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千山峰会:崂山发出诚挚邀请,5个院士项目签约入驻院士智谷




青岛日报2020年12月5日3版



2020千山峰会上,举行院士智谷入驻项目签约仪式。

12月4日上午,在崂山区举办的2020千山峰会上,“VOCs治理设备可靠性运行及智能管控解决方案项目”“环境气象激光雷达产业化项目”等5个院士项目签约入驻崂山区院士智谷,5个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签约入驻千山高创园。这些项目落地后,将依托高层次人才的引领和带动,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主导产业链式集群发展,推动崂山产业转型升级。为更好地服务崂山区人才,峰会活动中还相继启动了崂山人才联盟,发布“崂山人才汇”大数据平台,千山学院同时揭牌。

据了解,近3年来,崂山区每年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00个以上,累计引进高端人才引领的研发机构和产业项目30余个。集聚了海尔、海信、特锐德、汉缆等一批中外知名企业,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2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96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8.6%。成功培育出日日顺、聚好看等5家独角兽企业,占全市独角兽企业总数的83.3%。

“展望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爱才、惜才、敬才、用才,拿出一流的政策、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推动人才、产业、资本在崂山互动耦合、加速蝶变。我们诚挚地邀请各位专家、企业家继续关注崂山、拥抱崂山,共享再次创业的空前机遇,共创无限可能的美好明天。”崂山区委书记孙海生在峰会中向高层次人才发出诚挚的邀请。

5个院士项目签约入驻院士智谷

“此次共有5个院士项目进驻院士智谷,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院士智谷运营方——青岛巨峰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园将为这些院士项目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助力院士研发成果顺利转化。

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在崂山区注册成立,这家由中国海洋大学及中科院安光所激光雷达研究团队共同发起的企业,主要提供大气及海洋遥感激光雷达的研发、制造和技术服务,为智慧气象、环保监测、风电新能源、航空等领域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激光雷达传感器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公司总经理李荣忠介绍,公司的产品已经成功应用于“一带一路”激光雷达沙尘立体监测网、2022年北京冬奥会测试赛等重大项目。此次引入中科院安光所刘文清院士项目,将进一步拓展企业在环境气象立体监测领域的产品技术水平,帮助企业构建环境立体监测网络。

青岛英利达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的“VOCs治理设备可靠性运行及智能管控解决方案项目”入驻院士智谷,公司董事长孟宪武介绍,该项目是关于VOC废弃治理的相关解决方案,主要应用在石油石化板块。“企业成立后,将把院士技术转化成市场产品,未来发展成熟后,计划冲击资本市场。”

创新服务为人才提供最优发展环境

人才生态环境,是激发人才活力的关键因素。

在本次峰会中,由崂山区打造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联盟”正式成立,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形成涵盖招才引智、孵化载体、金融投资、法律政策、培训咨询的一站式、全周期服务联盟。

据悉,人才创新创业生态联盟汇集崂山区驻区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组织,以及法律咨询、运营管理、猎头服务等社会机构,组成各类资源共融共享的组织。建设专业化引才、平台化聚才、市场化用才、生态化留才的人才发展环境和流动顺畅、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队伍体系。

本次峰会中,“崂山人才汇”大数据平台发布。

该平台包括“一平台、两库、多应用模式”。“一平台”是指搭建政府、企业、人才、人力资源机构的共享互动平台;“两库”是“人才现状数据库”和“产才需求数据库”,库内汇集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多维度信息数据,可精准显示全区人才构成以及人才需求状况,科学分析人才变化趋势,为精准服务人才、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多应用模式”即通过移动端、PC端、大数据看板、信息推送、线上对接等多应用模式来实现,将崂山区人才数据进行汇集并科学加工分类,所有主体都可以依托平台进行政策查询,实现政策找人才、政策找企业。

崂山区重点打造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联盟以及“崂山人才汇”大数据平台将全口径整合市场、高校科研院所、社会机构和政府各类要素、资源,为人才创新创业打造全周期的生态服务链条,为各类人才赋能,助力高层次人才项目在崂山落地孵化。

