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记者出击|“智驾”也要握好“方向盘”

原创 2025-03-21 16:07


“智驾”也要握好“方向盘”

■诉求来源

12345·青诉即办

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

党报热线82863300

■话题热度 ★★★★★

最近,汽车圈掀起强劲的“智驾风”,各大车企将智能辅助驾驶作为发展新赛道。随着大批智驾车型入市,越来越多的车主享受到智能辅助驾驶的便利,但各种原因引发的智驾功能错误使用导致危险频发。有的汽车4S店片面介绍智驾功能误导消费者;有的网购平台售卖“智驾神器”,号称“解放驾驶员双手”……这些给交通安全和生命安全带来了隐患。

专业人士提醒,车辆智能辅助驾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并不等于自动驾驶,驾驶员开启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时,双手不能离开方向盘,须时刻注意,做好接管车辆的准备。

智驾功能催生“脱把驾驶”

“智驾神器”网上热卖

“我的车行驶了3万公里,其中2万公里由智能辅助驾驶模式完成。”家住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郭莉(化名)告诉记者。她于2023年购置了一辆带有智驾功能的新能源汽车,车辆能够自动跟车、智能变道超车、避障预警。“开车时双手能脱离方向盘约3分钟,一旦车辆报警或提示需要接管,手只需轻搭一下方向盘即可,刷剧、逗宠都不耽误,跑长途也不那么累了。”

郭莉经常开车跑长途,使用智驾功能让她的旅途变得轻松,但也养成了她“脱把驾驶”的习惯。和郭莉一样,不少驾驶员尝到了“智驾”的便利,开车时注意力不集中,遇到紧急情况来不及接管车辆。本月初,四川一男子就在使用智驾模式开车时打起了瞌睡,车辆撞上了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安全岛。

在互联网上,不少汽车博主也在分享智驾视频,发布评判智驾水平高低的错误标准。甚至个别博主为吸引流量,驾驶位上不坐人,任由车辆“无人驾驶”。

“虽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购买了智驾车型,但有的人并不清楚智驾功能的使用场景,在施工、标线不清、路面坑洼等安全弱势场景,极易因接管车辆不及时而发生交通事故。”市北区某汽车4S店负责售后业务的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智驾车型专门配备了安全驾驶检测手段,一旦驾驶员双手长时间脱离方向盘,车辆会发出警报提醒。但部分驾驶员意图借助“智驾神器”屏蔽车辆检测。这些“智驾神器”多为简易的配重环或绑带,安在方向盘上后,车辆系统将不再发出提醒。

记者在某购物平台上搜索“智驾神器”“辅助驾驶”,出现大量相关商品。宣传图上有“解放你的双手”“解除提醒”“超薄、稳定、不退出”等介绍,其中销量排行第一的店铺显示已售数量200+、买家评论200+、近14天好评率100%。“我们的‘智驾神器’能适用所有智驾车型,能一直屏蔽安全检测系统。”一家网店的客服称。

根据我国2022年初实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驾驶自动化分为6级:L0级至L2级为驾驶辅助,驾驶员需全程监控驾驶;L3级是有条件自动驾驶,驾驶员在紧急情况执行接管;L4级为高度自动驾驶;L5级为完全自动驾驶。专业人士指出,目前国内市场上在售量产车的自动驾驶级别未到L3级,驾驶员在使用智驾模式时必须全程注意,随时准备接管车辆,更不能做出睡觉、玩手机等危险行为。

销售人员片面宣传

试驾车辆违规行驶

“销售人员卖车时称智驾功能行业领先,上个月,我使用智驾功能开车经过黑龙江中路、王沙路路口时,现场并没有特殊路况,车辆却突然减速几乎要停下,吓得我迅速接管了车辆。”近日,车主吴鑫(化名)说起自己的智驾经历时仍心有余悸。吴鑫的新能源汽车搭载了由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车载芯片组成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销售人员称,这款车雷达线束高,感知范围广,在城市道路上能自动跟车、自主变道、识别信号灯。我轻信了这些说辞,险些酿成事故。”

