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翰墨清芬丨墨韵若水,道法自然:管窥王羲之手札墨迹领悟心路文脉

中国书法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这种把笔墨的韵律定格在宣纸上的古老艺术,呈现了华夏民族一阴一阳谓之道的哲学观。纵观数千年书法文化传承,堪称书圣者,惟王羲之一人尔。青岛书家潘修雷撰写题为《墨韵若水 道法自然——管窥王羲之手札墨迹领悟心路文脉》,日前被《书法导报》分两期刊发。

作者从十幅唐代双钩填摹本王羲之手札墨迹入手,围绕书圣寄托的思想感情,以及章法、墨法、结字等要素入手,识读“密码”,旨在为书法同道临池创作提供理论支撑。

书论上篇“高山仰止”,下篇“景行行止”,借鉴世人对于孔子的敬仰心境,表达习书人仰慕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境界。全文研析抽丝剥茧,丝丝入扣;表述质朴重据,语言凝练鲜活;下篇创作的6首律诗,拓展了读者的思维空间,以及对于书法艺术的想象力。 ——编者


墨韵若水 道法自然

——管窥王羲之手札墨迹领悟心路文脉

青岛报业传媒集团新闻书画院  潘修雷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史记·孔子世家》引用《诗经小雅》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来赞美孔子,意思是说常人虽不能达到圣人高度,但在心里向往着圣人的德行。对于每位有志研习书圣墨宝的习书人来说,何尝不是此种心境呢?!

鉴于至今未见王羲之真迹存世,在《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兴福寺半截碑》等刻石拓本、《兰亭序》和《手札》勾填墨本等传世诸帖中,当数唐代双钩填摹本墨迹《手札》,最能系统折射书圣书法传承。

本文管窥王羲之手札墨迹,从书圣寄托的思想感情,以及章法、墨法、结字等要素入手,以期识读“密码”,为临池创作提供理论支撑。

拟分上下篇论述,上篇“高山仰止”聚焦章法,感悟气韵;下篇结合上篇章法试析要素,探索临池创作实践途径。

上篇:高山仰止

一、留白列行间,彩云绕峰溪潺潺

1、留白从心表情境

▲《得示帖》

《得示帖》为友情书信,王羲之因身体有恙,露出淡淡愁苦。先行后草,张弛有度,缓疾得当,文短臆畅。4列32字中连字组8个,其中两连字组为“未佳”“耿耿”“日出”“乃行”“不欲”,三连字组为“知足下”“吾亦劣”,四连字组为“羲之顿首”。

连字组共计20字,占总字数约为62.50%。起首“得示”两字,就像开车起步,舒缓行书,笔下徐出。第三字起,落笔提速,“知足下”一气呵成。随后字组连绵起伏,夹杂列间的独立字成为“乐章休止符”。第一列除起首“得示”两个独立字外,还在第六字写下“犹”,把“未佳”“耿耿”两个字组阻断开来。第二列出现“吾亦劣”“日出”“乃行”3个字组,在列中夹杂2个独立字。第三列仅有列首“不欲”两字组,其余5字个个独立,仿佛制动减速,向文终止笔过渡;最后一列写罢“散王”两个独立字后,用“羲之顿首”四字组宣告“曲终”,这组字提按极具变化,线条美妙,余音绕梁。

《得示帖》横短纵长,章法列间贯气直下,字间留白,横向“呼吸”——在一至三列上下留出两条气道“呼吸”,从左至右分别为“下劣触”和“犹明雾”,“佳出故”和“耿乃也”分割出的左高右低布白,如云绕峰。最后一列“羲之顿首”,纵向横堵前三列间留白,“顿首”草符末笔含而微露,出锋指向第三列例数第二字“也”字末笔,浑然天成,令人拍案叫绝。

