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青岛这些隐藏的“种子赛道”,正处于“爆发”前夜

原创 2025-05-06 10:36
图片

有态度的思想者
在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的当下,城市的产业竞争力从何而来?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不同地区的发展基础不同,“发力点”也不同。眼下,青岛正以“10+1”产业为“主攻方向”,打造创新型产业体系。

在这些主产业之下,包括磁存储芯片、合成生物、非晶合金等多个细分领域,技术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市场刚刚起步但前景广阔。无论是在技术研发,还是在核心企业培育上,青岛的这些“种子赛道”都具备了“非对称优势”,处于产业“爆发”的前夜。

可以预见,随着这些细分产业的快速成长,它们将成为青岛创新型产业体系中的重要新增长极。

01



“爆点”磁存储芯片

洞察产业需求,提升先导产业引领力,青岛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作为先导产业进行布局。而在这两个大产业中,磁存储芯片这一细分赛道,有望成为青岛的率先“引爆点”。

属于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的磁存储芯片,断电时储存数据不会丢失,且耗能较低、读写速度快,在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前景广阔。作为我国起步较晚,高端器件还依赖进口新产业,青岛通过前期布局,磁存储芯片从源头创新到产业落地的链条已经初步具备。

从源头创新入手,北航青岛微电子创新技术研究院已建成市级磁传感芯片公共研发平台、磁传感芯片重点实验室、微纳电子与测试设备工程研究中心、磁传感芯片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研究院孵化的致真精密仪器(青岛)有限公司,已研发出系列国内首台套磁性芯片领域关键测试设备。

近年来,由青岛海洋投资集团和致真存储(北京)联合成立的青岛海存微电子有限公司,已分两期在西海岸新区建设8英寸、12英寸MRAM(磁阻随机存取存储器)生产线及研发中心,总投资28.5亿元。

图片

致真精密仪器(青岛)有限公司

随着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前端产业对存储器的计算速度和算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磁存储芯片兼容度高,使得存储器能够嵌入到处理芯片中,从而大幅提升AI计算的算力。新的应用场景,催生了市场对磁存储芯片更广泛需求。

面向未来,随着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各类要素资源不断汇聚青岛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磁性芯片制造基地。

02



产业完善的合成生物
在青岛“10+1”产业体系中,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绿色能源、智能装备是重点发展的5个新兴产业。在这些产业之下,有无数细分产业领域,哪一条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赛道?青岛的合成生物产业正是其中之一。

合成生物被视为继“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是全球生物技术领域的最前沿。

通俗来说,合成生物就是让一个个细胞成为“超级工厂”,在定向改造后,源源不断生产特定的物质。近年来,合成生物技术逐渐在医疗、化工、食品、农业、消费品等终端领域应用。

根据麦肯锡预测,在2030年至2040年期间,合成生物技术每年将为全球带来2万亿至4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效益。面对这个引发全球投资热潮的新风口,青岛的布局已经初步完善。

在基础研究领域,有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院所。

图片

青岛能源所微生物制造工程中心实验室

在产业链条方面,上游工具层,青岛有龙头企业华大基因,可提供高通量DNA测序、合成等技术服务;中游平台层,星赛生物研发的国内首台流式拉曼分选仪器可为细胞工厂的建立提供自动化筛选;下游应用层,有国内工业酶龙头企业蔚蓝生物、亚洲主要硫酸软骨素生产企业美泰科技、芝诺生物、恒鲁生物、福瑞达等。

据青岛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的产业报告,在自动化设计工具、底盘细胞改造、细胞工厂、基因编辑、发酵工艺等关键领域,青岛合成生物产业仍需强化技术攻关,提升生物制造能级。

03



国内领先的非晶合金
打造“10+1”产业体系,青岛明确提质发展3个优势产业:智能家电、高端化工与新材料和现代轻工。这3个产业规模都在千亿级,是青岛的“家底”,也是孵化新产业、形成新质态的关键。

但毋庸讳言,这些优势产业的市场环境已经是一片“红海”,充分竞争之下,行业面临市场需求饱和、同质化竞争等困境。因此,更需要以创新为引领,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上下功夫,在提升价值链中寻求行业新增长点,重塑行业优势。

在高端化工与新材料产业中,非晶合金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非晶合金是采用急速冷却技术,将含铁、硅、硼等元素的合金熔液以每秒百万度的速度快速冷却后得到的带材,具有优异的导磁导电性、耐高温腐蚀、节能环保等特性,主要应用于配电变压器领域。

率先布局,青岛在非晶合金生产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云路股份作为该领域的领军企业,自主研发并掌握了包括小流量熔体精密连铸技术、极端冷凝控制技术、高温电磁氧化冶金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建有国内唯一单线产能万吨级的非晶带材生产线,其非晶合金材料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产业衔接紧密、应用空间广阔也是青岛在该领域的优势。比如,云路股份与中车四方合作,就实现全球首创将非晶合金材料应用于高速磁悬浮牵引关键设备上。

当前,新能源汽车中非晶电机应用明显加速,为非晶合金带材发展带来发展机遇。系列报告建议,青岛进一步支持非晶合金在智能充电设备、新能源汽车电机、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扩大应用市场,为产业找寻新的增长点。

众多前景广阔的“种子赛道”,构成了青岛“10+1”产业体系中未来产业的基础。聚焦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空间等未来产业,青岛还在推动技术相对成熟的太赫兹、海洋电子信息、深海开发、空天信息等产业在较短时间实现快速增长,尚在培育期的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先进半导体材料、卫星互联网等中长期内成为新兴产业中坚力量,积极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记者|耿婷婷     编辑|赵笛
制作|宋尉嘉‍‍

图片


0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