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青岛创新推进河湖长湾长联手共治

原创 2025-04-08 06:36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青岛创新推进河湖长湾长联手共治,4500余名河湖长、117名湾长以水为笔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

李村河水清岸绿,灵山湾鱼鸥翔集,浮山公园绿道环绕……徜徉在碧海蓝天、绿水青山之间,能深刻感受到青岛的生态魅力。

人间最美四月天,李村河开启“美颜”模式,河边步道成踏青赏花好去处。杨志文 摄

在青岛,466条大小河流纵横交织,497座湖库星罗棋布;陆地之外,905.2公里的漫长海岸线上,分布着49个海湾,海洋资源丰厚优渥。从在全省率先实行河湖长制,到在全国率先推行湾长制,青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抓住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这一“牛鼻子”,通过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治理体系顶层设计和系统变革,实现陆海统筹、河海共治,将良好的水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努力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格局。

青岛河海相依,正是有了全市万千河长、湖长、湾长的齐抓共管,才有了山青、水秀、湾美。李村河被评为全国美丽河湖,灵山湾、崂山湾分获国家、省级美丽海湾称号。治水还需久久为功,今年青岛将以河湖长制、湾长制为抓手,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实现河海共治和长治,全力打造陆海统筹生态保护先行区,以生态环境的“含绿量”推动经济发展的“含金量”。

4500余名河湖长守护一汪碧水

乘坐飞机俯视青岛大地,大沽河如同一条舞动的银练贯通南北,至胶州湾奔流入海,成为空港入青第一景。经过多年治理和管理维护,大沽河从多年前常态断流、干枯寂静的河道,到如今成为生机盎然、游人接踵的省级美丽幸福河湖。

正是河长制湖长制的推行,让全长179.9公里、横跨多个区市的大沽河在治水上找到了破解“九龙治水”困局的密码,有了如今的蜕变。

2017年,青岛率先在省内实行河长制湖长制,建立起了市、区(市)、镇(街)、村(社区)四级河湖长组织体系,数千名河湖长走马上任,巡河护河成为各级河长的第一要务,解决了河湖管理保护“最后一公里”问题。

“治水靠一个部门、一项措施,单打独斗肯定不行。”市水务管理局河湖管理处处长丁正孟说,大沽河以河长制为统领,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大力推进河湖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调的治水合力。

河长制促进“河长治”,这种合力不只体现在大沽河治理中。青岛把河湖长制实施列入对各区(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构建了主体明确、职能清晰、体制顺畅、运行规范的河湖管理机制。按照属地管理要求,逐河段落实了河湖管护主体,明确了管护责任,还专门配备了河湖管理员,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

各位河长湖长上岗履职,积极探索青岛特色的治水“良方”,“一河一策”精准施治;以“智慧河湖”拓平台,探索河湖管护新模式……很多河湖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

8年来,从建章立制、责任到人,到重拳治乱、改善面貌,再到标本兼治、打造幸福河湖,全市河湖管理实现了三级跃升。目前青岛有四级河长湖长4558人,“民间(义务)河长”1061人、志愿者队伍1376人,数千名护河大军足迹遍布河、湖、水库。2024年,各级河湖长巡河25万余次,发现、解决各类河湖突出问题955处。

随着河湖长制的全面深入推行,青岛河湖大变样——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11个国省控河道断面全面达标,18处城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创建了31条(段)省级美丽幸福河湖,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河湖景象逐步显现。

今年,青岛将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完善基层河湖长“抓镇(街)促村(社区)”考评机制,年内创建不少于3条省级美丽幸福河湖和1条省级效益河湖标杆建设。同时将聚焦国控重点河湖,科学谋划工程项目,整合各类资源,探索有效路径,全力争取全国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试点示范城市。

在全国率先推行湾长制

每逢节假日,到灵山湾游玩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对于灵山湾镇街级湾长徐强而言,到了旅游旺季更是他的巡湾忙季。在巡湾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他都可以通过App上传到西海岸新区湾长制办公室,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在后台进行分办。

湾长制打破了部门之间的隔离,各部门联防联控大大提升了治理效能。新工作制度下,湾长与河长结成了最密切的工作搭档,双方建立了入海河流超标预警机制,接力监测和巡查入海河流水质,实现了灵山湾7条入湾河流水质全部达标。

清理拆除养殖设施,治理河道,整治入海排污口……在系统治理下,灵山湾实现了从海滩侵蚀到岸绿湾美、从杂污横流到鱼鸥翔集的华丽转身。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从生态宏观上讲,河海相通,山水相连,河道和海洋“唇齿相依、唇亡齿寒”。海湾是近岸海域具有代表性的地理单元,是生态保护的重地、休闲旅游的胜地和经济发展的高地。作为全国首个推行湾长制的城市,青岛构建起市、区、镇三级湾长体系,设置了117名湾长,将49个海湾纳入精细化管理。

湾长制的推行也让“陆海统筹、河海兼顾”照进现实,打响了一场场河与海、水与岸的攻坚战。通过加强入海河流水质监测,开展全市6174个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统筹推进陆源污染治理,严控陆海衔接区域环境污染,推动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等,实现从陆源污染到海洋生态的全链条治理。由此带来的,是青岛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目前,全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保持在99%。

今年青岛将全力推进国家美丽海湾创建目标,实施崂山湾、西岸前海湾区美丽海湾建设工程,争创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统筹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持续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

从“河畅水清”到“湾美滩净”,青岛一体推进河湖长制、湾长制,共同守护绿水青山,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青岛日报2025年4月8日1版

责任编辑:岳文燕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