2、列间避让溪穿荫

▲《初月帖》

《初月帖》逸笔草草,自然烂漫。全文8列61字中连带字16组,其中两连字15组、三连字1组,分别是第一列起首有“初月”,第二列“之报”“近欲”“遣此”“书停”,第三列“无人”“办遣信”,第四列“至此”“去月”,第五列“虽远”“为慰”“过嘱”,第六列“不吾”“诸患”“殊劣”,第八列“之报”等。除“办遣信”字组中的“办遣”和“至此”两字为虚接外,其它字组均为实连。同列相邻两字上下穿插成组共计3组,分别是第三列“行无”,第四列“十六”,第五列“卿佳”。

连字组与邻字上下穿插关联了39字,在此帖总字数中所约比例约为63.93%。余下独立字主要分布在第一列和七列,第一列除起字两字成组外,其它各字独立,第七列逐字独立,其余各独立字成为所在列中雅静的“音符”。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第二列无一独立字,呈“孪生”分布,与例数第二列的整列独体字对比强烈。

章法布白匠心无痕,全帖八列按“一四二一”(即首列、二至五列、六七列、最后一列)竖列分布,把列间分割出三条纵向留白,如溪穿荫。

第一列和第七列,均呈永字八法之“弩”势,列线中部微向左弓,姿态优美,富有弹性,篱笆相簇,在整幅作品中起到了挺首护尾的作用。仅有3字的第八列贯气直下,尾字“报”与向左借势的“悴”聚合呼应。五六列之间留白,恰在黄金分割线上,成为打通作品“任督二脉”的“命门”气道。 

“得示”“初月”两帖,字组多为共性,篇幅一高一宽,高取行间,宽取列间,留白呼吸,随形就势,奇思谋篇。

二、提按毛颖处,挂怀至亲痛楚楚

1、肠断寸断注锋端

▲《丧乱帖》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生最“拉仇恨”的事,莫过于杀父、夺妻和挖祖坟三条丧尽天良的事了。王羲之晚年所书《丧乱帖》,字里行间,由行至草,倾诉着书圣痛心欲绝之情——先墓惨遭荼毒,肠断寸断。

此帖8列62字,连笔字组9个,邻字上下穿插字组2个,合计11个关联字组共计24字,占总字数比例约为38.71%。其中,连笔字组分别是“酷甚”“痛贯”和3组“奈何”、2组“顿首”,三字组为“深奈何”“哽不知”;2个邻字上下穿插字组为:第七列“何临”,最后一列“何言”。

通篇使用尖锋线和一二分笔书写,且以尖锋线和一分笔为主,二三分笔为辅,使用二三分笔书写的字主要是第一列“羲”“顿”“丧乱之极”,第二列“离”,第四列“肝痛”,第六列“毒益”,第七列“临”等。第二列“离”和第四列“肝痛”,笔墨凝重,构成三角形,读之目光禁不住地在此聚焦。

2、思念惆怅总关情

▲《孔侍中帖》

据考证,《孔侍中帖》为书圣写给其堂弟王洽的,这位文中被称作“领军”者,在王导诸子中声名最大,通善众书,尤能隶行,短暂的生命之歌戛然止于36岁。

此帖3列23字,没有连笔字组和邻字上下穿插字组。全帖以二分笔为主、一分笔和尖锋线为辅,与《丧乱帖》反其道而行之。

读“丧乱”“孔侍中”两帖,字势体态各异,章法均无刻意安排,且连笔字和上下穿插字组的字组占比少或没有。两帖流露气息压抑,情感凝重,令人惆怅窒息。

三、润墨乌丝栏,神采气扬舞翩翩

1、长袖善舞鱼游欢

▲《远宦帖》

《远宦帖》系王羲之写给挚友周抚的信札。草布全篇,劲健清爽,玉树临风。6列53字,两连字6组:第一列“省别”“小大”,第三列“子亦”,第四列“数问”,第五列“救命”,最后列“足下”,连字组12字占全文22.64%。

