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你知道吗,小虎队歌曲中的“爱”是通行全球的国际手语手势!

2020-12-03 11:46 青岛日报社 / 观海新闻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旨在促进人们对残疾问题的理解和动员人们支持维护残疾人的尊严、权利和幸福。

在世界范围内,残疾人事业日益引起关注,很多人都在为此努力着,这些故事,也许就发生在你我身边。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师大听障学者郑璇的世界,了解她打破聋人沟通魔咒的故事。

郑璇

北师大教育学部教授

2岁半失聪,3岁起佩戴助听器

1998年 武汉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本科

2002年 武汉大学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

2005年 复旦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

2009年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系,教师

2020年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研究所,教师

获全国最美教师、全国自强模范、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文明家庭、全国女科技工作者社会服务奖等多项荣誉,被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2018年全国最美教师颁奖典礼现场

干练短发,普通话清晰流畅,谈笑风生,完全无法把“听力障碍”与她联系在一起。谈话间我低声说话发现她并未听清,感觉非常抱歉准备提高些音量,没想到她却指指左耳的助听器,笑着说:“抱歉快没电了,稍等我换下电池。”

没想到她如此坦率自如,对自己的身份有着满满的自信和认同感。

——采访手记

倔强不服输 聋人也能优秀得熠熠发光

4岁的郑璇和妈妈

2岁半的一次感冒,让小郑璇仅左耳剩下极微弱的听力,即便戴上助听器,听力也远不及健听人。小郑璇的父母没有放弃,哪怕一个发音要练习几个月的时间。经过漫长艰辛的语言康复训练,小郑璇学会了说话,还跟其他孩子一样学习认字、算数、画画。

到了上学的年纪,父母坚持把她送入普通学校就读。上课时她不仅要“听课”,还要目不转睛盯着老师的唇形“读课”,不能在课上边听边记,她只能在课间休息时抓紧时间借笔记抄。同样的学习,她却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

扎扎实实的学习换来了名列前茅的成绩。高中她考入省重点武汉市第二中学,文理分科时,父母希望她选理科,以后在实验室安安静静做实验,不需要跟别人打交道。但她知道自己喜欢语文,喜欢表达,喜欢写作,坚持选了文科。

高中的郑璇(左一,胸前挂着助听器)与老师(中)和同学们

高考前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她考了武汉市江岸区第一名。高考时,她突发高烧却发挥如常,最后被武汉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录取,本科毕业又保送到本校中文系读研。在武大时,一直在健听人群中学习生活的郑璇逐步接触并融入了聋人群体,学习了手语。共同的失聪体验让她对这个群体有了深沉的情怀,她意识到沟通是这个群体最大的障碍。如何扫除这个障碍呢?郑璇想努力寻找答案。于是,她考入复旦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中国第一个手语语言学家龚群虎教授,成为我国第一位聋人语言学博士。

读大学时练习英语口语

为聋教育奉献一生

2009年,28岁的郑璇博士毕业,她放弃沿海大城市特教学校的高薪工作,投身当时中国西部唯一的聋人高等教育办学点重庆师范大学,这一去便是三尺讲台“唇耕手耘”十一载。她全面负责单考单招入校听障大学生的教学和管理。聋生或多或少都有因为长期沟通受阻、遭遇歧视带来的心理阴影,她一点一点帮聋生学会沟通、重塑信心,成为他们心中最最信任的良师益友。大到找工作谈恋爱需要出主意,小到疑惑为什么会长智齿,聋孩子们,甚至连家长们都会来问问她。读研、就业、组建家庭,一个个学生向着美好生活前行,这是对郑璇最大的鼓舞。

给听障大学生上课

除了教听障大学生,郑璇还给特教系的普通大学生授课。她不仅想要教好一个个聋孩子,更想“授人以渔”,教出一批批的特教老师,让他们去培养更多的聋生,让更多聋人的人生得到改变。

毕业生返校看望郑璇

除了教书育人,她用心服务社会、严谨治学:担任中国残联主席团委员、重庆聋人协会主席、重庆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为社会上的残障人士排忧解难,帮他们呼吁发声,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奉献社会;组建大学生手语翻译团队,面向社会提供手语翻译和心理支持服务;潜心研究手语和聋教育,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编写教材5部、翻译专著6部,其中她主编的《手语基础教程》被20余所高校列入参考书单;担任国家通用手语项目评审专家、国内外多所高校客座教授。

去西藏日喀则牧民家中为特殊儿童送教上门

参加2008年残奥会武汉站火炬传递

2016年,郑璇作为首位中国国家汉办派出的聋人教师,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家孔子学院执教。聋人最大的障碍就是沟通,而做到了精通汉语、英语、中国手语、美国手语的郑璇,率先打破了聋人的沟通魔咒。

在美国聋校孔子课堂上课

郑璇希望能通过她自己的努力建立起聋人与健听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我这一辈子都会做手语和聋教育事业。”2020年,郑璇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研究所。在她的办公室,摆着一块 “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的牌子。她承担着将北师大的聋教育事业传递下去的责任,也心怀深耕学术、服务社会的梦想。

