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市委书记带队密集调研,聚焦青岛这一“首位”产业发展

原创 2025-03-31 16:38
图片

有态度的思想者
图片
位于青岛“10+1”创新型产业首位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正在跑出“加速度”。
近日,市委书记曾赞荣调研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情况。此次调研的行程,包括青岛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智腾微电子有限公司、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算能科技有限公司、青软创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青岛)计算社会科学研究院等。这其中既有牵动集群化发展的产业龙头,也有在产业创新的关键环节或细分赛道具备强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
曾赞荣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强化创新引领,拓展应用场景,支持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持续塑强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青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齐备的产业门类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是最大的资源禀赋。要在当前的技术应用爆发期“弯道超车”,青岛正发力打造更适宜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吸引龙头持续加码布局,带动产业集群效应显现,推动本土“小巨人”加速成长。

01



龙头企业加码青岛布局
龙头企业,是产业集群的核心,也是青岛领导层一直关注的重点。此次调研的青岛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都是各自产业领域的龙头,它们也代表着青岛招引大项目的不同阶段。
在京东方青岛基地,各类显示模组生产线火热运转,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显示器、AR/VR等智能终端设备。项目满产后,可具备年产中小尺寸液晶显示模组1.5亿片的能力,是京东方规模最大的显示模组生产基地。

图片

京东方产品亮相2024青岛国际显示大会

今年两会前后,曾赞荣还带队在北京拜访了京东方总部。在拜访中,除了推动青岛模组基地产能提升,青岛还提出了希望加强新兴业务项目布局的希冀,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合力打造新型显示产业发展高地。
如果说,当年京东方的引入,是青岛做大做新型显示这一优势产业的布局。那近年来青岛与中科曙光的合作,则是青岛加速推进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
此次调研的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是中科曙光在青岛落地的多个战略项目之一。
中科星图依托中科院强大的科研力量,以数字地球为基础,将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产业深度融合,构建了集数据、计算和应用于一体的空天信息服务体系。
3月28日,中科星图宣布在青岛落地低空经济总部,成立中科星图低空云科技有限公司。并同时发布了DevMate.LAC低空云开发者平台、GEOVIS iFlight低空智航飞行应用平台等低空系列产品和低空应用场景。

图片

中科曙光在青岛落地全国最大液冷数据中心全链基地

除了中科星图,作为算力“国家队”,中科曙光还在青岛布局了算力新基建产业——在崂山成立全资子公司中科曙光国际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其投资建设的青岛海之心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共同构成了青岛的“双算力中心”。此外,中科曙光还在莱西布局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液冷数据中心全链条产业创新基地。
青岛产业的演进发展,让京东方、中科曙光这样的产业龙头持续在这座城市找到新的应用场景,进而不断催生新项目落地,合作层层加深。这恰恰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一座制造业强市中能产生的最具活力的“化学反应”。

02



集群化效应已然显现
“集群化”“生态化”正在成为青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最鲜明的外在形态。
京东方的落地,已在青岛集聚融合光电、万达光电等一批产业链企业。目前,京东方所在的青岛新型显示产业园,已累计落户重点项目近30个、总投资近600亿元,液晶显示模组器件支撑力已形成,激光显示技术快速发展,在电子玻璃、液晶材料、OLED发光材料、柔性显示材料领域已初具优势。
集群化成长的生态,可以为更多企业创造链式发展机会。今年年初,总投资30亿元的青岛超大尺寸面板后道(Open-Cell)项目签约落地园区。这一项目建成后,将打通青岛在小、中、大全尺寸领域新型显示产业链条。

图片

青岛市新型显示产业园
此次调研中的方益科技、贝斯兰等企业,也是青岛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发展的直接产物。近年来,青岛集成电路产业园相继落户40家重点企业,吸引总投资1793亿元。如今,园区已经形成以芯片制造为核心,设计、封测、装备、材料全产业链发展的格局。2024年,园区入选“中国集成电路园区综合实力TOP30”榜单第17位,带动青岛跻身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综合竞争力百强城市第84位。
就像丛生的热带雨林,一旦集群化和生态化的产业环境形成,更多的资源会加速涌入,从而侧重更多的新物种与新技术。
北京大学(青岛)计算社会科学研究院,就是这样一个新物种。研究院落地以来与海尔集团共建“智慧家庭”青岛联合创新实验室,与青岛视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成果转化联合实验室”,与山东港口青岛港探讨联合打造港口智能化标杆项目……通过与本土产业力量的深度融入,更多技术成果正在被引入,并扎根青岛产业。

图片

北京大学(青岛)计算社会科学研究院

03



本土“小巨人”加速成长
除了大项目的引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一批具备颠覆性创新技术的本土“小巨人”企业,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青岛智腾微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青岛本土成长起来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4年,公司凭借“高性能导航定向传感器”项目在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上荣获“优胜奖”,并被录入工业和信息化部颠覆性技术项目库。

图片

青岛智腾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上天”也能“入地”,是智腾微电子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具备高精度传感器及变换器的全产业链国产化技术创新能力,产品不仅可以用在箭、星、船、器,还可以适用于深地能源勘测、钻采,遥测、惯性导航、极端环境应用及智能驾驶等领域,已参与航天发射任务超过200次。
从华为的鸿蒙系统到DeepSeek大模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急速发展造成了巨大的人才缺口,以及高校人才培养和产业人才需求之间的鸿沟。对此,青软创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了一个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无缝衔接的平台,通过产业学院共建、专业共建、平台实训室建设、创新训练营、人才培养基地等多种模式,打通产业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目前已与全国500多家高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图片

青软创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细分赛道上的竞争力,正是产业最强劲的成长力。青岛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高速成长,正被市场和资本“看见”。
功率半导体器件研发商中微创芯,在与本地的智能家电等优势产业的联合创新中找到市场需求,已全面掌握IGBT芯片设计技术,实现了从功率芯片、驱动芯片到模组封测、应用方案的全自主可控。目前公司已完成由青岛国信领投的近亿元Pre-B轮融资。
引入高创少海等投资基金的华芯晶电聚焦磷化铟、氧化镓、蓝宝石等半导体产业核心基础材料,拥有多条高效且先进的半导体衬底晶片生产线,正步入快速发展期,公司下游制备的昆仑玻璃成为华为手机高端机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
“中车系”孵化的思锐智能聚焦关键半导体前道工艺设备研发,布局原子层沉积(ALD)设备和离子注入(IMP)设备两个赛道,拥有300余项相关专利,打破了国产半导体设备的“卡脖子”技术。在引入多轮融资后,目前公司已完成上市辅导备案。

图片

青岛持续聚合新型显示产业生态

在愈加丰茂的产业生态中,这些“小巨人”企业加速成长爆发出的强大能量,正是青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未来发展的强劲动力。

记者|杨光     编辑|赵笛

制作|宋尉嘉‍‍‍‍


图片


0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