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市委书记调研这一产业,青岛踏浪万亿新蓝海

原创 2025-05-23 08:41
图片

有态度的思想者
康养产业,正成为青岛越来越重视的一条新赛道。

近日,市委书记曾赞荣调研康养产业发展情况,并主持召开工作推进会。市委副书记、市长任刚出席会议。

曾赞荣主持召开工作推进会时强调,青岛拥有良好的康养环境和条件。要进一步明确康养产业发展的定位、目标、路径,与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相结合、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与房地产转型相结合、与文旅发展相结合,努力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上走在前列。要坚持科学规划,推进康养社区建设,优化布局养老机构和设施,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要健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强化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科技赋能,提升康养服务质量。要做强康养产业,丰富健康消费产品,加强场景开放,深化区域合作,全方位满足康养需求。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支持,着力打造一批标志性康养项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推进湾区型健康城市建设。

《中国康养产业消费趋势报告(2025)》显示,2025年,中国康养产业市场规模预计达到9.5万亿元。到2030年,康养产业规模或将达到14.62万亿元。

康养产业这片万亿新蓝海,青岛正踏浪而上。

01



踏浪产业蓝海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和健康消费升级,中国康养产业正迎来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双重爆发期。

数据显示,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0%,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早在2022年,我国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数量就达到4400万人。目前残疾人总数约8500万。

就青岛自身而言,截至2024年年底,青岛市常住老龄人口已达238万,老龄化率达到22.95%。

早在2021年,青岛就发布了《青岛市十四五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青岛康养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康养企业,形成医养结合、旅养融合、智慧康养的产业体系。

今年,青岛还先后出台《青岛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青岛市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实施方案(2025—2027年)》,前者重点提出增强养老与房地产、医疗、保险、旅游等行业融合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发展高品质康养社区,后者则明确要加快老年旅游产业发展,鼓励旅游平台企业开发面向老年人的专属旅游路线。

图片

新华锦康养社区公共服务中心

2024年末,由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中健联康养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4年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100强榜单显示,在榜单前二十名中,除海口、广州、三亚、贵阳、昆明、重庆、福州等热门城市外,青岛位列第15位,成为唯一入选的北方城市。

如今,除三亚、海口、昆明等热门城市抢滩康养产业外,浙江、四川、北京等省市区纷纷涉足康养市场,康养名城竞争激烈。

利用好城市优势“踏浪”这片万亿规模的康养产业蓝海,青岛时不我待

02



捕捉先发优势
发展康养产业,青岛除了政策保障到位外,在自然条件、创新资源、产业突破上都有自己独到的优势。

拥有“山、海、城”一体的独特地理环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不管是发展“康养+旅游”,还是打造“候鸟式”康养目的地,青岛的自然优势在北方有明显优势。

青岛目前已经有12家旅居康养企业,为老年人提供了集养老、医疗、康复、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此次曾赞荣调研的新华锦康养社区、隆海健康产业集团颐养社区项目、国中康健青岛康养项目,都是青岛康养产业的代表项目。

青岛市民政部门正牵头谋划“康养+旅居+N”的康养新模式,拟构建山海生态康养特色、历史文化康养特色、都市活力康养特色、田园休闲康养特色四大旅居康养特色场景,全力打造“候鸟式”康养旅居北方基地。

从创新资源来看,康复大学是青岛一独一无二的资源目前学校已获批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生物医学工程等8个本科专业。先后与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等开展战略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图片

康复大学

此外,依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大附院、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等三甲医院资源,青岛的康复医疗水平不断提升,能够为康养人群提供精准医疗、健康以及康复管理服务。

围绕着康养人群的实际需求,青岛发力具身智能,在家庭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

在前不久召开的青岛市具身智能机器人生态发展大会上,乐聚机器人带来了屡屡出圈的明星机器人“夸父”。 “夸父”不仅能够灵活地双腿行走,精准执行手部的抓、握等指令,还能进行自然流畅的对话,动作自然得体。

“‘夸父’机器人不仅能够进行跳跃、快走等灵活动作,而且通过强化自主学习能力,成功完成了洗衣、浇花、插花以及晾衣服等家务任务。”乐聚智家(青岛)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梁佳介绍,目前,乐聚机器人已在青岛布局家庭机器人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主要面向家庭服务、线下导购、智慧康养等场景进行技术研发转化。

03



打造中国康湾
加快培育具有辨识度、影响力的特色地标产业,青岛从发展规划、政策保障、产业融合等方面多点发力

作为青岛市生物医药产业市场主体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青岛高新区近日发布《康复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其中就包含康复机器人产业突破等具体行动。这一方案还提出,加速推动青岛向着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内竞争力的中国康湾目标迈进。

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2年中国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511亿元,预计2026年达到941.5亿元。

依托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青岛高新区已集聚相关市场主体1000余家,拥有海尔生物、易邦生物2家市级链主企业,医疗器械备案1030余项。其中不少康复机器人相关企业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例如,康道医疗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以其自主研发的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为例,该系统模拟正常人步行模式,用机器腿带动患者,为下肢有障碍的患者提供高度重复的步态训练,该产品的相关技术填补了国内高端康复机器人产品空白。目前,康道医疗共有200余种产品,覆盖三级医院康复科60%至70%的康复配置。

图片

康道医疗自主研发的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周伟 摄

作为山东省第一家以3D打印方式做辅具智能化研究的企业,形康三维研制的康复辅具满足了患者定制化、功能化需求,可有效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例如,踝关节矫形器具兼顾生物力学,对患者的受伤部位进行综合分析,设计出最适合患者的产品。

此次高新区发布的《行动方案》,还透露出许多新内容,比如与傅利叶等医疗康复机器人企业建立联系,探索在灵巧手、外骨骼、仿生技术等成熟领域开展产业化合作。

另外,支持康复大学与海克斯康开展康复机器人研究合作,助力海尔机器人可穿戴外骨骼设备在消费场景的应用;鼓励智腾微电子强化力传感器和惯导传感器在康复机器人中的应用,推动盈可润行星减速机为康复机器人提供高精度、高负载能力的运动控制等。

图片

海克斯康智慧产业园

专业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发展的关键载体。青岛将加快规划建设山东省康复产业园,重点布局康复机器人、智能康复器械、智能康复辅具、医学转化中心等,加速招引企业项目落地,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提升高度、加快速度、夯实厚度、提高浓度,青岛加快释放康养产业的潜力与活力,打造中国康湾新名片。


记者|周伟    编辑|赵笛

制作|宋尉嘉


图片

0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