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8日讯 在推动乡村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崂山区大力开展殡葬领域移风易俗,以北宅街道下葛场村为例,通过发放惠民补贴、红白理事会全程服务和修订村规民约等举措,不断推动文明殡葬理念深入人心,绘就基层治理文明新图景。
为让惠民政策真正惠及群众,北宅下葛场村双管齐下,一方面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政策,以“真金白银”引导文明殡葬;另一方面,由村“两委”成员、老党员及村民代表组成红白理事会,积极与服务机构、殡仪馆、怀念堂等密切配合,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服务和殡、葬、祭活动有机衔接,全程跟踪服务,对逝者家属开展“四个一”关怀,做好一条龙跟踪服务。
“只要村民家中有白事,我们红白理事会成员就会立即上门,不仅全程代办各项手续,还会送上鲜花和慰问金,同时耐心讲解树葬、海葬等文明殡葬政策。对于选择将逝者骨灰安葬在怀念堂的家庭,我们会及时发放惠民补贴。此外,村里还投入专项资金建造祭祀墙等设施,免费提供鲜花等环保祭品,既维护了逝者尊严,又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获得了村民的好评。”下葛场村民政主任刘翠娥说。
据了解,沙子口街道董家埠社区、王哥庄街道曲家庄村、北宅街道下葛场村等村庄、社区还将文明殡葬具体要求纳入村规民约修订重点,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民主表决,明确殡葬流程、殡葬形式、殡葬改革奖惩办法等关键细则,将厚养薄葬、文明殡葬、鲜花祭祀与村里发放福利挂钩,使之成为村民共同遵守的文明契约。据崂山区民政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崂山户籍逝者选择海葬的,崂山区还可按每名逝者6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衣涛)
责任编辑: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