记者采访中发现,汽车销售人员推销时大多片面介绍智驾的硬件优势,很少提及“禁止项”。记者在重庆高架路试驾某品牌新能源汽车时,陪同的销售人员竟称,她有时候给客户炫技,驾车基本不碰方向盘,遇到监控摄像头才象征性地摸一下。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试驾了6个汽车品牌的智驾车型,在重庆高架路、黑龙江中路、王沙路等路段体验时,车辆可自动跟车、变道,与人类驾车行为相似。在黑龙江路某4S店,记者在工作人员陪同下试驾车辆,行驶后半程,记者得到陪同人员的允许启动智驾功能,松开方向盘和脚踏板,但双手仍放在方向盘旁边。车辆根据导航软件设定的路线,保持车道居中行驶,车速与周边车辆持平,途中还自主变道、自动起步。记者又体验另一品牌车的智驾模式,车辆竟然压实线连变3个车道,由匝道驶入重庆高架路,4S店陪同人员紧急要求记者接管车辆。“这辆车配置了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共20多个传感器,车辆从匝道驶入高架路,算法有叠加,系统执行有误,这是我第二次遇到压实线变道的问题。”该陪同人员解释,有时车载摄像头将路沿石识别成车道边缘线,车辆在智驾模式下还会发生偏右行驶的情况。

在记者试驾的6辆车中,有两辆车出现违反交通法规行驶的情况。另外,仅有一家4S店的陪同人员要求记者进行了智驾安全考试。记者先观看了一段视频,了解智驾模式下的安全弱势场景和不建议使用的场景,然后在工作人员监督下完成23道多选题,通过考试后试驾了车辆。

智驾为何会失灵?

路况复杂是主因

“目前,车辆智能辅助驾驶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难以应对城市复杂多变的路况,车辆在急转路口、鸡爪路口、环岛、大曲率弯道上还存在感知局限。”青岛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柳江介绍。

“车辆在智驾模式下右拐相对容易,但左拐弯时要精确判断对向来车的速度、距离和加速度,还要分析对向来车是否会突然加速、变道或进行其他操作,再加上路口车流复杂,非机动车、行人可能随时会出现在机动车道上,其他车辆可能会加塞,智驾系统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判断。尤其在异形路口,感知难度会成倍增加。”柳江解释。

从技术层面看,遍布车身的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是智驾系统的感知“器官”。在城市道路环境下,传感器的短板被进一步放大。“摄像头一旦遇到低光照、强光反射或恶劣天气,其图像噪点严重,易造成识别错误。纯视觉方案需要更高的算力、更多的训练场景,才能保证智驾系统准确处理复杂的路况信息。”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副院长单承标认为,国内车企在智驾系统上多采用融合感知方案,感知“器官”多,安全性高,但多种传感器的数据繁多,算法更繁杂,系统在决策过程中有可能报错,这需要车企工程师优化算法逻辑,不断改进训练中遇到的问题。

准确界定各方责任

相关法规亟待完善

随着“智驾时代”的到来,智驾功能成为车企竞争的“考场”,但车辆要跑得快、跑得稳、跑得远,必须答好“安全题”。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教授王亚飞认为,车企应在传感器和芯片研发上下功夫,优化智驾系统在复杂路况、特殊天气条件下的信息捕捉能力。“在算法端,车企还需分析海量的驾驶数据,将人工智能引入智能驾驶,使用AI大模型减少数据成本和训练成本,让算法持续进化,从而加速智驾系统的迭代升级,提升智驾体验。”王亚飞表示,驾驶员应充分了解智驾系统的功能和应对紧急情况的方法,在适当场景范围内合理使用,不得做出超过能力范围的尝试,特别要留意在复杂路况或恶劣天气下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交警部门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了驾驶机动车时禁止的行为,其中包括“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虽然该条款中没有提及“双手离开方向盘”,但双手离开方向盘会妨碍驾驶安全,可被视为违反该规定。

“行业部门应加强对汽车销售企业的监督检查,不得暗示智驾系统可作为自动驾驶系统使用。对于因销售人员误导消费者造成车主在智驾模式中发生事故的,支持消费者索赔或者由销售商承担连带责任。”青岛市政协委员张炳君建议,相关部门和电商平台还要加强对“智驾神器”的监管,将违规产品逐出市场。

“驾驶员因分心、疲劳、操作不当等未及时接管车辆或者滥用智驾系统,致使事故发生,可能被认定为过失责任。”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晶认为,在智能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中,存在责任认定难度大、系统缺陷认定困难、法规滞后等问题。如何准确界定车企、软件供应商、驾驶员等各方的法律责任,是必须破解的问题。在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情境下,各民事主体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应有所不同。

“智能驾驶技术飞速发展,法规更新滞后,新问题常无法可依。”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汽车智驾安全离不开制度约束,应结合智驾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制定针对智驾的法律法规,包括责任认定、数据管理、安全标准等,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