千山模式2.0版发挥人才倍增效应

2017年,首届创新企业家专委会年会在崂山拉开帷幕,崂山区探索“人才+产业+资本”的招才引智模式创新打造的“千山品牌”应运而生。3年来,崂山区通过“千山品牌”打造招才引智的“新高地”,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发展路径,以新理念、新平台、新机制着力构建人才强区新格局,推动人才资源成为崂山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人才+技术+产业+资本+服务”的招才引智“千山模式”2.0版,让崂山区成为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

据介绍,崂山区坚持“引进一个人才、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理念,全力汇聚高层次人才,目前,全区已集聚两院院士及外聘院士45人、国家高层次人才78人、泰山学者及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21人。汇集了中科院青能所等高层次科研院所13个,2020年新培育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26家。

崂山区助推人才项目从单一引进向科产才深度交互转变,实现科产才深度融合,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目前,着力打造的“一体两翼”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中,每个产业都由院士领衔进行源头创新、龙头企业支撑带动,山东能源研究院、中科曙光全球研发总部、歌尔全球研发总部等具有生态价值的重点项目的引进与建设,更是延展了产业生态的张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 萌 通讯员 田晓旭 张绪霞)

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聚焦“双循环”

互联网风口上的“崂山机遇”

千山峰会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现场。

在新冠肺炎疫情深度冲击世界经济的大背景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顺势而为的战略举措。在新发展格局中,青岛既是内外双循环的“双节点”,又是国内东西南北大循环的“双节点”。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下的新型基础设施,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的一条良好途径,更是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青岛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那么,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新发展格局中作出更大贡献?与会嘉宾围绕人才、技术、资金、产业等方面各抒己见。

“我的理解是,工业互联网促进‘双循环’的前提是实体经济的发展。因为工业互联网本身就是促进实体经济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通过工业互联网,我们可以真正实现全流程、全要素、全价值链的互联互通,实现从技术到整个供应链的快速匹配,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区域总经理官祥臻说,疫情对制造业挑战非常大,而海尔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了从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的转型,源于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赋能,海尔收购的海外白色家电业务,业绩不但没有下滑,反而实现双位数增长,还实现了利润翻番。

官祥臻说,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并不单纯依靠技术,更需要打造一个生态体系,要有技术支撑、产业链支撑、人才支撑、资金支撑,还需要政府提供各种保障。卡奥斯作为崂山一个本土出生、本土生长起来的平台,要在崂山建设全球创新、孵化、赋能中心。

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院长李庆党说,崂山在高新技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做了很好的布局。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在崂山,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也在崂山,布局工业互联网高层次人才发展需求。中德科技学院直接和德国各种名校对接,把欧洲最先进的技术、理念、管理方式、资本,对接到青岛和崂山。以人才为导向、以高校科研单位聚集区为教育集群或产业集群,把人与产业、数字化与实体融合起来,实现内外循环,崂山具备前景。

江苏省高档数控机床及成套装备创新中心主任夏志杰举了一个工业互联网在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中的应用例子,以此展现其对生产效率和企业利润的提升。拿手机摄像头的生产来说,随着订单的增加,企业的产能跟不上,传统办法是新建厂房和生产线,而进行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后,还是原来的生产线数量,但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了15%到20%,降低成本大约1亿元。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赵宇波认为,工业互联网是对产业体系、政策体系的重构。抓住重构这样的关键字,产业才会发展起来。

资本与工业互联网“共舞”至关重要。清晨资本董事长孙玉亮认为,崂山区有金家岭金融聚集区,是青岛市、山东省乃至中国北方的金融高地,推动工业互联网与资本结合,让更多资本投入工业互联网、拥抱工业互联网,是崂山的优势所在。同时,要发展平台企业,要让平台落在青岛、落在崂山。(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 伟 邢志峰)

专家创业创新分享会:智慧分享带来新思考

12月4日,在千山峰会主论坛的专家创业创新分享会上,汇聚了多位行业科学家、创新创业公司负责人、人才服务管理行业者进行专题演讲。从展望“第三脑”时代、回溯传感器技术的流变、展示独角兽企业调查报告,到重申“人是唯一边界”的创业初心,智慧分享为与会嘉宾带来了全新的思考与启示。

