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青岛区(市)委书记访谈 | 城阳区委书记吕鹏:将以全方位的服务吸引青年人才、集聚青年人才

原创 2025-04-03 06:58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锚定“制造强区”战略目标,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动产业结构由轨道交通“一业独大”向轨道交通、集成电路、绿色能源、空天和低空“四轮驱动”全面转型。

■项目是发展的“根部”。没有好的营商环境,项目就无法落地生根,更不可能“枝繁叶茂”。

■青年人青睐的城市,才有朝气、有活力、有未来。下一步,将以全方位的服务吸引青年人才、集聚青年人才。

■将继续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勇争先、作示范,推动创新创意引领区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强化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智力人才“输出地”。

以创新基因塑造“多极”韧性生长——访城阳区委书记吕鹏

城阳区委书记吕鹏

城市的活力,源于创新、开放与人文的交织。作为大青岛地理中心的城阳,正以36岁的人口平均年龄、年均10%以上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增速,书写着湾区都市的活力篇章。

轨道交通夯基拓新,贡献全国55%的高铁、20%的地铁产能;集成电路刷新速度,物元半导体试验线量产、生产线主体完工,仁千科技等20个项目落地;绿色能源抢滩布局,鹏辉能源10万平方米电芯厂房竣工交付,国内钙钛矿电池头部企业签约落户;空天和低空创新城阳模式,发布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硬核10条”,试飞试验场、概念验证平台等正式揭牌……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的一个多小时里,城阳区委书记吕鹏娓娓道来,详细阐述城阳以创新举措破除“路径依赖”、塑造“多极生长”的奋进过程。

曾几何时,“一轨独大”的产业结构让城阳面临“船大难调头”的困境。面对挑战,城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产业革新。“我们既要巩固轨道交通‘国之重器’地位,更要培育‘春笋经济’。”吕鹏用这个比喻阐释转型思路。如今,集成电路、绿色能源、空天和低空产业三条新赛道已初具规模,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大幅提升,“四轮驱动”格局初步形成。

城阳中心区。

产业转型跃升的背后,藏着“活力”“和谐”的密码。这座“年轻力指数”持续领跑的城区,通过高水平人才平台建设、青年人才“安居无忧”工程、青年人才社区等场景营造,吸引众多青年人才落户。与此同时,传统文化“两创”工程在全区所辖主要社区深度实施,目前已有13万居民参与其中,身心和谐、家庭和谐、邻里和谐都得到很大提升,基层治理充满人文温度。

“越己者,恒越。”在青岛新一轮发展布局中,城阳正以五个“勇争先、作示范”重塑发展逻辑——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方位扩大内需、促进共同富裕上勇争先、作示范,推动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创新创意引领区、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先行区、胶东经济圈消费中心区、人文生态幸福家园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创造未来的前提是相信未来。城阳区当以创新为帆、科技为桨、产业为舵,奋力‘打头阵、当先锋’,朝着建设湾区都市活力城阳的目标稳驭行舟。”吕鹏说。

从“一业独大”到“四轮驱动”

记者:力求摆脱工业长期依赖轨道交通产业的困境,城阳制造业结构正由“一业独大”向“四轮驱动”迈进,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吕鹏:城阳工业基础雄厚,轨道交通作为支柱产业“一业独大”,生产了全国55%的高铁和20%的地铁,然而前两年市场遇冷,轨道交通产值下滑了三分之二,城阳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受到很大影响。去年以来,我们锚定“制造强区”战略目标,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动产业结构由轨道交通“一业独大”向轨道交通、集成电路、绿色能源、空天和低空“四轮驱动”全面转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轨道交通跃升能级。运营时速400公里全球最快高铁列车正式发布,轨道交通领域首个国家级计量测试中心获批,中车供应商管理评价中心落户,中车大数据中心建成使用,15个配套项目签约落地,入选全省首批支柱型雁阵集群。

