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T精英到“杏福”领路人 一位新农人的十年耕耘路
张国强跨界逐梦,用实干闯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在崂山水库南岸郁郁葱葱的果园里,身着统一工装的农民正操作着自走式除草机,滴灌系统在阳光下折射出细密水珠。这片充满科技感的现代农业基地,见证着前IT工程师张国强跨界转型的第十个年头。从海尔集团的IT部门到崂山水库南岸的蜜杏园,这位“80后”创业者用十年时光,在土地里书写出别样精彩。
张国强(左)指导农户管理果树。
跨界逐梦:
寻找心中的“杏花源”
2014年,当都市现代农业热潮初起,在海尔集团从事IT工作的张国强做出惊人决定——承包崂山水库南岸响石村的果园,成立山色峪蜜杏专业合作社。这个看似冲动的选择,源自他遍访崂山时的发现。“创业初期,我奔波于崂山每一处山涧、果园,对比评鉴当地原生农产品,物色合适的种植基地。终于在崂山水库南岸的响石村品尝到了当地产出的蜜杏,在品相和口感上都颠覆了我对杏这种水果的认知。”
十年间,这片果园不断发展壮大,除了崂山蜜杏,还陆续推出威海维纳斯苹果、莱西蜜梨、海阳网纹瓜、莱阳蜜桃、胶州蓝莓、五莲芋头、马家沟芹菜等数十种农产品单品,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2019年张国强被评为“乡村之星”,2020年崂山蜜杏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市级示范合作社。
标准化革命:
让农业成为体面事业
种植蜜杏并不难,难的是种出品质一致、质量安全、商品性好的产品。张国强深谙品质才是核心竞争力。为了打造品质一流的高端品牌,他四处考察取经,学习果树标准化种植技术,摸索出一套成熟可行的技术规程,手把手教给农民,并在“基地+合作社+农户”框架内逐步推广。目前公司生产和采购的农产品已全部实现生产标准化。
“针对当前果园劳动力短缺、年轻人不愿干农活的现状,我们的种植基地配套了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农民穿着统一的工作服从事田间管理,配套了自走除草机、喷滴灌设备等先进设备,让年轻人打心底喜欢这份工作。”
“包装哥”的生意经:
每颗果实都有身价
在行业内,张国强有个响当当的外号叫“包装哥”。在他看来,具有吸引力的包装设计,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也能提升品牌的辨识度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每一款产品的包装我们都没少下功夫。从材质到配色再到字体,每一个细节都精心雕琢。比如杏果实有绒毛,不易存储,纸箱材质最适合。果实大小有差异,但品质并无差别,我们就进行了4级分选。高端消费者一般喜欢大号,社区团购和普通消费者喜欢中号,分级不仅提高了产品价格,也针对不同消费需求卖掉了所有产品。”这套“分级定价”的策略,既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又实现零库存销售。
共享田园:
都市人的“云上农场”
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在拥挤都市的人们对田园生活越来越向往。针对这种需求,张国强在农场创新开辟了“共享菜园”板块。市民认领菜园,农场提供种子、肥料、农具、水源等基础服务,以及土壤改良、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农场还配有可视化监控,让“园主”不必奔波,就可随时了解菜园情况,做“云上农场主”。想要更省心,农场还提供半托管、全托管服务管理菜园,果蔬成熟后,还可以直接邮寄到家。
“市民认领6平方米的‘一厘田’,就能体验劳动的乐趣、收获的喜悦,又不必经历太多耕种的艰辛。如果认领66平方米的‘一分田’,就成了阔绰的‘大户’农场主了!我们从去年开始推出‘共享菜园’。第一期菜地共24块小菜园,不到半个月就被一抢而光,如今,四期菜地已全部有主。”张国强说。
联农共富:
十年带出乡村振兴样本
张国强从创业起步的第一天,就把企业的命运和合作地以及周边农村、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秉持联农带农的发展理念,尽最大努力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农民就业和社区集体增收。从崂山水库南岸自有基地到北岸合作社基地、以及少山、北宅、棉花等蜜杏主产区,每年的农产品采购量130多万斤,当地果农平均增收25%。在种植、养护、采摘、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带动200余名当地村民务工就业,获得了稳定的工资收入。“此外,我们租用山色峪、新民等社区集体厂房建设水果加工点,每年租赁费近100万元,带动了社区集体增收。”
如今,“飨实”蜜杏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已不亚于新疆小白杏品牌,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出口到东南亚,销售渠道包括盒马鲜生、华润OLE等各大高端连锁超市,以及全国一二级批发市场和高端社群、自媒体电商和微商等,已经做到线上线下全覆盖。从IT工程师到新农人,张国强用十年时间证明,当现代科技邂逅传统农业,激荡出的不仅是产业升级的火花,更是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记者 高静文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