陈世卿:“第三脑”时代即将来临



陈世卿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陈世卿作为超级计算、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带来“超级计算机”的专题演讲。他介绍,在文明发展史中,人类不断创新生产工具,本质上是在拓展自己的身体机能:望远镜、显微镜延伸视觉功能;汽车、高铁、飞机延伸行走能力……但较难被延伸的,是思考器官——人脑。

陈世卿表示,延伸人脑,创造大、小脑之外的“第三脑”,需要赋予计算机强大的功能。人脑+人工智能后,超级计算机的研发将使人类发展进入新阶段。结合其他新技术,“超算”可以应用于多种场景。“总结来说,就是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脑科学+AI+网格边缘超算的应用场景。”

陈世卿认为,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广阔,包含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能源、智能文创、智能农业等。在商用领域,如3D、8K、每秒120帧最高技术水平的电影制作中,已需10台以上的“超算”参与制作、播放;在民用领域,以老年痴呆症非介入式早期检测与治疗为例,“‘超算’可以对脑视觉神经进行研究分析,在一个人还没丧失记忆时,就利用新开发的精密仪器早期检测出脑认知功能下降,进行非药物的物理干预,以提升个人生活品质。”

杨宏愿:从IC到MEMS,机器越来越“人性”



杨宏愿

来自苏州的敏芯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外地参会企业代表,公司副总经理杨宏愿进行了MEMS(微机电系统)产业链专题演讲。

杨宏愿介绍,传感器产业是半导体行业的重要分支,负责将“感知”能力赋予机器。从IC(集成电路)到MEMS,传感器产业不断更新迭代,慢慢将“人脑子里思考的东西”放入系统之中,而不只是让机器重复、机械地执行简单程序。人机互动更加和谐、高效。

“追溯历史,电子管时代的传感器外形粗糙笨重;集成电路时代的传感器进入瓶颈,机器就像一个脑子小、手脚笨重的人;而MEMS传感器的特点就是速度快、感知微型化。” 杨宏愿表示,让机器更加智能,需要给现有机械补充细微、类人的感知能力,赋予其“眼睛”“鼻子”“嘴巴”,而这些都有赖于MEMS传感器的使用普及。

杨宏愿介绍,MEMS在全球的应用趋势经历了一个下沉过程:上世纪60年代最早用于国防、军工领域,80年代下沉到汽车电子行业,90年代下沉到医疗电子行业,2000年下沉到消费电子行业,2010年之后进入物联网、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多元民用时代,“更新迭代还会越来越快。”

陈刚:人是唯一的边界



陈 刚

青岛蔚蓝生物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本地企业参会代表,公司总裁陈刚分享了“人是唯一的边界”专题演讲。他说,创业企业常常面临各种各样“人”的问题,综合起来就是:招人难、用人难、留人难。

在“招人难”方面,陈刚认为,创业者应当学会“放下身段”,用各种方法吸引人才,包括技术入股等等;在“用人难”方面,企业对于高精尖人才,应当实行“轻管理”,用良好的环境和待遇调动人才本身的工作积极性;在“留人难”方面,他认为,“赋能”是平台存活的唯一理由。一个好的平台不仅能够对外创造经济价值,对内也应当为员工创造价值。例如组织培训提高员工专业能力,帮助解决工作之外的生活问题等等。“总体上,我们认为对人才最大的尊重就是给予他们足够的经济回报。”

张旭:人才型创业公司知识重要性凸显



张 旭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创委会副主任张旭在分享会上提到,当下,投资、招商和产业生态建设呈现一体化趋势,当中又可以细分为三个趋势:一是未来的私募股权投资将呈现细分领域专业化,二是以投资为杠杆的产业聚集和产业生态建设愈发普遍,三是以“管理”为核心的创新孵化赋能加速器建设加快脚步。

“三个趋势带给创业公司不小影响,人员和公司结构随之变化。”张旭说,“‘优秀的团队’原先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必须具象为‘强大的产业化背景’,才能生存。而原先各行业公司随‘高技术壁垒’过渡到‘技术突破+资源整合’,最后过渡到‘技术平台突破’,形成自己的综合创新平台,之后才有业务的良好延伸。”(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罗 震)

责任编辑:孙丽荣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