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评论员 鞠培霞
数据安全对于个人、企业和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个人而言,数据安全关系到个人隐私的保护;对于企业而言,数据安全关系到商业机密和客户信息的保护;对于国家而言,数据安全则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加强数据安全防护,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从社交媒体互动到在线购物,再到智能家居设备的语音指令,每一次互动都在产生数据。与此同时,个人信息与隐私泄露、病毒攻击等网络安全问题频发,数据安全问题常常冲上热搜,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当前,我国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增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网络安全筑牢了“防火墙”。1日起正式实施的《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今日起正式实施的《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共计9章64条,不仅明确了网络数据安全管理的一般规定,也进一步完善细化了个人信息保护、重要数据安全管理、网络数据跨境安全管理、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义务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夯实了中国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底座,具有鲜明的系统性、创新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与时俱进为,个人隐私上了一道“安全锁”。为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条例》要求网络数据处理者提供便捷的支持个人行使权利的方法和途径,不得设置不合理条件限制个人的合理请求。明确使用自动化采集技术等采集个人信息的保护义务,细化个人信息转移请求实现途径等。比如,从法治角度保护了个人信息。《条例》细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关于告知、同意、个人行使权利等方面的规定,明确了处理个人信息的规则和应当遵守的具体规定。这有助于更全面地保护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和信息,避免个人受到信息泄露以及被滥用所带来的危害。再比如,强化个人隐私的知情权和决定权。《条例》要求网络数据处理者提供便捷的支持个人行使权利的方法和途径,不得设置不合理条件限制个人的合理请求。这强化了个人的知情权和决定权,使得个人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个人信息。总之,针对当前个性化推荐服务关闭难、收集个人信息类型多、个人精准画像数据滥用等问题,此次《条例》明确网络平台服务平台提供者应当设置易于理解、便于访问和操作的个性化推荐关闭选项,为用户提供拒绝接收推送信息、删除针对其个人特征的用户标签等功能。同时,明确大型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每年度发布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报告等要求,进一步压实了相关部门、企业和平台的网络安全责任,有利于守好数据安全“城池”。
协同治理,压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网络平台是网络空间治理的关键节点,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在数据安全建设落实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大型网络平台,因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复杂的数据处理活动,对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条例》设立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专章,规定了其在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方面的义务,强化全链条数据安全保护。比如,《条例》不仅规定了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自身应当履行的网络数据安全管理义务,还明确了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应当通过平台规则或合同形式明确第三方网络数据安全管理义务,未尽到相应督促落实义务、造成用户损害的,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数据安全,久久为功。《条例》的实施,为提升网络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提供了更有可操作性的法治保障。我们应以为契机,在法治轨道上持续推进数据发展和安全治理工作,以高水平数据法治建设护航数字中国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王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