集成电路刷新速度。物元半导体试验线量产、生产线主体完工,育豪半导体、杭氧大宗气站等20个项目落地。

绿色能源抢滩布局。鹏辉能源项目是青岛储能产业第一个百亿级项目,10万平方米电芯厂房主体已建成,是鹏辉目前国内最大、产能最高的单体厂房,正在调试设备,将于4月投产。锐嘉科新能源项目实现主体封顶,4月竣工验收。签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头部企业纤纳光电,建设兆瓦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业基地,将于6月开工。

投资130亿元的鹏辉能源项目。

空天和低空创新城阳模式。与民航局航科院达成战略合作,发布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硬核10条”,试飞试验场、概念验证平台、人才培养基地、大模型基地正式揭牌,青岛市低空经济检验检测基地落户。

同时,实数融合步伐加快,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竞争新优势、积蓄发展新动能。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企业167家、占全市26%,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自动化生产线达到143个,获评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区。市场化运营数据要素产业园,集聚翼方健数、中科星图等头部企业,数据产业链条、流通架构基本形成闭环,实现首例城市建设数据资产融资,获评省五星级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

“三高两核”支撑起先进制造业强区

记者: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今年,城阳如何承接全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夯实产业支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吕鹏:春节开工后,省委召开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市委召开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彰显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城阳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部署要求,精准对标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聚焦轨道交通、集成电路、绿色能源、空天和低空四条核心产业链,大力招引“三高两核”项目,不断集聚发展新动能。

轨道交通产业领域,争取落地国家铁路装备综合试验基地项目。该项目投资42亿元,对引进上下游项目,构建产业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集成电路产业领域,争取物元半导体生产线四季度量产,年内争取招引20个上下游项目。

绿色能源产业领域,年内计划落地35个绿色能源项目。投资130亿元的鹏辉能源,今年4月份量产;投资10亿元的杭州纤纳钙钛矿项目,单节钙钛矿市场占有率60%以上、量产转化效率17.4%,均为世界第一,计划6月底前拿地,明年一季度量产。另外,国电投的钙钛矿项目,6月份也将量产。

空天和低空产业领域,今年要把低空经济的试飞试验场、6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打开、争取中电科集团等国家级“链主”企业项目落地、低空大脑指挥系统4件事做实,把空天和低空产业链的四梁八柱立起来。

同时,围绕迈金智能骑行、北辰循环、安德烈·斯蒂尔等年销售收入在20亿至30亿元的小“链主”企业,招引上下游项目,做好产业生态。

青岛迈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试制工作区。

项目是发展的“根部”。没有好的营商环境,项目就无法落地生根,更不可能“枝繁叶茂”。今年2月份,我们新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十项重点举措,推出了“执法监督码”,争取把到企业执法的频次减少50%。深化企业诉求“一口进、一口出”,实现“诉求提报、企业服务、人才赋能”三大服务资源“一口获取、一口服务、闭环处办”,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记者:先进制造业以创新为核,围绕创新,城阳将怎样做文章?

吕鹏:我们将继续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勇争先、作示范,推动创新创意引领区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强化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智力人才“输出地”。

做强科创平台“主引擎”。启动哈工大(威海)青岛创新发展基地首开区建设,超前谋划卓越工程师学院、现代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成果转化和人才引育。规划建设哈工大“一校三区”产学研基地,有效嫁接“链主”企业、配套企业和专家团队,谋划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项目,赋能企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速导入中俄工科大学联盟科创资源,全方位强化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和建设一批科创平台,提升“从0到1”的创新策源能力。支持国创中心开展载运装备综合实验与系统试验验证技术等国家重大技术攻关。

育强科创企业“主力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青特、国恩等龙头企业加强产品研发,提升中试平台能力,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完善科创企业分层孵化、梯次培育体系,新增雏鹰、瞪羚、专精特新等高成长企业20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500家以上,持续保持全市领先。

建强科创生态“主阵地”。围绕新兴和未来产业,采取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方式,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示范,争取市级以上科技立项30个。积极发展耐心资本,设立“里程碑才赋硕果”基金,引导各类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全力推动城阳与青年人双向奔赴

记者: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关键,城阳将如何发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

