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评论员 鞠培霞
日前,北京发生了一起新车剐蹭事件,剐蹭车的人是一个送货司机,他开着面包车要到店里送货,结果刮到了狄先生刚买的价值130万元新车。还未挂牌就被人剐蹭,的确让人心疼又恼火,但狄先生的处理方式出人意料——仅让对方擦了擦车就让其离开,没有提出任何索赔。对此,狄先生表示,“车买来是开的,不能供着,小剐蹭无所谓,与其都不开心,还不如都开开心心的。”
狄先生这一行为之所以在社会上引发广泛讨论,是因为在很多人眼里,这不仅是一种交通事故的处理方式,更体现了人性的宽容与理解。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人们很容易因一点小事而产生摩擦和冲突。然而,狄先生的行为向我们展示了宽容的力量。
按照正常的交通事故处理方式,谁是谁非是可以辨明的,如何赔偿也会有方案。但狄先生并未追究责任,而是选择了理解和宽容。这种宽容不仅减轻了对方的心理负担,也让自己保持了一份平和的心态。
正如狄先生所说,“车买来是开的,不能供着,小剐蹭无所谓”。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修养,也是对社会和谐的一种贡献。狄先生的行为还体现了其高度的共情能力。他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快过年了,面包车司机生活很不容易。如此换位思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大有裨益。通过这种共情,不仅减少了冲突,还增进了相互理解,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面对冲突和不快时,选择宽容和理解往往能带来更好的结果。狄先生这一行为,给其他人打了一个样。一个成熟和理性的社会,其特征之一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更多的宽容和理解。
责任编辑/王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