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即墨通济新区:“链”上发力,激活产业新活力

以产业链为抓手,整合资源、因链施策,做强重点产业

即墨通济新区:“链”上发力,激活产业新活力

■青岛三菱重工海尔空调产业园鸟瞰。

产业链是经济活动的核心,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基石。

近年来,即墨通济新区聚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以产业链为抓手,整合资源、因链施策,坚持不懈强基础、补短板、育动能,做强重点产业,探索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产业链,链群培育初显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今年以来,通济新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73.9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3亿元、限上批发业销售额10.8亿元、货物进出口30.75亿元……

坚持塑强培优,提升产业竞争力

企业是产业的基本单元,企业强则产业强。立足自身实际,通济新区重点打造了智能制造和新材料两条产业链,通过政策支持、配套服务、机制创新等举措,推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一期2018年投产,主要研发、生产商用空调机;二期高落差实验塔于2020年投入使用,是三菱重工集团在全球第一座空调高落差可靠性实验室;三期2023年建成投产,成为三菱重工海外最大的研发基地和生产制造基地……作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一批优选项目,三菱重工海尔空调机项目的“接二连三”,是当地重点企业跨越式发展的缩影。

通济新区坚持把重点企业培育作为产业链发展的关键举措,抓大不放小、抓新不放老,聚焦两条产业链中规模优势明显、具备产业链整合能力的企业,支持企业发展和加快技术设备升级改造。同时,发挥重点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带头引进、培育上下游配套项目,提升产业链龙头引领力。当前,通济新区年销售额超十亿元企业1家,超亿元企业13家,并培育了一批以精锐机械、朗夫包装等为代表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重点企业成为行业“领头雁”。

在扶持“专精特新”企业方面,通济新区瞄准两条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关键领域,梳理重点企业特色产品和核心技术,分批次建立企业成长或帮扶清单,持续扩充优质企业培育库,帮助企业明晰其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和可对接的上下游企业,鼓励其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75家。

另外,通济新区还实施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充分发挥“小升规”激励政策效应,紧盯年应税销售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新竣工投产企业,完善培育机制,建立76家“小进规”企业动态培育库,定期走访,主动协调对接,帮助解决难题,确保达标企业顺利升规。2023年净增规上企业6家。

坚持项目为王,提升产业支撑力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支撑,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通济新区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固产业链、提升支撑力的主抓手,大力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坚持长短结合、大小齐抓、争建并举。

日前,流体控制阀门项目竣工投产,项目从开工到竣工验收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提前半年实现投产。项目占地50亩,新购置国产及进口设备200余台,建成机加、装配生产线20余条,可年产1000万台智能阀门,实现年产值10亿元。项目的提前投产,离不开通济新区的“保姆式”服务。

通济新区优化项目全周期服务和全要素保障,成立“一项一班”工作小组,量身定制推进方案,从项目签约、土地组卷报批、项目备案、环评、规划到开工建设,全程参与跟进,建立“周联月访”制度,对已开工项目现场调研,及时了解项目建设现状,破解项目建设难题,全力为项目建设打通堵点、保驾护航。

不仅如此,聚焦两条重点产业链缺失环节,精准运用产业链招商、资源招商、以商引商等措施,通济新区先后组织或参与招商团队赴深圳、杭州、上海及越南等地考察拜访,对接国内外知名企业,加速集聚更多符合辖区特色的产业项目。近年来,共引进落地“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11个,总投资41.62亿元,其中省级重点项目1个、市级重点项目4个、区级重点项目6个。

依托海尔净水、精锐机械等龙头企业在科技研发、贸易服务、材料供应、物流运输等领域的赋能支撑作用,通济新区成功集聚了海金智造、中通物流、日日顺、圆通青岛商贸科创园等一批优质企业,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现代物流”产业生态。按照“产业园就是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建成占地87.88亩的卓通产业园,目前已集聚产业链企业44家,持续释放项目承载空间。同时,着力推动建设占地100亩、总投资10亿元的融通新型产业园,用于承载、孵化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微企业。

坚持要素为基,提升产业承载力

产业发展离不开好的产业生态。通济新区坚持把要素保障作为优化产业生态的重要前提和抓手,着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要素链深度融合。

坚持创新需求导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龙头企业发挥带动力强、资源整合能力强的优势,在前沿技术、关键基础技术等紧缺领域加大布局投入,不断增强竞争力。支持日日顺物流牵头承担首个智慧物流领域国家级重点专项——“智慧物流管理与智能服务关键技术”,成功打造智慧物流园和智能无人仓两个专项首批重点应用示范样板项目。

完善科技创新企业成长机制,采取“政策支持+龙头带动+银企对接+人才支撑”模式,赋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如组织企业前往青岛农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招聘活动20余次,为企业解决人才需求;帮助46家企业成功申报创新转型技术改造项目;指导辖区符合条件的82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强化交通、用电、用水、用地等要素保障,以营商环境“大提升”激活产业发展“硬实力”。如高标准推进青岛地铁15号线一期工程通济新区段、蓝谷至胶东国际机场东西快速路项目征迁工作,助力完善新区“四纵”“三横”“两高”“一快”“一铁”城市交通网;投资500余万元,为青岛易斯寰球流体控制有限公司配套建设自来水管线、规划十号路及雨污水管线。

短评

独木不成林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产业要想发展壮大,就要不断提升集群化水平。

产业链条越长,产业的集聚效应越强,产业发展的潜力就会越高。以青岛汽车产业为例,短短十几年间,从不足百亿产值跻身千亿级支柱产业,规上企业超过300家,已形成以一汽解放、奇瑞汽车等整车企业为龙头,以青特集团、国轩电池等零部件企业为配套的完整产业链。因此,以链式布局激活聚变效应,是实现产业倍增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地方经济的实际发展中,各区(市)、镇(街)的基底条件、主导产业等各具特色,这也决定了各区域的发展方向、布局规划各不相同。链式发展要因地制宜,不能千篇一律。即墨通济新区立足自身实际,重点打造了智能制造和新材料两条产业链,同时整合资源、因链施策,在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

企业作为产业链条上的一个因子,其发展不能独善其身,必须要聚链成势,延链补链强链,方能激活动能和潜能,不断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王涛)

责任编辑:张慕鑫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