吕鹏:青年人青睐的城市,才有朝气、有活力、有未来。2024年,我们以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为牵引,推动青年人与城市双向奔赴、彼此赋能。例如,以解决青年居住问题作为“留住青年”切入点,全力推进“青年人才社区”建设,打造短租、长租、购房三位一体的人才住房供给模式。目前,长租运营青年人才社区16处、4169间,已配租3723间、配租率89.3%,打造了全省标杆。

下一步,将以全方位的服务吸引青年人才、集聚青年人才。

实施青年人才“安居无忧”工程。在全市率先推行青年人才安家补贴“即申即享”试点,实现政策“智能兑付”“即申即享”。发放最高30万元人才专属购房券,打造21处青年人才驿站,提供7天免费入住及岗位推荐。计划推出3500间左右的青年长租公寓,持续为青年人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做优生活性服务业。开工建设不夜城二期、中锦信数字娱乐创新园等重点项目,全面建成东毛蟠桃园、方特游乐园。放大机场航站楼、白沙河等IP优势,持续办好中超联赛等节会赛事,推出更多网红打卡地。

同时,加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开展“青雁归巢”“招才引智名校行”系列活动,建设15分钟就业服务圈。

以优秀传统文化浇灌人文生态幸福家园

记者:城阳区创新推动文化“两创”在基层落地落实,赋能基层治理和群众幸福生活,今年还会有哪些新思路?

吕鹏:2023年以来,我们积极落实文化“两创”要求,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切入点,突出社区、学校两个重点领域,抓住“一老一小”两个关键群体,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社区,开展一节操、一堂课、一餐饭“三个一”活动,实现以文化人、化风成俗。进校园,开展午餐“光盘”行动,99所中小学“光盘率”90%以上,“小手拉大手”将光盘行动延伸到家庭餐桌。

文化“两创”工作,我们已经做了两年,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目前有13万名居民参与文化“两创”活动。随着文化“两创”的深入开展,社会综合治理的成效逐渐显现,党群干群关系更紧密了,家庭邻里关系更融洽了,社会风气更加向上向善了。2023年,获评市级以上道德模范33人、全市第一。2024年,2人入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1人当选“中国好人”。2024年,社区信访量较2022年活动之初下降46.7%,信访工作成绩连续两年全市第一。去年,我们作为县市区代表,分别在全国文明实践工作专题培训班及全省文化“两创”座谈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可以说,文化“两创”很好地赋能了基层善治,降低了基层治理成本。

城阳区以文化“两创”赋能基层德治善治。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物业管理和物业投诉是城市治理的一大难题,希望通过文化“两创”进物业,把物业投诉率降下来。二是希望通过文化“两创”平台,把中医生活化做得更实一些,让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有改善和提升。

记者:作为主城区,在提升功能品质方面,城阳将重点抓哪几方面工作,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吕鹏:2022年以来,城阳区迎难而上,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全力加快解决群众回迁难题,累计回迁社区42个,共有3.1万户、10万名居民喜迁新居。2025年,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持续发力,提升功能品质,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2022年以来,城阳区累计回迁社区42个,10万名居民喜迁新居。

让城市更加美好。按照“五脉五心”思路,加快白沙河片区建设,打造赵村港东首开区,整治提升白沙河,谋划教育医疗配套,推进特色文化街区等项目建设,扮靓白沙河“金腰带”。推进25个旧村改造,力争10个社区抓阄分房,完善道路、污水、供热等基础设施,扩大高品质住宅供给。

让乡村更加富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创建2个和美乡村,培育4个清洁村庄样板带,提升村、田、山、林面貌。从4个维度建设山色峪片区,巩固东毛西毛片区,打造都市现代型乡村振兴片区。

让服务更加优质。依托教育平台提升教研教学水平,打造市区级初中强校,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打造职业教育高地。加快4个医疗项目建设,健全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

让保障更加温暖。开展精准参保扩面,落实省医保待遇清单,提升居民门诊统筹报销比例,降低职工医保报销起付标准。加快康养项目建设,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拓展社会救助模式,深化“小桔灯”社会救助品牌效应。(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锡复春 周伟)

青岛日报2025年4月3日1版

青岛日报2025年4月3日3版

责任编辑:程雪涵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