此帖洋溢章草韵美,《易》之阴阳,巧布其中,犹如太极图阴阳鱼在畅游——首列除第四第五两字略呈尖锋用笔外,其它字均以侧锋一二分笔为主,二三列则反其道而行之,只有“悬情”“兼怀”用一二分笔书写,其它字皆以尖锋为主,余下三列尖侧锋互用,彩线串珠,聚散有度,散而不孤。6列均向呈向右上倾斜之势,除第一和第六两列的列线,基本上是一条斜直线外,中间四列的列线呈现向中左和下右的弧线分布,特别是第二列最后“武昌诸”三字弧度最大。远观之,长袖善舞,“阴阳鱼”游动,章法玄妙。

2、淡远空灵黄山中

▲《寒切帖》

草书《寒切帖》系王羲之晚年书札,如玉树临风,字势开张激荡;似内家拳高手举重举轻,内劲敛藏毫中,妍润遒劲,老辣天真。5列50字中有两连字6组,邻字上下穿插1组。两连字分别依次为“一月”“八日”“为慰”“比各”“情吾”“之报”,邻字上下穿插字组为例数第二列最后两字“马书”,连字组和邻字上下穿插字共计14字,占全文28.00%。

从章法上看,“寒切”“远宦”两帖异曲同工。除用连字组外,运用尖侧锋营造色块,分割作品。作品横向第一条黄金切割线上部的区块,除第一列“十一月廿七”五字侧锋用笔墨浓笔重外,其它诸列皆以尖锋用笔为主,与黄金切割线下面的侧锋用笔的重色块,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再者,结尾的“羲之报”3字中,突然重按加粗笔道,平衡章法,呼应首尾。较之“远宦”,此帖空灵淡远,幻若黄山之云。

四、对比生美际,化平为奇叹啧啧

1、古质今妍存一帖

▲《姨母帖》

作为现藏于辽宁博物馆《万岁通天帖》中第一帖的《姨母帖》,内容大义为羲之突闻姨母噩耗(有学者观点称姨母就是卫夫人),悲痛欲绝。全文6列42字,仅第四列“奈何”1个连带字组,连带字占全文约为4.76%。此帖与书圣其它传世摹本墨迹风格迥异,用笔厚重朴拙,隶意盎然,与其遒美俊逸书风对比鲜明。据考证,此帖为书圣“今体”尚未形成之前的早期作品。

此帖横窄纵高,章法乍看没有明显人为痕迹,精观则会发现前两列与第三列下半部分字形较大,而第三列上半部分与其它诸列字形较小。后3列的用笔不如前两列那般凝沉厚重,且增加了连带、提按、大小和运用草符的变化。如果把《寒切帖》的章法看作隐入上白下黑的太极图,那么在《姨母帖》中,太极图则呈左白右黑分布。古质今妍,共存一帖,若蝉蜕半壳。

2、阴阳共生视觉幻

▲《平安帖》

从《平安帖》言及近稍平静,修载(王羲之堂弟王者之)来此十来天,为“欢聚明别”而憾等句,即可体会书圣在为离情而伤怀。此帖用笔沉稳峻利,丰满清润,点画跌宕,楷行草融合。4列27字中,两连字2组——位于第二列“诸人”“明日”;邻字上下穿插字1组——首列最后两字“十余”。两者共关联6字,占全文约22.22%。

