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关键词 蝶变·新100创意文化产业园
工业遗产:一台“文化好戏”
工业遗产是什么?从专业视角看,它是工业文明演进的时空坐标,既包括厂房、车间等物质载体,也涵盖生产工艺、管理制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镌刻着时代印记的工业遗存,如同城市记忆基因库,不仅记录着产业迭代的历史轨迹,更以其独特的建筑美学和技术价值,为现代城市发展提供着创新策源地。
走在南京路上,青岛新100创意文化产业园格外醒目。后工业时代的红色标志,墙体外立面上的巨幅壁画,使它在这片商务区里显得尤为突出。园区里复古的工业风格与时尚艺术相互碰撞,营造出开放、充满个性的文化氛围,吸引了许多年轻潮人来此打卡、休闲。
从“机绣记忆”到“创意磁场”:
老厂房的时空对话
新100创意文化产业园是由青岛刺绣厂老厂房改造而来,作为山东省首家由老厂房改造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在青岛市乃至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近年来,园区不断发展壮大,已成长为业态丰富、功能全面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成为山东乃至全国工业遗产改造样板。
园区改造之初就确定了留下“老厂区记忆”的设计原则。“因为是山东首个老厂区改造的文创园区,又是轻工业厂区,所以,当时可借鉴的经验很少,在改造设计方面面临巨大挑战。我们做了大量考察研讨,对老厂区建筑肌理与历史文脉进行认真梳理并实施了‘修旧如旧’的保护。”青岛市工业设计协会名誉会长沈嘉荣是当时的主要设计师之一。他介绍说,“新100”的设计理念,首先要完整保留下厂区原来的建筑结构,其次像钢架楼梯、木制把手这些工业元素,也要重新修复继续使用。在这里,不仅有文创设计企业所需的舒适健康的办公环境、新颖独特的LOFT空间,同时还有深受创客、设计师们青睐的书吧、咖啡吧、音乐吧和美术馆、博物馆等,此外,随处可见的绿植、雕塑、彩绘、LOGO等也为园区营造了生态、优雅、时尚的环境语言。
随处可见的绿植、雕塑、彩绘、LOGO等为园区营造出生态、优雅、时尚的环境语言。王雷 摄
青岛赞一油画博物馆是园区当之无愧的网红打卡地,这是一家以油画为主题的公益博物馆,收藏了上千件国内外油画作品和艺术文献。这里不仅有西方油画和中国油画的长期陈列,还有青岛油画发展的专题展示。在主理人邢彭昌看来,是老厂房的加持给了博物馆独一无二的灵魂:“工业建筑的筋骨与艺术的血脉在这里交融,历史与当代的对话让每一幅画作都有了更深厚的叙事场域。”在这间由老厂房仓库改造成的面积近千平方米的空间里,每年都会举办10余场高水准的艺术展,很多艺术大家都是这里的座上客,很多艺术类院校师生、艺术爱好者都会定期来这里参观交流。即使是园区内办公的企业设计师们也没“放过”这里。每当项目陷入瓶颈或灵感枯竭时,他们总是习惯于攥着咖啡杯踱进展厅,或倚在裸露的砖墙上凝视老油画的笔触,或围坐在长桌旁低声讨论方案。在他们看来,老厂房的气质与艺术场馆的氛围会给他们注入一种矛盾的张力,让创意的火花在粗粝与细腻的交织中迸发。
从“生态苗圃”到“文化地标”:
老厂房让创意生根发芽
“老厂房的价值,从来不在于砖瓦的年龄,而在于它能否在新时代的土壤里开出新芽。”每当谈起工业遗存的活化利用,新100创意文化产业园总裁刘翔总会指着园区入驻企业名录,目光灼灼地讲述“双轴驱动”的故事。在他看来,这片承载着青岛刺绣厂60年记忆的老厂房,早已跳脱出“工业标本”或“办公空间”的单一身份,蜕变为一个“创意共生、文化共融”的生态苗圃。
米拉索文创工坊主理人徐万军是入驻园区的企业主理人之一。刚刚创业时,他曾一度十分苦恼,“我开始不能理解,明明自己的技术、产品都不差,为什么得不到客户的喜欢呢?”直到他参加了园区组织的一次创业分享会,才发现自己一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情——品牌包装。此后,园区帮他对接了同在这里创业的一家文化创意公司,米拉索文创工坊的产品包装焕然一新。“2024年,我们的《云纹灵龙绽华光》和《福瑞蝶祥》两件珐琅作品分别摘得了‘荷花杯’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的金奖和银奖呢。我们正打算今年再招几个学徒,再开发些新项目,以后路一定会越走越宽的。”说起未来,徐万军一脸憧憬。
目前,整个“新100”已集聚各类文化创意企业140余家,他们中有的专注于手机游戏开发,包括曾开发了《宫爆老奶奶》《消灭病毒》《抓大鹅》等多款爆火游戏的蓝飞互娱公司;有的精于时尚活动策划,包括曾用100万只海洋球引爆了万象城儿童娱乐嘉年华热潮的天弈数字营销集团;还有目前山东省规模最大、最具有影响力且具备教育培训资质的好声音古筝文化学院等。同时,园区还集聚了众多艺术人才,有从北上广深归来的专业时尚设计师,有央美、北服等知名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创业者,也有百万、千万级粉丝的网络大V……这些企业、人才在老厂房的文艺氤氲中不断成长。在“新100”入驻企业中,文化科技企业占比高达90%,园区年产值突破12亿元,利税达4500万元,每年可孵化创新企业20余家,推出科技成果百余件。
“新100”街区一角。 王 雷 摄
为让老厂房更好地融入城市文化肌理,“新100”依托工业遗产独特的空间叙事能力,构建起全年无休的文化艺术矩阵。每年常态化举办油画展、版画展、陶艺展、工业设计展、创意市集等主题活动,其中连续举办八届的新春送福暨“门里门外书画艺术展”已成为岛城文化名片,累计吸引参观者超50万人次。园区紧扣青岛城市发展脉搏,先后举办了“新100楼宇艺术季嘉年华”“丰收节农产品创意市集”“KUNPO手游IP设计大赛”“AS13动漫游戏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起了“创意征集—作品孵化—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平台。近年来,“新100”更是创新推出“楼宇文化艺术季”“带上AI去创业”“市南区惠工夜校”等特色项目,以沉浸式文化体验、创意产品展销等形式,让园区及周边的创业者、企事业单位职工、社区居民们在家门口即可触摸工业文明记忆、感受现代创意魅力、接受前尚科技洗礼。
尤其是“新100”去年大火的“惠工夜校”,通过开设高效办公、AI绘画、短剧共创、摄影美学等众多“轻技能+深文化”课程,打通了职场技能提升与生活美学养成的双通道,让年轻人“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的生活理想成为可能与现实。(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崔燕)
青岛日报2025年03月30日4版
责任编辑:孙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