,第一次走进于家屯村,就让他很“意外”。

村里到处是垃圾,出门两脚泥,车子进不了村......眼前的景象,让姜鸿发和工作队的几个人有些心疼。怕白天找不到人,一连几个晚上,工作队员入户和村民拉家长了解民意,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没几天功夫村里的垃圾干净了。

调查研究后,姜鸿发发现,于家屯村人缺少的是一股精气神,扶贫先扶“志”。于是,先从抓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开始,把村里10多名党员集中起来,成立了首个村民志愿服务队,工作队带着党员搞起了村里的卫生和街道综合治理。紧接着,姜鸿发又将志愿者集分制用在了村庄治理上,从社会各界筹来一些大米、油和烤箱等生活用品,按照集分多少对村里的志愿村民进行奖励。

为了把村民的精气神提起来,姜鸿发建起了“道德超市”。凡是参加村里集体劳动的志愿者,都可以按照集分,从这里领取相应的奖品。这一创意让全村都动了起来。在村里长住的100多名村民纷纷报名,大家争着在“志愿服务村民名单”上摁下红手印,承诺自愿为村里建设义务劳动。

“原来没人主动干的事,现在大家争着去做。”初到于家屯村后发生的微小变化,让姜鸿发和工作队的每一个人感触颇深。在工作队办公室的电脑里,至今还保存着上百张于家屯村最初“脏乱差”的老照片。看着现在干净漂亮的于家屯村面貌,这些照片俨然已成为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一去不复返了。


一眼井“润”进心田

冬日的正午,暖暖的阳光斜照在于家屯村的大街上。村民刘雪兰和梁贵珍,刚刚赶集回来,路遇正在村里规划文化广场建设的姜鸿发,两个人不由自主地拉着姜鸿发的手,夸起了工作队的事迹。

的确,这两年,工作队为于家屯村干了不少事,其中“爱心井”的故事很耐人寻味儿。

于家屯村原先有一口老井,水位深不说,水质也出现了问题。因为村集体拿不出一分钱打井,所以吃水问题成了老大难。姜鸿发了解后,不敢有半点耽搁,立即着手解决。工作队很快筹到打井需要的几万元资金,请来技术人员,进行地质勘测。最终在村西北侧发现有丰富的地下水源。半个月后,一股股清澈的井水流进了村民家里。为了彻底改变村民吃水问题,姜鸿发又联系相关企业资助,为70多户村民家里安装上了净化器,让于家屯村230多口人全部吃上了纯净水。后来,村民们为这眼井起了个名字叫“爱心井”。

地下排水系列解决了村里一下雨就积水的问题,小型健身广场成了村民的乐园,原来破旧的墙体整修一新画上了彩画,10多条小街小巷约10多里的道路铺上了水泥.......村容村貌变美了,家家户户又吃上了纯净水,全村的心一下子凝聚到了一起,精气神也明显提了起来,这让姜鸿发兴奋不已。村民刘淑英的孩子在北京发展,原先考虑到村里的情况,孩子一直想接她到北京生活,开始刘淑英有些动心,可这两年村里发生的变化,让她彻底改变了进京的想法。

作为乡村振兴扶贫干部,要用情、用心做事,让每个村民在村庄建设中,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姜鸿发是这想说的,更是这样实践的。村里“道德超市”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村民孝敬老人、好邻居、好婆婆、好媳妇等,都会根据集分领到奖励。村里的风气、村民的家风慢慢发生了很大变化。

建工厂帮村民致富

于杰一直不敢想象,短短两年时间,村里发生的这些变化。他常常一个人走在村里平坦的水泥路上,看着花花草草发出赞叹。为了表达心之所想,他和几名村民特意在村口建起了一面照壁墙,上面镶上了“永远跟党走”几个大字。如今更让他兴奋的是,以前没做成的事,现在成了现实——村里有了第一个工厂,自己竟然成了厂里的“头号”负责人。而这个村办企业,是工作队自筹资金办起来的。

走进于家屯村石磨面粉厂,一股麦香扑面而来,这是于家屯村特有的大自然味道。姜鸿发说,要像改变村里的经济状况,让村民彻底致富,就要帮助村里做起产业。去年,工作队筹措40多万资金,在于家屯村建起了一个小型石磨面粉厂。纯天然的手工磨面,到制成面条等产品,现在于家屯村已经拥有了第一家企业,注册了第一个商标,村集体的账户上现实了零突破,开始慢慢有了第一笔收入。

于家屯村这两年变美了,村民相见总是笑容满面。于杰心里清楚,这些变化来之不易,凝结着姜鸿发和工作队的心血。村庄变化的背后,是乡村振兴工作队的付出。两年多以来,包括政府财政扶贫和社会自筹资金在内,先后投入于家屯建设达到了600多万元。“将来,于家屯村不仅彻底告别村庄旧模样,而且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上会越走越远,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姜鸿发自信地说。

延伸:联镇帮村 产业扶贫

于家屯村发生的变化,只是乡村振兴工作队用心走出的一个样本和缩影。按照“联镇帮村”的路子,工作队对5个重点帮扶村庄农业进行了设施配套,有的村庄搞起了葡萄产业,有的村种起了菊花、金银花,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现代高效农业大好图景。

一个产业能带动一大片村庄走上致富道路,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状况。去年,经过多方努力,工作队成功引进了占地1000多亩的马连庄金银花基地,到了采花期,一名村民最多一天收入360多元,比种一亩地收入还高。这个项目落户后,周边几个村庄的数百名村民成了产业工人。将来这里要发展成为文旅产业,成为青岛独特的风景区,打造乡村振兴战略田园综合体。仅这一个项目就带动村集体每年增收20多万元,农民每年增收200多万元。

工作队利用城区产业升级,企业外迁的机遇,招引相关企业到莱西投资建厂,先后与海燕木业、洁神科技、浩州模具、瑞松钢缆等公司进行了积极接洽,目前达成了初步投资意向。这两年,工作队参与协助马连庄招商引贸55个项目,投资额达到21亿元。马连庄的生产总值,也从2017年的21.6亿元,上升到了去年的24.78亿元,马连庄的财政收入也比两年前翻了一番。

记者手记:把村里的事放在心坎上

只要扑下身子,把村民放在心坎上,没有做不成的事儿。在工作队的两年多时间,姜鸿发已经对马连庄镇许多村庄的情况了如指掌。尤其是于家屯村,70多户237口人,多数村民的名字都能叫上来。因为还要处理市文明办的日常工作,许多时候,村里的建设需要加班加点完成。

于家屯的蝶变,是马连庄镇乡村振兴中的一个典范样本。有了这个经验,许多落后的村庄很快就能华丽转身,这正是青岛市委组织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初心所在。在姜鸿发看来,帮扶一个村、一个镇,需要用心、用情去做,尽己所能,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干事,总会让农村的旧模样发生改变。即便有一天乡村振兴工作队撤离了,这里永远是他们的第二故乡,人走心已留,这份帮扶的情怀永远存在,不会停止。如今的马连庄镇,正在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相信这里的图景会越来越好,村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幸福。(本版撰稿摄影 视频拍摄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