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城市本身就是艺术现场!艺术展示为青岛带来前所未有的热烈气息和高光时刻

秋冬季节的青岛,艺术展示带来前所未有的热烈气息和高光时刻,也许还有更多——

艺术会悄悄改变我们的城市

艺术真能改变一座城市吗?

当人们依然沉浸在老城地标建筑天主教堂每晚奇幻色彩的艺术变身之时,2020(中国)青岛国际水彩艺术季的“国内外名家千人共绘时尚城”系列活动正在进行;百年工业文化遗址纺织谷内,第三届青岛国际当代艺术展正在包豪斯风格厂房改造的展馆展出;百果山上,全新开启的融源美术馆带来法兰西艺术院士的不朽杰作;东部海岸,两场城市公共艺术主题展在市雕塑馆接踵而至;2020中国(青岛)艺术博览会刚刚落幕;第17届亚非&地中海国际当代艺术展拟定布展计划;国字头书艺大展“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作品展”正在筹备中,将成为2021年度的首个国展……

国内、国际范围的艺术展览展示活动渐次打破疫情因素带来的沉寂,似乎也在打破这座城市长久以来自说自话的“圈子”魔咒,艺术以日益开阔、跨界的形式彰显青岛更加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成为城市活力与时尚的表征与载体。

城市本身就是艺术现场

青岛国际当代艺术展开展时,青岛籍艺术大咖杜大恺亲临现场,他对展览提出了愿景:期待它能够成为一个品牌,为青岛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在他看来,“一座城市的成长要有艺术的一席之地才显丰满”,艺术必然会成为城市发展中的关键词,不在此刻,即在未来。

青岛创新节之Light it up“点亮青岛”——圣弥厄尔大教堂活动举行

首届青岛创新节上,媒体反复咏叹的天主教堂幻彩灯光秀,似乎是对杜大恺艺术观念的实践佐证。青岛人熟悉的城市历史建筑地标被点亮,创造了崭新的城市艺术地标,按创意团队负责人徐娟的话来讲,就是创造了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形象,这正是它能够打动对这座城市怀有特殊情感的人们的原因。作品也让“城市公共艺术”,成为每一位为教堂灯光秀兴奋打卡的青岛人的日常。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在上世纪90年代,青岛是国内最早将作为公共艺术先导的城市雕塑引入城市建设规划的城市之一,杜大恺也曾参与到那场将艺术融入东部新区规划建设的如火如荼的城市热潮中,他所创作的浮雕柱组雕至今仍是东海路上的标志性景观。无论如何,“城雕热”都可以看作是艺术尝试介入城市发展的一次具有探索意义的试炼。

2020年青岛“重回”公共艺术现场。“中国·青岛公共艺术大展”让人们重新审视城市与艺术的关联。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委会副主任,也是大展的策展人景育民定义公共艺术——以其跨领域、跨学科和跨媒介的创新理念与形态,与时代、与美好生活、与城市发展进程中人的思想、审美和生活状态,都有着更为紧密的关联。

犇跑2020·公共艺术在行动展作品

青岛不仅以官方名义邀请艺术家参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改造更新,更借势推出了“犇跑2020·公共艺术在行动”活动,试图借助雕塑园区公共空间,变静态作品展示为动态的公共艺术行为,推动公共艺术作品走进城市社区和空间。

这正应和了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系教授王远对于当下艺术家的定位:“当代艺术家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还包含来自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区域规划设计师、城市建筑设计师、景观园艺家、装置艺术家、表演艺术家、灯光艺术家、声音艺术家、色彩艺术家、多媒体影像艺术家或具备综合艺术能力并能够创造产生互动艺术生态群的整体化性质的艺术工作者……”艺术之于城市,已不再囿于展馆内纯粹的学术探究,它正化作一股创意之力,介入城市生活,改变城市环境空间的品质,丰富着人们的个性审美需求。