“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孙过庭《书谱》中对于书圣的这段论述,尤其适合用作研析《平安帖》。此帖章法,难以识读,首列除最后两字上下穿插构成字组,“平”字悬针竖与“安”字宝盖头下的女上伸出头作点的笔画距离较近外,其余各字的字距均匀,其它3列剔除连字组,字距基本无差别。然而,当把目光聚焦在上三分一处,沿首列“安”“修”字间的缝隙,向左上方画一条弧线,穿过第二列“近”、第三列“复”、第四列“慨”字下方,弧线之上字块,线条空灵,仿佛“太极图”之“白鱼”,而弧线下方即为“黑鱼”。进而细观,第二列首字“日”虽残,但仍能判断出字形较小,第二个“诸”字左边缺失,也能判断与右边的者字用笔差别不大,而“诸”字尾笔顺势连带成为“人”字“撇”,另起笔的捺画略微下移动向右伸展开来,形成一个向右下倾斜的直角。接下来的“近”字没有向上穿插挤占“人”左侧空位,只是与此列其它相邻的字距相比,稍微上移,使得首笔的短撇入纸起处,离“人”字捺画基本接近其它相邻字距,并且整个“近”字形小,尖锋写成。再看位于“近”字左上方、第三列的“复”字,在字间左右分开,中心布白,并且左边双人旁用尖锋线,右边尖锋线与一分笔并用,轻盈灵动,整个字形拉长,位于其下面的“悉”字,与“复”字间距之远为全篇之最,并且“复”上方的“当”,在字中留白和拉长字形,用笔提按与“复”字基本相同。把目光转向作品底部,可见第二列最后“明日”、第三列最后“由同”,尖锋用笔,字形瘦小,在调节周围厚重字块的同时,与顶部字块遥相呼应。

五、静水流深涌,点石成金灿晶晶

1、瑞雪初晴静动合

▲《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为作者在大雪初晴时,以愉悦心境书写信札问候友人。全帖4列28字中有3组两连字,分别是第一列“顿首”,第二列“果为”,第三列“顿首”;邻字上下穿插字1组,为起首“羲之”。连字组和邻字上下穿插字共计8字,占全文约为28.57%。

从此帖头4字可以看出,下笔欢快;起首两个字组,一气呵成。“羲之顿首”,客套过后,驻笔凝思,遂书“快雪时晴佳想”,字字独立,入木三分。在余下第二至三列的内文中,骤然提速,行草抒怀。另起一列,向下移位,复归行楷笔意书写“山阴张侯”。于是,庄重雄浑,俊美跳跃,阴阳呼应,便成了《快雪时晴帖》独特章法。

2、左右补位浑天成

▲ 《行穰帖》

据考,《行穰帖》系剔字摹本,无法断句通读,故书圣书写此帖心境有待考证。此帖仅2列15字,2组两连字(“行穰”“都当”)和1组邻字上下穿插字(“人还”),两者关联6字,占全文40.00%。

起首“足下”和次列最后“任”字,轻灵宛如“飞燕鼓舞”;第一列首字“足”与第四字“穰”字,将“小矮人”与“巨人”并列,活泼生动,却不突兀。此外,从第一列字距上看,分成“足下”“行穰”“九人还”3个聚散字组,中间所形成的两个空隙,分别被左列的“应”“大”填充,不知书圣有意为之,还是自然天成?

下篇:景行行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郑玄注曰,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朱熹解为: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共同观点:敬仰遵行。上篇敬仰王羲之手札摹本墨迹,如远揽画,赏章法气韵(见下表)。下篇试图精观细察,遵而行之。

王羲之墨迹统计赏析表

一、墨载文义手随心

墨润文心笔映灵

喜悲哀痛静心聆

颖毛万化云烟绚

今体芬芳世代馨

观“得示”“初月”“丧乱”“孔侍中”“远宦”“寒切”“姨母”“平安”“快雪时晴”“行穰”10帖墨迹,感悟书圣淡愁、畅意、痛心、哀婉 、感怀、散淡、悲痛、离愁、愉悦等复杂心境。十帖十面,浅唱低吟,笔走龙蛇,心之画卷,横看成岭侧成峰。

上表显示,“得示”“初月”两帖,连字组和邻字上下穿插字数均占全文六成以上,所书4列《得示帖》心境淡愁,8列《初月帖》畅意抒怀,气韵表达飞流直下,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相反,“孔侍中”“姨母”两帖,前者字字独立,无一连字组和邻字上下穿插字组,后者连字组和邻字上下穿插字组,合计字数在全文占比不足百分之五。3列《孔侍中帖》笔触哀婉,为年轻孱弱多病的堂弟王洽悲歌;6列《姨母帖》,为痛失姨母泣血。如同哀乐,用“单音节”演奏思亲悲曲——这难道不是书圣昭告世人创作此类作品合用的章法吗?

