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望海潮 | 青岛何以“隐形独角兽”成群?

衡量一座城市的科技创新活力,独角兽企业是一个重要风向标。

近日,2024中国隐形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在青岛举行,会上发布了《2024中国隐形独角兽企业500强发展报告》。

独角兽已成为成功的创新企业的代名词,隐形独角兽则一般是指成立时间5年左右,估值在2-7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此类企业通常拥有独创性或颠覆性技术,以及难以复制的商业模式,成长潜力巨大,很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独角兽企业。

报告显示,青岛共有54家隐形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列全国第五,其中9家企业入围2024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估值合计为421亿元。

隐形独角兽企业“成群”崛起的身后,是一条越走越宽的青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大道。

可自动杀菌净化的橱柜、满足高精度颜色调整的8K AI画质芯片、推动半导体产业新发展的晶圆级封装技术……这些让人目不暇接的黑科技,正是源自青岛一个个蓬勃发展的隐形独角兽企业。

纵观青岛隐形独角兽企业的培育形成,一方面有赖于青岛雄厚的科研力量。目前,青岛拥有29所高校和70多家“国字号”科技创新平台,各类创新要素在高校和科研机构搭建的科创平台上高效流通,助推企业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青岛隐形独角兽企业纷纷与青岛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落地。慧拓智能在智慧矿山解决方案领域取得显著成果,无人驾驶技术在多个矿区成功应用,推动了传统矿业快速转型;易来智能在智能照明领域的创新应用,为传统照明产业的焕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另一方面得益于大企业的发力。青岛集聚了海尔、海信、中车四方等行业领军企业,这些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既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也孵化了一批隐形独角兽企业。

比如由海尔培育的有屋智能,在智能家居领域不断创新,其研发的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家居设备的互联互通,引领了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潮流。信芯微是海信旗下公司,在芯片设计领域推陈出新,突破高像素密度8K光学引擎照明与成像关键核心技术,助力青岛家电产业转型升级。

其实,从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获奖趋势也能看出,青岛的企业不再只是简单的创新参与者,而是担起更多创新重任。在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获奖项目中,海尔智家、青岛啤酒等企业牵头参与的项目,展示出青岛在相关产业的科技引领力。

借助领军企业引领创新,青岛走出一条科技突围之路。

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强市,就需要有更多企业挑起科技创新的大梁,离不开城市在顶层设计上的高位谋划和倾力支持。

今年8月,青岛召开全市科技大会,会议强调,“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面对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必须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当月,青岛出台了《青岛市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市行动计划(2024—2028年)》,着眼全局,布局未来五年的科技创新路线图。在计划中,青岛开篇明义,把“加快引领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动能”放在首要位置。

强基础,强化基础科研水平。比如对新获批建设(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牵头组建单位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补。

增活力,驱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方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每个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

促转化,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实施 “产学研对接”专项行动,针对不同类型科技成果,分类施策、精准转化,每年遴选自主创新重大成果不少于10项、组织产业创新项目不少于100项、链接企业技术需求不少于1000项。

与此同时,青岛还从营商环境、金融赋能、人才培育等方面,为中小型科技企业营造更优越的创新生态。

尽管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上,青岛与深圳、杭州、成都等前排副省级城市相比仍有差距,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研发投入等数据上也处于追赶的路上。但青岛已经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潜力。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百强科技集群榜单上,青岛实现“五连跳”,由2019年全球第80位大幅跃升至2024年全球第20位、全国第8位,是近五年国内位次跃升最快城市。

青岛一系列努力的成效,在经济数据上也得以体现。

今年前三季度,青岛经济增速与山东全省持平(5.6%),并跑赢身前的宁波、天津,上升势头明显。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青岛以创新驱动发展,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三个产业方向上确实下了功夫。

在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高端化工这些传统产业领域,海尔、海信、中车四方、赛轮等企业,已经在各自的产业链中创新孕育出新商业模式和新兴业态,占据全球领先技术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入选首批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将围绕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高端化工3个优势主导行业进行试点,推进智能化改造提升。

随着青岛专业园区的建设,青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表现同样亮眼。

比如今年,青岛两大船企北海造船与青船公司订单均排产至2028年,中型集装箱船、大型散货船、养殖工船等绿色船舶已成为青岛先进制造的一张名片;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园已经聚集类相关企业200余家,年内产业规模将达350亿元。

再看未来产业方向,以低空经济为例,青岛引发《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6年,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目前,青岛已经涌现出万丰飞机、青岛空客、中科航星等一批有代表性的企业,并备受资本关注,譬如万丰飞机在落地青岛的过程中,引入青岛万盛城丰和航发基金,一举跻身独角兽企业。

企业强则产业强,企业创新强则科技创新强。增强市场活力,鼓励企业创新,这是提升经济增长动能的关键,也是青岛逐鹿未来的底气。(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于君怡)


责任编辑:王逸群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