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体育”如何更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
——2025年青岛体育的发展逻辑与潜在挑战
5月30日下午,青岛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蔡全记做客由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和青岛日报社主办的民生问政栏目《民生在线》,围绕“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主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蔡全记介绍,2025年,青岛市体育局将持续推动群众身边健身设施提档升级,推动更多精品赛事落户岛城。年内举办国家级以上高水平体育赛事不少于80项,全年举办各类群众性赛事活动不少于2万场次;全力备战第十五届全运会,助力健儿全力争胜;办好第六届市运会,推动后备人才培养和校园体育双向奔赴,擦亮“帆船之都、体育名城”这一城市名片。
今年,青岛市体育局将秉承“全民共享”理念,新建改扩建全民健身体育公园、儿童运动空间、长者体育运动健康中心等10处以上,更新新建健身场地设施150处以上。将积极融入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重大战略任务,调动各方面资源,加快推动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拓展群众健身空间。

2025年,青岛市政府将“举办全民健身活动”纳入政府工作报告重点督办事项,截至目前,已举办青岛马拉松、浮山绿道健步行、抖音足球嘉年华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5000余场。下一步,将努力营造“周周有精彩、月月有亮点”的赛事氛围,同时持续丰富乡村赛事活动供给,组织开展第二届农民运动会等特色活动,积极培育乡村体育赛事IP,掀起乡村运动新风潮。
此外,青岛市体育局还将做好市民体质监测、优化群众健身指导、健全群众健身组织、提升全民健身智慧化水平等方面的工作。
青运动智评:青岛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蔡全记在线回答网友和市民提问介绍的城市体育发展方向和规划,呈现出以全民健身为基底、融合城市发展多维度目标的系统性方案。该战略在资源整合、产业联动与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实践路径,折射出中国城市体育治理的共性命题与区域特性。

空间资源调配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博弈。面对市南区等老城区用地紧张的结构性限制,青岛采取“金角银边”改造(如八大峡广场球场)、学校场地开放、社区体育公园新建等组合措施,试图在有限空间内提升设施覆盖率。这种尝试虽具现实意义,但老旧城区人口密度与设施供给的矛盾仍未根本解决——单县路30号单一体育公园的增量,相较于区域整体需求仍显不足。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与城市更新捆绑推进的策略,本质上是对城市空间功能再分配的考验,其成效还要取决于土地资源释放力度及跨部门协作深度。
赛事经济驱动的品牌建设与普惠性平衡。2025年全年80余项高端赛事与2万场群众活动的“金字塔”布局,显露出青岛强化“体育名城”国际标识的战略意图。国际海洋体育大会的升级(融合文旅消费元素)和乡村赛事IP培育,试图实现国际影响力与基层渗透的双重目标。但需警惕其他城市赛事投入后产生的边际效应:国际赛事对本地体育参与的带动作用尚存疑问,而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质量、可持续性及覆盖面仍需实证检验。当资源向大型赛事倾斜时,普惠性健身服务的深度可能面临稀释风险。
消费刺激政策的短期效应与长效机制构建。体育消费券(最高30%优惠)与水上运动主题消费包的推出,反映了政府层面对激活和培植体育市场以及体育产业的迫切性。此类政策通过价格杠杆降低参与门槛,短期内可提振行业信心、扩大消费群体。然而,消费券的可持续性依赖相关补贴的持续投入,其拉动效应可能随补贴退坡而减弱。消费包整合“体育+文旅”资源的尝试虽具创新性,但跨行业协同的运营难度及商户利益分配机制并不清晰。而职业足球俱乐部扶持政策的长期酝酿,则凸显了对市场主体培育和运营的考量,其具体措施则需要避免演变为单纯的输血模式。
战略前瞻性与实施落地的张力。低空经济领域的航空赛事布局(如青少年无人机赛事),显示出青岛体育抢占新兴赛道的意识。此类探索将体育纳入城市产业升级框架,但“以赛营城”模式的有效性取决于赛事与相关产业发展的实质关联度——若缺乏配套产业链的挖掘与支撑,类似的赛事都可能沦为只是相对的孤立活动。
青岛体育发展框架的深层逻辑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在于将全民体育从孤立领域提升为城市系统工程的枢纽节点。其空间改造、赛事运营、消费刺激、产业联动的多线程探索,本质上是对“体育如何服务城市发展”的实践回应。然而,战略愿景与实施效能之间仍存在多重挑战:高端赛事投入与基层设施供给的张力、消费刺激短期性与产业培育长期性的矛盾、新兴领域布局与实际效益的不确定性,共同构成青岛模式待解的方程式。这座滨海城市能否在“国际名片”与“全民共享”之间找到可持续的平衡点,将为中国城市体育治理提供重要的实践样本。(文/庄成)
网友:去年青岛首次举办了中国(青岛)国际海洋体育大会,今年海洋体育大会有什么计划和亮点?

