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闪电评论丨从田野走来的农民诗人“沂蒙二姐”

2025-03-31 17:11 闪电新闻  

“以‘土味诗歌’破圈,53岁农妇唤醒沂蒙的春天!”最近,被称为“沂蒙二姐”的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一名普通果农吕玉霞火爆出圈。

今年53岁的吕玉霞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果农。几十年来,她情系桑梓,扎根家乡沃土,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饱含激情的诗歌,十分接地气,读后让人倍感亲切。

据报道,在短短一个星期里,她的账号增加了20多万“粉丝”,“开始‘起飞’了”。按照惯常的操作,“起飞”之后,便可以变现,化泼天流量为谋生“稻粱”。只是,吕玉霞并没有过分看重“流量变现”,他的执着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内心的一份坚守。

“这是春吗?这不是春。这是年轮循环的波纹,这是大地睡醒的动人,这是农人扶犁的闹钟,这是墨客提笔的灵动……”吕玉霞把自己创作的诗歌,发在社交平台上,一时间打动了无数网友,收获了无数赞誉,“俘获”了大量拥趸。

面对如此动人的诗作,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别写了,再写就该进课文了。”这话乍一听起来虽然觉得有些调侃的味道,但是仔细品味,还是折服于吕玉霞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只有接地气的诗歌才会打动人,走进人的心怀。

诗歌能言志。人们向往诗和远方。驻足田野阡陌,写诗歌是一种情怀。读吕玉霞的诗,总给人一种平实的感觉,没有矫揉造作。“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信手写诗,抒发情怀,这种散发着泥土芳香的诗歌,最能打动人。

齐鲁大地人杰地灵,钟灵毓秀,自古就有着诗歌的传统。中国古代诗歌山东籍诗词作者就有辛弃疾、李清照、张养浩等,现代诗人则有贺敬之、桑恒昌等。尤其李清照的诗词,开一代婉约之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千百年来,激励着一代代山东巾帼。吕玉霞受到齐鲁文化的熏陶与影响,用诗歌言志,看后给人一种泥土清新的感觉。

吕玉霞的诗歌出圈是山东文化振兴的一个缩影。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强乡土文化能人扶持”“深入实施乡村巾帼追梦人计划和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还提出“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文化振兴作为五个乡村振兴的一部分,对于弘扬齐鲁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吕玉霞作为一个“现代农民诗人”,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新农人”。她一边带货,一边创作,为山东妇女增了光、添了彩,是当代山东女性形象的真实写照。

乡村振兴,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富裕,还体现在精神生活的充盈。当农人不再是面朝黄土的单调剪影,而是手握锄头也捧诗书的文化代言人;当田野间既有稻浪翻涌的烟火气,也有笔墨流淌的诗意栖居,乡村振兴也就有了灵魂,诗和远方不再是梦想。

散发着泥土芳香的诗更有韵味。丰厚的齐鲁文化滋养了吕玉霞的创作灵感,但她又不把诗歌创作视为生活的全部。她说:“没有灵感的时候,你就去干活,打开袋子看到黄灿灿的桃子那一刻,就会两眼放光,就有了新的落笔点”。或许,生活的馈赠就是吕玉霞的创作灵感。

文化赋能,产业振兴。机遇从来青睐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吕玉霞一手执笔,一手带货,用诗意的语言撬动流量密码,让藏在深山的土特产变身网红尖货,生动诠释着新时代“新农人”的无限可能。“当锄头遇见诗行,土地便有了心跳”。人们期待着齐鲁大地上出现更多像吕玉霞这样的“农民诗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助力乡村振兴,为建设经济强省贡献巾帼之力。(文/李红军)

责任编辑:单蓓蓓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