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海大号”海洋科学调查船因所属企业涉及债务诉讼,由青岛海事法院查封。考虑到该船舶的科研价值,青岛海事法院在相应案件执行中并未采取司法拍卖偿还债务的传统方法,而是努力寻求一个既能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又能让科考船重新起航的机会。当一家国企平台向“海大号”抛出橄榄枝后,执行法官历时半年,促成多个案涉方达成执行和解。4月8日,闲置近4年的“海大号”从船舶修造厂的坞道缓缓驶出,4月14日清晨再次正式入列,踏上崭新征程。该案通过“善意执行”的方式,破解兼顾民企债务与科研资源保全难题,是海事司法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体现,彰显了青岛海事法院对涉民企执行工作的高度重视。
“海大号”科考船。青岛海事法院供图
国企平台助力“海大号”重生
据公开资料显示,“海大号”海洋科学调查船于2013年服役,排水量2650吨,甲板作业空间高达520平方米,可从容摆放8个标准集装箱实验室或海洋调查科考设备集装箱。这是一艘专门用于海洋地质资源探索而建造的船舶。
“海大号”科考船。青岛海事法院供图
过去几年,由于经营不善,“海大号”所属企业陷入债务危机,涉及船员工资、加油款、保险费、船舶修理费用等11个司法案件接踵而至,债务总额超过800万元。该船也被青岛海事法院依法扣押。“考虑到‘海大号’在现代海洋科研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后续处理将直接影响国家近海海洋地质调查等方面的科研力量。而民营企业作为推动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不能因为暂时债务就失去了市场活力。”青岛海事法院执行局干警樊明清表示,由此,青岛海事法院将涉及该船的执行案件进行了统一部署安排,在相应案件执行中并未采取司法拍卖偿还债务的传统方法,而是努力寻求一个既能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实现,又能帮助民营企业摆脱困境的合适机会。
恰好,因海洋开发需要,一家国企平台向“海大号”投来橄榄枝。经过多方不懈努力,4月8日,闲置近4年的“海大号”在夜色中,从船舶修造厂的坞道缓缓驶入大海。
爬雪窝、趟泥潭破解执行难题
樊明清介绍,涉“海大号”相关债务总额超过800万元,因闲置时间较长,船舶维修保养至满足出海航行条件还需支付近200万元修理费。该国企平台虽有接盘意愿,但“海大号”背负的沉重债务让其犹豫不决:“我们付了钱,船走不了怎么办?”几方当事人的沟通一直没有进展。
青岛海事法院促成案涉多方达成执行和解。
法院在了解相关情况后,联系了国企平台,与其保持常态交流;与此同时,不断敦促“海大号”所属企业与相关涉案11家债权人进行协商。在执行法官的调解下,历经半年努力,最后一个债权人最终在清明假期同意了执行和解协议。“海大号”涉及相关11起案件的顺利执结,让其摆脱束缚重获新生。
“海大号”科考船船舱。
由于青岛海事法院管辖特点,涉案标的物多是船舶,这些船舶分布在山东各个海域。15日记者在青岛海事法院采访时,执行干警几乎“全不在家”。樊明清说:“周一出差、周五回是常态。目前青岛海事法院三个执行团队分别聚焦威海、烟台日照和潍坊东营。有一次下雪,执行干警去荣成一个渔村扣船,这个村子背靠大山、面向大海,当时雪深到膝盖,进村的路坡多,没法开车,只能步行,执行干警进村走了近3个小时。有一次去厦门扣一艘挖泥船,该船停在一个泥潭港湾里,车进不去,执行干警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船。”
“我们出海查人找物是家常便饭,比如赴长岛执行,完全受制于天气条件,万一起风,岛屿之间的轮渡停航,便只能住在岛上。入冬威海和烟台下雪,会有执行干警被困在路上……” 樊明清向记者讲述执行故事,从海南岛到新疆都留下了他们的脚步。最新数据显示,青岛海事法院第一季度执行到位率和执行完毕率两项核心指标均超过70%。
两年近百艘船舶找到“婆家”
打开法拍平台,青岛海事法院的司法拍卖成绩相当亮眼。今年2月上拍的一对渔船评估价594万元,最终以744.3万元成交;一对渔船以281万元上拍,以429.4万元成交,高出评估价78万元;一对渔船评估价257.5万元,经7人101轮竞拍,最终以517万元成交;一艘货轮评估价347.8万元,经80轮竞拍以414.2万元成交……司法拍卖成交价高于评估价,甚至翻番的情况在“船舶法拍圈”十分常见。除了货轮外,千万级的渔船也不缺买家,去年4月连续拍出1500余万元的远洋渔船6艘。
除了大型渔船,小船也很受欢迎,一艘评估价4.9万元的渔船,经96次出价,最终以9.1万元成交。青岛海事法院执行局负责人吕延铭表示,船舶司法拍卖,竞拍者看重的并非是船舶本身,而是船舶所具有的捕捞指标许可。渔业捕捞许可证明确写明渔船可以作业的海域和渔具规格,有的渔船溢价率高,竞拍者往往就是看中了渔船背后的渔业资源。
2023年-2024年,青岛海事法院上拍各类船舶83次,上拍船舶数量超过百艘,其中渔船71艘,在实际海洋渔业生产中,同样的渔船、同样的捕捞条件,有的船老大盈利,有的则亏损。船舶司法拍卖虽然是强制执行程序,但客观看来,促成了海洋渔业资源有序、合理的流通。
“船舶司法拍卖受欢迎,溢价率高,这一定意义上是件好事。一艘船往往有二三十个债权人登记,所拍价款高便能为被执行人偿还更多债务。超过执行金额的款项会退还给被执行人,这对被执行人也是一件好事。”吕延铭表示,与此同时,司法拍卖对被执行人具有一定震慑力,有的被执行人眼看船舶要上拍了,打破其最后的侥幸心理,促使他尽快到法院履行判决,促成案结事了。(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记者 陈小川)
责任编辑:吕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