潜移默化的城市品质塑造

2020年,有数十位艺术家应青岛市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之邀,前往青岛的老城区实地勘查那些老迈陈旧的文化和商业地标,包括有待进一步进行内容填充的里院街区和台东步行街。

青岛正为艺术家提供新的创意场域,让他们参与到城市公共空间、街区的品质塑造和提升中来。这在近几年国内各大城市已屡见不鲜:艺术再造城市商业地产,艺术再造乡村的实践,已成燎原之势。有专家指出,当每一片老街区、老建筑,老厂房更新之时都有艺术先行甚至唱主角,就标志着我们的城市内在品质正悄然迁化。这也正是青岛市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主任蔡普增可预见的艺术影响力:“公共艺术就是关系,是艺术家和场域、和环境、和时代的关系,我们也在探索一种经验,把公共艺术的内容与城市的未来建设有机结合。”

类似的艺术与城市的创生关系一直在青岛悄然推进。青岛本土公共艺术设计师、雕塑家冯涛多年来致力于艺术与城市商业空间的连接融合,他所参与的台柳路音乐酒吧街项目,现在看来,基本实现了艺术对于街区空间的再塑造。他称这一过程为“用艺术来完成街区的IP化”。在他看来,艺术之于城市,更像是一个程度副词,它附着于各种产业之上,而其中真正使之快速发酵的则是商业空间。适合的艺术能够让身处其中的人们能够在情感上对空间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街区如此,城市同样如此。

正当艺术的触角在青岛这座城市试探延伸之际,艺术创造的影响力和价值已在诸多城市实现爆发式激增。赴家乡完成天主教堂“点亮青岛”幻彩公共艺术项目策划及传播前,徐娟担纲了成都的“复·始后传统艺术季”项目以及北京《传统的复活》大型艺术展总策划。其中围绕两大高端专业艺术展览,开启了一系列极具跨界属性的公共艺术跨界活动。她指导团队甚至把艺术工作坊下沉搬进了啤酒吧,与在地文化以及潮流文化充分结合:即兴戏剧表演、夜游派对、互动游戏、现代舞、美食、潮牌、美妆、建筑设计等等不同门类跨界连通,吸引更多追求新鲜与个性的年轻人参与体验……

可借鉴的艺术土壤和生态

徐娟说,艺术所具有的跨界属性,决定了它会产生联动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艺术的发酵带给城市的不是加法,而是乘法。但要想最后的数值最大化,不仅乘号后面的数值要大,乘号前面的数值同样也要足够大。

徐娟的“乘号前面的数值”,即指:在地文化艺术的土壤与生态。她毫不留情地指出,青岛目前当代艺术发展的土壤依然稀薄,人才聚集、艺术多元、年轻人广泛参与的良好艺术生态,尚须假以时日来培育。

她认为,一座城市首先应当对其自身的气质与个性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与判断,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文化艺术创造才更具吸引力。而令她有所担忧的是,这次点亮天主教堂的艺术事件发酵后,她已收到数个邀约,人们一窝蜂地想要去“点亮”城市,而忽略了对自身条件的判断和关照。

“2020一带一路国际版画邀请展”

艺术的创造方式不可照搬,土壤和生态的培育却可借鉴。徐娟以自己的城市行走经验建言家乡:最重要的是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接受新鲜事物,沟通与交流。政府的力量尤其不可或缺。她提及自己熟悉的成都与上海,直言两座城市所拥有的良好的艺术生态,很大程度首先要归功于政府的资金扶持力度,以及在实操中所给予的足够宽松度和自由度。

据说,多年前,杭州市政府就曾委托中国美术学院的专业团队,做了一次有关城市色彩的调研,最终确定杭州的面孔色调:“水墨淡彩”。这为杭州举办艺术西湖国际水墨博览会的系列艺术活动做了铺垫,青岛的城市面孔应当是怎样的,或许在天主教堂闪耀出缤纷的色彩之时,这也是我们想要去了解和探寻的。(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魏)

责任编辑:程雪涵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