其余“丧乱”“远宦”“寒切”“平安”“快雪时晴”“行穰”4帖,连字组和邻字上下穿插字数的全文占比二至四成,对应着书圣的痛心、感怀、散淡、离愁和愉悦等书写心境,徐厉相间,宣泄抒怀。

二、晋人法度风归远

魏晋风流竹骨栖

宽袍大袖放歌兮

会稽集雅兰亭序

家国骋驰闻丑鸡

“竹林七贤”常聚于林,纵歌抒情;“坦腹东床”,使得王羲之成为东晋太尉郗鉴的乘龙快婿。饱读诗书,清静无为,洒脱倜傥,成就“魏晋风度”文化品牌。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王羲之等41位文人雅士,齐聚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稧,曲水流觞,饮酒赋诗,诞生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文武兼修,家国情怀,道法自然,孕育了这位空前绝后的书道圣人。

本文所选10帖中,“寒切”“姨母”“平安”“快雪时晴”4帖,均把太极图阴阳理念注入章法。这些帖的连字组和邻字上下穿插字组的总字数占全文比例,虽然均低于三成,尤其是“姨母”占比不足百分之五,但玄机内藏,观之立体多面,空间幻化。

书法的灵魂须从源于心底的文字承载。墨无文载,则如魂离体。

三、玉树临风气质颖

子第谢家喻圣翰

衣冠磊落佳人叹

性纯质丽自然生

重道倾情怀抱散

“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南朝梁书画家袁昂《古今书评》中,拟人化地评论了王羲之书法带给观赏者的视觉享受。书圣翰墨,性纯质丽,流露出重道倾情和疏散怀抱的洒脱。

文以字承,章依势立。积字成篇,生命基因各异;性若寒梅,暗香独具。《得示帖》《初月帖》字形高矮参差,姿态妍美,如起首“得示”“山阴”等;连带字摇曳含蓄,如“羲之顿首”“之报”等;大小搭配,星罗棋布,如《得示帖》“雾”与“王”、《初月帖》“十二日”与“无人”等。

《孔侍中帖》《姨母帖》两帖共同点是笔意凝重,兼有隶法,少有或没有连带字组,字内营势,静水深流。例如,《孔侍中帖》首字九,撇如云袖善舞,接着起笔横势先抑后扬,尾端顺势下带,与下字“月”笔断势连,整字略向左倾,重心守中,恰似太极云手;《姨母帖》“痛”字,点出隶势,接着飞渡尖锋杀入,调锋右衂,中拱向斜下行,再飞渡写竖,果断凝重,复切笔右上书横,与前横呈三角形,张力充盈,由其余笔画构成的“用”字,向右占位,字中留白,壮而不臃,且“用”字中两横短小精悍,尾态各异,空间分割,密而透风。

“丧乱”“远宦”“寒切”“平安”“快雪时晴”“行穰”诸帖,连字组和邻字上下穿插字组字数,在全文比重二至四成。章法特点上篇已述,在此着重探讨字间连带搭接之法和阴阳之妙。

近实远虚是诸帖字间连接贯气要诀。“近实”,选连接字组各举一两例析之:《丧乱帖》“痛贯”“顿首”;《远宦帖》“省别”“数问”;《寒切帖》“一月”“情吾”;《平安帖》“诸人 ”;《快雪时帖》“顿首”“果为”;《行穰帖》“都当”等。除这些帖外,以《初月帖》中的“初月”,实连最为典型——“初”字右刀撇画直连“月”撇,飞掠斜下,书成两字共用的超长撇,在各自右边弧线的衬托下,美妙绝伦。