国家手语和盲文中心的LOGO是一只象征手语的飞鸽,环绕四周的盲文弧形飘带形似字母C,兼有China、Communication、Cooperation、Creation等义。

手语是一门无声却美丽无比的语言

灵活的手指带动着臂膀飞舞,轻盈如小鸟,纷飞出比语言更丰富的情深意长,歌唱出闪着光芒的诗篇:手语有一种胜过有声语言的美丽和神秘力量。

就像世界上有很多种语言、方言一样。不同国家、民族的手语也不一样。口语“十里不同音”,中国手语也有“普通话”和“方言”之分。2019年,《国家通用手语词典》颁布,成为最新的中国手语规范。

手语是最适合聋人生理需求,在聋人群体内部最为通用的语言,但从小在普校读书的郑璇以前完全没有机会接触到手语。她一直依靠助听器和读唇感知声音,努力与他人交流。但她发现,不管怎么努力也无法消除与生俱来的那份差异。她“感觉自己一个人被丢到了健听人的汪洋大海中,找不到同类人,非常孤独”。于是她主动接触并融入聋人群体,做“聋人在线论坛”的总版主,加入湖北省残疾人艺术团,从头学习手语、研究手语。认同了自己的身份,接纳了自己的语言,也有了自己的聋人小伙伴,她曾经的心结也悄然化解了。

用手语同聋人朋友手机视频交流

手语是一种视觉语言,通过手势动作传递信息,有自己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各国各民族的有声语言大相径庭,如果没学过,是完全听不懂另一种语言的,但相对来说,手语的差异性并没有口语这样大,即使没学过美国手语的中国聋人,直接看美国手语也能看懂二三成。一些手势通行全球,不分国家、肤色,大家都能看懂。这大概是世界弥补给聋人的最好馈赠。

小虎队歌曲中的“爱”是通行全球的国际手语手势

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计,中国在2010年就已有2054万听力残疾人,如果算上这些人背后的家人、亲友、同事,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这其中有不少都是手语的实际使用者。可见,向全社会宣传和推广手语意义重大。

让郑璇欣喜的是,她这学期在北师大新开的手语课,每节课都有其他专业和手语协会的同学来旁听。郑璇期待手语能成为人们公认的一项技能、一种时尚,大众学手语能像学英语、学日语那样普遍。“多学一门语言就多一个世界。”

给北师大特教专业学生教手语

撕掉标签 不设限人生

“我不希望聋人们羡慕我只是因为我是博士,博士们敬佩我只是因为我是聋人。”郑璇说,她希望把自己的所有标签都摘掉,能在手语研究、聋教育改革方面有所成就,在科研方面扎扎实实做出成果,做一个用成果说话的人。

“聋”字形声,从耳,龙声。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用“聋”表示丧失听觉能力也许是一个有趣的巧合。“聋与龙相关,也许是我们的老祖宗希望我们从聋到龙,化身为龙”,郑璇希望大众不要给特殊群体贴标签,关注他们不是因为同情和献爱心,而是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每个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特殊需求,面对障碍而努力去克服障碍,本来就是我们生命的常态。

“除了听,聋人什么都会做。”

比如,听不到动听的旋律,却可以跳出最动人的舞蹈。

聋人听觉不好,便习惯用视觉认知世界,偏爱一切美丽的事物。就像是小女孩时的郑璇,喜欢趴在少年宫舞蹈班的窗子上看里面粉色纱裙翩翩起舞。由于父母担心学舞会影响学业,小郑璇并没有机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只能自己在家练习压腿、下腰。直到上了大学,才开始跟专业老师学习。听障人的眼睛格外灵敏,郑璇学得很快、跳得越来越好。读研时加入湖北省残疾人艺术团,与邰丽华、舟舟一同排练演出;读博加入上海残疾人艺术团,跳《孔雀飞来》独舞;创立复旦大学研究生舞蹈队,担任第一任队长;在重庆给聋生排练的手语歌获全校一等奖……如果说婀娜多姿的舞蹈也是一种语言,那这种语言一定可以表达出她对这个世界美的认知、对爱的感受。

一路走来,是来自家人、朋友、老师和社会的爱浇灌着她,得以成材结果,并让她坚定地投身特殊教育事业。这是一个不能大富大贵,却在精神层面非常富有的事业。

她的事业离不开小家庭的支持。“我觉得你耳朵不好要戴助听器,就像眼睛不好的人要戴眼镜一样。”这是郑璇的爱人徐先金对她说过的话。2002年,因一份兼职工作郑璇与丈夫徐先金相识,彼时郑璇在武大深造,徐先金在北师大读研,因工作结识的二人非常合拍,爱情也如约而至。从此,在郑璇的事业上,有了身后人坚定支持,有了知心人并肩战斗。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郑璇和丈夫就如同舒婷诗中的橡树和木棉,彼此独立,又互相支持。

2013年,这个幸福的小家庭又有了爱情的结晶。而这个可爱的小男孩也从小学会用手语同聋人打招呼。

2006年残疾人集体婚典

郑璇一家三口

“不仅仅是我走近你,或者你走近我,必须是双向的融合。”相信在这个越来越好的时代,每一个聋人乃至每一位残障者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与梦想。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曹畅 齐瑜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杨海涛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