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7日讯 5日,搬迁新址后的张家楼大集迎来了首个开集日,大集同往常一样热闹,不同的是新地方规划布局更加合理,更整洁更有秩序。
新址位于青岛地铁西海岸快线张家楼站北300米左右,占地面积约80.5亩,按照“生熟分离,干湿分区”的原则,设置海鲜水产品区、蔬菜区、水果区、杂货区、小吃区等区域,彻底告别了昔日杂乱无章的现象,实现了从传统集市向张家楼街道新地标的完美升级。
据悉,张家楼街道以科学理念精心规划,首期打造长达2600米的标准化摊位区,可容纳300至400个摊位有序经营;新建15座雨棚,可为商贩、顾客遮阳避雨;新增200余个停车位,有效解决了赶集群众“停车难”问题。
“改造张家楼大集,绝非简单的硬件提升,我们的核心目标,是打造一个‘烟火气’与‘现代化’共生共荣的社区生活枢纽。”张家楼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80多亩土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肩负着保障居民‘菜篮子’‘米袋子’的重任。我们坚持‘科学规划、便民利商、文化赋能’三位一体,力求让新大集成为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活力源’。”
据了解,张家楼大集的前身是青岛致通化学有限公司厂区,2020年纳入政府征迁计划后,张家楼街道通过生态修复与功能调整,将其打造为集农贸交易、社区服务、文旅休闲于一体的民生工程。市场创新引入“1+1+N”运营模式,联合37家农文旅园区形成“运营共同体”,并依托“画美达尼乡村俱乐部”举办啤酒文化大集等活动,单日客流峰值突破2万人次,带动消费超2000万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光丽)
责任编辑:王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