为何这些字组能够实连?缘于后字基本上为独体字,从以上述组可得例证——有的前字末画居中,便于就近下贯(如《丧乱帖》“痛贯”),有的本为一组字草符(《丧乱帖》“顿首”),有的下一独体字首画为撇或竖(《寒切帖》“一月”,《平安帖》中的“诸人 ”,还有的下一独体字首画为点(《快雪时帖》中的“顿首”“果为”等);还有的下一独体字首笔为竖(《行穰帖》“都当”等)。仅有《远宦帖》中的“省别”字组中的“别”为左右结构字,然用草符书之,则仍为独体字。

《寒切帖》“情吾”中“吾”字,首笔为横,却被书圣在“情”字草书尾笔画圈调锋后,实连成点,并且结字细长左倾,指向“情”中心布白。“吾”字虽小,布白疏密兼顾,妙不可言。

《初月帖》“书停”字组的“停”字,固然是左右结构,若按正常运笔,应以“书”之末以虚笔接“停”的单人旁,而书圣却以“书”末笔,就近实连“停”字右旁“亭”之点,最后补写左侧偏旁。观之,脑洞大开,为字组实连,别开生面。

“远虚”连接的字组为:《丧乱帖》“深奈何”“硬不知”;《远宦帖》“小大”;《行穰帖》“行穰”等。这些字组共同点基本上是前字末画位于右下,而下字的起笔为复合结构左偏旁的撇画,或者是独体字首画需从左起笔的横画,这样上下两字连接的笔画需要“长途跋涉”,若用实连有笨拙之感。

《丧乱帖》中的“深奈何”3连字组中, “深奈”之间的连接虚笔并非在末首笔画之间,而是把虚笔安排在“深”尾笔的起笔处,堪称飞来之笔。

此外,用尖锋线构成的字组中,虽然上下字便于实连,但书圣反其道而行之,采用虚接构建阴阳空间,如《平安帖》中的“明日”,《寒切帖》中的“八日”等。

四、聚散离合情韵浓

茂林枯草啸风吼

贯看晨曦根土守

兔跃云飞心静初

枯荣岁岁陈年酒

纵观王羲之墨迹,聚散离合,摆动倚侧,大小宽窄,干枯浓淡,犹如茂林枯草,兔跃云飞,展现了一幅幅极具自然之美的画卷,观之如饮陈年佳酿。

书法在处理作品的聚散错落关系上,就像文之标点、管乐演奏家和唱歌家的换气与颤音,为作品平添节奏韵美。

相邻两字上下穿插,是作品中处理聚合关系的重要形式,王羲之主要采取的艺术手法是:下字挤占上字的左右下方空位,如《初月帖》第三列“行无”(占上字右下空位)、《寒切帖》例数第二列最后两字“马书”和《快雪时晴帖》起首两字“羲之”(占上字左下空位);上下错位融合搭接,如《初月帖》第四列“十六”和《丧乱帖》最后一列“何言”;上下字镶嵌,如《初月帖》第五列“卿佳”、《丧乱帖》第七列“何临”、《平安帖》首列的最后两字“十余”和《行穰帖》首例最后两字“人还”等。

在“散”的形式上,除了帖列间的开合外,尤其在上下字在距间表现得淋漓尽致,见证“疏能跑马”。诸帖各举一两例如下:《得示帖》第一列“犹未”,第三列“触雾故也”;《丧乱帖》第二列“离荼”,第四列“肝痛”;《孔侍中帖》第一列“日羲”“报旦”;《远宦帖》第一列“具足”,第二列“分张”;《寒切帖》第一列“日羲”“之报”;《姨母帖》第一列“月十”“日羲”;《平安帖》第二列“集存”,第三列“复悉”;《快雪时晴帖》第一列“快雪”,第二列“安善”;《行穰帖》第一列“下行”“穰九”等。

