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评论员 王学义
最近,深圳南山区四、五、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因难度太大,导致学校不得不延长20分钟考试时间。而数学试卷中堪比语文题目的阅读理解难度,更让这场考试登上热搜。
有的人可能有疑问:小学生的考试能难到哪里去?其实,只要看一下网上流传的图片,就会明白了。比如,四年级的数学试卷上,满篇都是诗词歌赋,还有文言文。很多网友感慨,“很难想象这是小学生能做的数学试卷”。笔者也试着做了一下这份题,确实很“烧脑”、很“拧巴”。
事实上,这次真正引发争议并不是试题难度,而是出题方式。假如这样一份试卷出现在日常练习中,或许可以理解。这的确可以让小学生感觉新鲜,起到开阔思维的作用。但作为期末考试试卷,明显是欠妥的。期末考试,考查的是学生对半年学习的掌握情况,而不是挑战孩子的认知,脱离实际地“拔高”。从考试题目来看,很多地方也超出了日常学习的范围。事实证明,因为学生根本做不完,学校不得不延长了20分钟考试时间。
对于这份试题,深圳南山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的说法是:“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国家义务教育的质量监测命题方向和重点都发生了比较大的转变,就是希望通过这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让学生逐步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现实世界、进行思考。”这样的解释,颇有点“与时俱进”的意思。一直以来,深圳南山区作为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在很多的这种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上走在全国前列。也有部分老师从适应AI发展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试卷的原因,“这套试卷有意弱化了那些可被未来AI代替的简单直接计算知识,而转向更加关注学生的数据意识、推理意识、应用意识、运算能力等核心素养”。这样的说法听起来很有“先见之明”。而这些合理化的解释,也让人们格外担心此类试卷会成为一种趋势——假如以后自己孩子的考试题也变成这样,那该怎么办?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不断提升,“要学好数学,一定要学好语文”已经成为共识。人们也希望孩子多掌握一些人文历史、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但凡事都有限度,数学终归是数学,语文也终归是语文,有着各自的学习和命题规律,所谓的“学科交叉考查”不能变成出题人的炫技,想怎么考就怎么考,否则就会异化为“为难学生”。
这些年,国家一直在推进教育“双减”。假如试卷出成这样,教育只会变得更“卷”,那还怎么减负?所以,对于这样的试卷,人们不光感慨,也很警惕。
责任编辑/王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