蔡全记:2024年9月,我们在第十六届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期间首次举办中国(青岛)国际海洋体育大会,推出了7大板块30项赛事活动,吸引了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内外嘉宾、千余名运动员和教练员齐聚青岛,向世界展现了“帆船之都”的独特魅力。
2025年,第二届中国(青岛)国际海洋体育大会将于9月12日至21日在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第一海水浴场、石老人海水浴场燃情上演,部分赛事将于6月开启。
近期,两项沙滩时尚赛事将率先拉开帷幕,6月12日至15日,2025世界沙滩排球职业巡回赛(中国青岛站)将在青岛石老人海水浴场举行;全国最高级别沙滩足球赛事中国沙滩足球巡回赛也将于6月13日至15日在第一海水浴场迎来青岛首秀。
除举办一系列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之外,我们还将配套开展系列国际海洋体育交流活动,以及文旅、餐饮、住宿等各类消费主题活动,为世界呈现一场融合文化魅力与滨海风情的夏日盛宴,进一步提升青岛“帆船之都、体育名城”的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
网友:《青岛市大力提振消费实施方案》中提出要丰富体育消费场景,激发体育消费活力。下一步是否会制定体育消费券发放政策,推出体育消费大礼包?

蔡全记:今年是提振消费年,根据国家、省、市有关部署要求,结合《青岛市大力提振消费实施方案》,我们专门制定了促进体育消费行动计划,包括大力发展赛事经济、创新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潜能等6个方面22条措施,其中就有大家关注的体育消费券和大礼包。
体育消费券,计划包括赛事、体育用品、健身培训等方面,满减额度从10元到300元不等,结合商家让利,最高优惠比例将超过30%,真正降低大家运动成本,为体育企业、运动场馆带去充足客流量。目前我们已经完成参与商家征集,正在会同平台公司完善发放流程。
体育消费大礼包,将以水上运动为主题,包含“时尚体育运动”“运动场馆康复”“体育主题酒店”“特色美食餐饮”“最佳旅游景点”等板块超百家商户,搭建起集竞赛、娱乐、购物、旅游等一体的体验平台,为市民群众提供多样化消费选择。
网友:与西海岸、城阳、市北等区相比,市南区的体育公园及篮球场数量较少,如何解决?
蔡全记:市南区地处老城区,用地资源较为紧张。市南区充分利用金角银边,公园广场建设篮球,足球场。目前在八大峡广场,青岛湾广场,北山公园均建有篮球场和足球场,免费向公众开放。同时,市南区所有公办学校场地资源免费向周边居民开放,节假日适当延长开放时间,满足居民家门口健身需求。下一步,市体育局将会同市南区体育部门继续挖掘可利用场地资源,今年计划在单县路30号新建一处全民健身体育公园,让居民享受更多健身乐趣。
网友:2025年的全运会,青岛地区会有多少名选手参赛。
蔡全记:目前2025年全运会各项目预赛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全运会决赛阶段参赛资格将在预赛结束后产生,预计将有160余名青岛运动员代表山东省参加全运会决赛阶段比赛。
网友:今年还有对青岛职业足球队的扶持政策吗?

蔡全记:近年来,我市职业体育得到迅速发展,足球职业体育俱乐部队伍日益壮大。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市职业体育发展,我们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高水平职业体育俱乐部扶持政策,将于近期出台。
网友:青岛目前正在大力布局低空经济产业,希望体育局相关单位积极研发航空体育赛事,与教育局联动青少年航空体育发展,打造低空经济产业中“以赛营城”的航空体育发展模式。
蔡全记:近几年,市体育局支持航空体育事业发展,积极举办航空体育类赛事活动。2024年成功举办了青岛市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2025年已申办了“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活动(无人机项目)总决赛,目前正在积极对接主管部门,确认赛事举办时间、地点、规模等,督导赛前各项筹备工作。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教育部门、相关协会举办和引进更多的航空体育赛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