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形势下,青岛再次受到国家政策的“照拂”。
4月11日,国务院批复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包括青岛在内的9个城市入选。
这是一个含金量非常高的试点。
服务业扩大开放,最早的试点开始于2015年的北京,且只有这一座城市。北京试点6年后,才迎来首次扩容:2021年4月,天津、上海、海南、重庆4地加入,形成“1+4”格局。
2022年,试点城市第二次扩围,沈阳、南京、杭州、武汉、广州、成都入围,全国范围内试点单位增至11个。
之前的试点区域,除了直辖市和海南,其他都是省会城市。
本次入围城市,进一步延伸到大连市、宁波市、厦门市、青岛市、深圳市等5个计划单列市。
面对美国烂施关税以及贸易摩擦,商品的“走出去”难免受到冲击。此时,增加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城市,一方面彰显中国开放的姿态,另一方面也是对冲关税等壁垒带来的冲击。
值得一提的是,国务院在批复中提及了6个字:大胆试、大胆闯。足见国家层面对试点城市的态度和期望。
对于城市而言,不仅会获得政策红利和很多审批自主权,还是一次产业升级的大机遇。
2024年,青岛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0495.5亿元。随着开放步伐的加大,青岛服务业的结构和产值有望迈上新的台阶。
1
服务业扩大开放,对多个沿海城市来说,是一场及时雨。毕竟,多年来东部城市对外贸的依赖度高。
外贸依存度,通常以“进出口总额/GDP”来测算,数据越高,依存度越高。
2024年,青岛货物进出口规模突破9000亿元,规模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5位;出口首次突破5000亿元、增长12%。以此计算,青岛对外贸的依赖度为54%。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19位。
而且,这两年青岛的进出口屡创新高。2024年,增幅高于全国、全省4.9个百分点。
站在高位,意味着现行环境中面临的挑战会很大。
数据显示,青岛前五大贸易市场为东盟、欧盟、美国、韩国、日本,进出口额分别为1543.3亿元、1092亿元、962.6亿元、671.7亿元、618.7亿元。
单从数据看,美国发起关税战后,将影响青岛近千亿的进出口贸易,占总盘的10%左右,这还不算该数字在其他产业的传导。
所以,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步伐,释放制度的红利,在此时尤为关键。
要知道,去年《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发布后,中国已全面取消了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的限制措施。
下一个开放的风口,就是目前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服务业。之前,服务业扩大开放之所以步伐没那么快,是因为涉及法律、文化、安全等多方面的考量。经过多年试点,相信已有相对成熟的经验。
2
服务业开放,会对城市带来哪些机会?
这从第一个试点城市北京身上能找到答案。在获批试点后,北京发布了总体试点方案,从科学技术服务领域、互联网和信息服务领域、文化教育服务领域、金融服务领域、商务和旅游服务领域、健康医疗服务领域、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等7个方面扩大开放。
到了2020年,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北京的2.0版试点方案获批,其中包含多个相关产业开放的重磅内容——
支持社会资本在京设立并主导运营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支持外资投资机构参与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境外投资试点
支持外商独资企业申请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开展股权投资和资产管理业务,符合条件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可申请转为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优先在北京市允许跨国公司设立外商独资财务公司。
向外资开放国内互联网虚拟专用网业务(外资股比不超过50%),吸引海外电信运营商通过设立合资公司,为在京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国内互联网虚拟专用网业务。
允许北京市实施对金融等服务领域国际执业资格的认可。
由于中国庞大的市场,这些领域的开放,为外资提供了“专属”通道。
2024年11月,北京发布数据,自北京获批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累计入库项目近3万个,其中落地项目近两万个,落地项目涉及金额近4万亿元。
项目落地多,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政策的红利绝对是重要一环。比如,2021年,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上田八木货币经纪(中国)有限公司日前在北京开业,注册资金为6000万元人民币,经营业务包括国内外汇市场交易、境内外汇市场交易、境内外债券市场交易、境内外衍生产品交易等。
另外,2012年开始的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京交会),成功升级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与广州的广交会、上海的进博会一同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3大标志性展会。
获批综合试点城市后,很多“特色”的试点政策也会向这些城市倾斜。
2024年,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拟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多数试点区域是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
3
对于青岛来说,在获批试点城市后,根据其他城市的做法,将会根据自身禀赋制定实施方案。
短期来看,起码在两个领域,会对外资产生很大的吸引力,有望招来更多高端项目,并更好服务青岛的制造业。
一是电信领域。除了产业自身之外,青岛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
去年9月,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正式获批,成为30年来国家首次设立、北方唯一新增的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
出入口局的设立,让大大降低青岛与世界联通的网络延时,会让游戏、远程办公、数据等产业,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
二是航运领域。青岛港年吞吐量排在世界前五,青岛正在打造世界航运中心,要建设辐射全球、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枢纽,以青岛国际枢纽港为核心依托,形成辐射全球、以集装箱和重要战略物资为主的海上运输网络。
这其中,蕴藏着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投资机会,也会得到外资的青睐。
再者,青岛可望获得更大的审批自主权。
去年,国务院发布批复,同意自即日起,在沈阳市、南京市、杭州市、武汉市、广州市、成都市等6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暂时调整实施《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旅行社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的有关规定。很多审批事项,由城市说了算。
总之,入围本次试点后,只要青岛抓住机会,大胆创新,就会促进国际资本、数据、人才等要素加速流动,助力青岛成为全球服务业网络的一个关键节点。(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李旸)
责任编辑:吕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