统计显示,“散”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诸帖中随处可见,且具有以下特点:各帖普遍多处应用;二是上下字用笔大都较重,墨韵留白,阴阳对立;三是相邻列字多为连笔字组(在相连字组较少的帖中,多表现为临列间距较密,横向补空)。体现了字活列、列谋篇的全体观。

字组摆动,势若鱼游。譬如,《得示帖》第一列“知足下”,最后一列“羲之顿首”;《初月帖》第四列“去月”,最后一列“之报”;《丧乱帖》第六列“深奈何”,第七列“哽不知”;《远宦帖》第二列“武昌诸”,最后一列“知足下情至”;《寒切帖》第四列“司马”,最后一列“羲之报”;《平安帖》第一列“十余”,第二列“诸人”;《快雪时晴帖》第一列“顿首”,第二列“不次王”;《行穰帖》第一列“行穰九人还”,第二列“不大都当任”等。

“摆动”之法可得出以下结论:“摆动”绝非单纯的章法调节剂,而是瞬间情感迸发;“摆动”多发生在连字组,以及上下穿插字组;对比表明,大量使用“摆动”字组,皆为书圣意畅情抒时为之,如《初月帖》《快雪时晴帖》等;反之,处于痛心哀婉心境,则少见“摆动”字组,如“丧乱”“孔侍中”“姨母”三帖,仅在“丧乱”帖中使用两个尖锋线“摆动”字组,皆置列尾调节章法,其余两帖几乎无明显摆动字组。

此外,王羲之还巧妙应用了倚侧、大小、宽窄、浓淡和干枯等艺术手法,便得诸帖异彩纷呈。略举例证,抛砖引玉。

且看《得示帖》最后一列“王”字右倾,《初月帖》的首列“山阴羲”全部左斜。

在字的大小分布上,以《得示帖》最为抢眼,第三列“雾”较第四列“王”,犹如鹅蛋对鹌鹑蛋。

字的宽窄书写方面,赛黄河之流,宽缓狭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是对《得示帖》最后列“羲之顿首”4字的视觉效果写照。

《寒切帖》把浓淡干枯表现得酣畅淋漓。首列“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13字,墨色由浓渐淡,用笔从三分向一分过度;《得示帖》最后列“之顿首”,以及《姨母帖》第二列“遘”之旁捺画,墨干笔涩,飞白抒情。

五、取法乎上苦后甘

柔水无形势破竹

兵骄态固随波逐

皆知道法自然奇

惟有羲之墨摄目

遍察王羲之手札诸帖,无一雷同,如水随形。书至动情处,势若瀑布;情诉悲切时,肝肠寸断。反观载入书法史册众书家,无不以呈现自家书貌脱颖而出,即便是五体皆善的元代书家赵孟頫,固明“用笔千古不易”之理,亦是难达中国传统文化“龙性”理想之境。

研习王羲之法帖,用笔、裹束和集字成库是终极一生的功课,然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书圣墨帖在章法、墨法、书心等富有灵性的修为,玄机深藏,顿悟渐悟,切盼千年灵犀。赋诗为寄——

载道托文魂注体

墨呈心轨铅华洗

尽穷一世俗书依

谁奈古来万卷济

2020年10月28日《书法导报》第二版技法

2020年11月11日《书法导报》第二版技法


作者简介

潘修雷,1966年3月生于江苏邳州,青岛日报社主任记者,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孔子基金会所属两所“中国孔子学堂”主任和国学讲师。

书法作品曾被美国罗格斯大学东亚系、美国罗格斯大学孔子学院、中国台湾联合大学、山东省委党校等机构收藏。题为《“纸上太极”悟阴阳 ——初探太极拳与书法之同源道体》在《书法报》发表两个整版。

作品欣赏

金文作品180 cm x 97 cm

行草作品岳阳楼记(180 cm x 49 cm )

古诗九首(180 cm x 49 cm )

小楷道德经(180 cm x 49 cm )

钟繇荐季直表(650mm x 300mm)
责任编辑:单蓓蓓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