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2020年12月4日1版
集中力量重点攻坚,农业效益快速提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青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齐鲁论坛2020” 12月4日至5日在青举办。王凯 摄
作为一个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沿海开放城市,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必须更加注重“四化”同步推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重要指示精神,青岛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全面发起乡村振兴攻势。
坚持用平台思维、生态思维提升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打通制约乡村振兴的痛点堵点难点,走土地规模化、村庄布局调整、土地资源整理、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和乡村“五个振兴”统筹推进的实施路径……青岛正着力探索一条“四化”同步中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子。
实施“顶格战法”,协同作战多方参与
市委提出推进乡村振兴,实施顶格战法,在谋划协调方面上提一格,在推动落实方面下沉一级。
青岛大力推动决策运行流程再造,改变过去按照传统行政层级“由下而上”逐级协调向上推进的工作流程,探索实行“由上而下”的顶格协调推进机制。仅202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主持召开市委农委全体会议、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会议等28次会议,研究制定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实施意见、乡村振兴攻势作战方案2.0版等政策文件13个,市人大对相关事项跟进督导、列入督查、狠抓落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乡村振兴涉及部门众多、任务分散,面对短板弱项等老大难、硬骨头,必须集中力量、重点攻坚。为此,青岛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攻势为主线,要求各部门找准定位,由攻势指挥部统筹调度各方力量和各方资源,打破条块分割,整合为统一的“作战兵团”。实施协同作战,由攻势指挥部牵头抓总,建立攻势推进例会制度和综合信息调度平台,畅通攻势各专班联通网络。同时,各部门成立若干攻坚小分队,条块结合、一抓到底,形成了“横向协作、纵向联动”的工作格局。
乡村振兴不单单依靠政府力量,还需探索在更大范围发挥群团组织和农民群众力量。为此,青岛实施机关党组织帮带行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攻坚行动、工会助农行动、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美丽庭院“巾帼引领”行动、“百企帮百村”行动、乡村教育支持行动、人才返乡入乡促进行动、规模经营行动和文明乡风培育行动等乡村振兴十大行动,动员市、区(市)两级机关党组织、团委、工会、妇联、学校、企业等力量共同参与乡村振兴,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
推进土地规模化,提高农业发展效益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青岛大力推进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服务专业化、经营市场化,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和平均利润率。其中,关键是要下好土地规模化经营“先手棋”,解决好农业规模经济问题。
胶州里岔镇果留香农业种植合作社的温室大棚。
通过推广“平台+”“项目+”等土地流转和股份合作模式,全程托管、产加销一体服务等农事服务模式,莱西市所有镇街成立了国有农业投资平台,以“平台公司+村集体”模式引导规范流转、规模经营。青岛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推广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同业、同域、同链合作社联合社74个,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000多个、带动53万小农户实现规模化生产,新型经营主体达到2.5万家、经营土地135万亩,全市土地规模化经营率达到68%。
大力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提高农业发展效益。青岛着力推进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培育新一代“青岛金花”农业企业12家,壮大奶业、禽肉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打造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两条千亿级产业链。全市规上农业企业达到925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营收达到716亿元;开展乡村旅游打卡地活动,打造乡村旅游路线12条,年举办农事节会活动80多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收入突破15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45.9亿元、增长63.9%。
实施乡村振兴,需要更加开放。青岛打造农业“国际客厅”,不断拓展农业“朋友圈”,农业国际客厅核心区已有55家企业入驻,今年实施项目35个、完成投资12亿元。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亚洲农业与食品博览会等知名展会,益海嘉里、雀巢、瑞克斯旺、住友等农业领军企业纷纷来青投资,累计引进外资50多亿美元。
精准制定政策措施,推动要素向农村流动
为弥合城乡差距,促进融合发展,青岛把政策制定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定盘星,精准制定人才、资本、公共服务等方面政策措施,推动要素向农村流动。
青岛推行“一次办好”最优服务窗口,农业领域21项行政审批事项中20项实现同类城市办理时限最短,在全省率先发布了《青岛市农业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农业主体经营活动的影响。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青岛研究制定《青岛市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2020-2022)》,实施乡村人才引育10大工程,把农村“双创”人才、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等5方面人才纳入扶持范畴。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搭建高素质农民培训平台,建立青岛市乡村之星“星联星创联盟”“农业龙头企业领军人物联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在农业金融体制创新方面,青岛细化农业担保“双控”业务范围,设立地方优势特色农险奖补政策,设立农业领域政府引导基金,开展农业新型主体贷款贴息,为乡村振兴引入“金融活水”。签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合作备忘录》,向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荐105个乡村振兴融资项目,发布71个乡村振兴金融贷款产品,新希望六和农牧有限公司等6个项目与银行签订16.06亿元贷款(授信)协议,吸引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
坚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提升农村养老、低保保障水平。“七区”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由每人每月660元提高到700元,“三市”农村低保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490元提高到520元。
推进乡村振兴,让青岛的农业效益快速提升,为乡村未来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年以来,全市签约鲁商、正邦等亿元以上农业大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506亿元,在建乡村振兴大项目779个、完成投资625亿元,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0.8%。
西海岸新区、莱西市入选省部共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即墨、平度、莱西入选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莱西市“一统领三融合”乡村治理经验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青岛,正向着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阔步前行。(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凯)
责任编辑:刘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