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优化营商环境!青岛交通运输领域三个项目入选全省优秀案例

原创 2025-07-10 15:07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10日讯 近日,省交通运输厅公布2025年度全省优化交通运输营商环境优秀案例评选结果,市交通运输局申报的《“一站式”道路运输便民服务站助推政务服务再升级 营商环境再优化》《抓培育 搭平台 优环境 青岛市全力构建国际道路货物运输新格局》《破堵点 提效能 促转型“标准+服务+数字”三力齐发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从全省百余个参评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优秀案例名单,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彰显了我市交通运输领域营商环境优化的显著成效。

“一站式”道路运输便民服务站助推政务服务再升级,营商环境再优化

为破解青岛市20余万营运车辆道路运输证年审业务办理多头跑、环节繁难题,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青岛市交通运输局依托全市机动车检测机构设立道路运输便民服务站,将政务服务窗口延伸至企业和群众身边,实现营运车辆检测、年审、技术等级评定、运输证换补发等业务“一站办”“就近办”“网上办”。

一是集成服务破壁垒。联合公安交警等部门,整合违章处理、车辆检测、营运年审等流程,实现“一条龙”办理。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积极响应群众诉求。

二是流程再造提质效。全面推行电子证照和档案,实现“全程网办”,仅市内三区年省表单印制费10万余元。检测后提供免费帮办代办、流程实时提醒、线上即时审批等服务,实现“即时办、高效办”。统一七区三市受理标准和流程,确保“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三是数字赋能优体验。利用“互联网+运政+电子证照”技术,打破便民服务、运政等多系统数据壁垒,实现申请与审批分离、跨区域“一站式”办理。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69家道路运输便民服务站(省内首位),2024年办件13.42万件,网办率提升52%,满意率达100%,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有效提升政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相关经验做法被《焦点访谈》等宣传报道,入选全市服务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十大办实事”案例。

抓培育、搭平台、优环境,青岛市全力构建国际道路货物运输新格局

近年来,青岛市交通运输局按照“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物流体系”“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等重要指示要求,充分发挥“四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定位优势,引导企业积极拓展国际道路运输“蓝海”市场,提升跨境运输便利化水平,推动国际道路运输从“走得了、运得出”向“走得安全、运得便利”蝶变。

一是注重典型培育。助力西海岸利达物流在3个月内开通山东省首条中俄TIR线路,中俄间运输时长由15天压缩至7天,综合运输成本降低约30%。指导百伟汽运成功申请正式运行阶段全国首张GMS运输许可证和TAD(暂入证),并实现三条线路接续首发,标志着GMS国际道路运输步入发展正轨。

二是依托重点枢纽,打造TIR集结中心。充分发挥上合示范区战略平台优势,依托传化国际物流港和“丝路电商”综合服务中心,打造集TIR运输、保税仓储、展览展销、培训孵化于一体的“TIR+贸易”融合生态体系。目前上合示范区已集聚TIR持证人企业12家,TIR专用运输车辆150台。

三是明晰政策航标,抢抓发展新机遇。组织企业深入学习《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货物及人员跨境运输协定》等政策文件和会议精神,明晰实施便运协定以及重启“早期收获”等相关情况,助力企业把握行业发展前沿动态。

四是搭建协作平台,开辟贸易新通道。举办上合国家跨境运输潜力推介会、“一带一路”现代物流与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大会和GMS国际道路运输专题培训会,邀请亚洲开发银行来青开展GMS国际道路运输座谈会,精准助企纾困。

自2023年以来,青岛先后开通中俄、中吉乌、中哈三条全省首发TIR国际道路运输线路,实现青岛至曼谷、河内、金边三条GMS国际道路运输线路全国首发,圆满完成中国至越南国际道路运输开通任务。截至目前,青岛国际道路运输备案企业达到71家,市场主体规模居全省首位;青岛市国际道路运输企业在全国TIR证持证人企业中占据16席,TIR累计发运499车次,出口贸易额超3.3亿元,TIR持证人数量及TIR发运规模保持全国首位,其中“中俄快线”已实现常态化运营,发运规模和运行质效均保持全国前列。

破堵点、提效能、促转型,“标准+服务+数字”三力齐发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聚焦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创新监管模式,以全力推进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三期、万邦矿石码头、沈海高速改扩建工程、青兰高速改扩建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为着力点,努力打造“建成即投产”的营商环境标杆,为全国交通工程建设贡献“青岛方案”。

一是坚持标准引领,倾听企业心声,填补行业空白。研究制定全省首个《游艇码头工程质量检验规范》,打通游艇码头监督堵点,既保障了青岛湾、奥帆中心等一批新建游艇码头有规可依,也为全省海上游艇码头规范建设积累了“第一经验”。全国首创智慧团标《交通工程智慧化工地建设技术要求》,为数字化平台搭建提供理论支撑。

二是坚持服务提效,紧跟发力,保障零时差投产。紧跟工期,立审立办,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质量监督手续办理由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紧跟进度,随报随验,10天内完成130公里高速公路验收,保障沈海高速左半幅按期顺利通车;全周期指导齐鲁富海原油仓储项目,完工次日即交工验收投产,节省30天。紧跟需求,诉办速结,对58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控制难点问题,编制《农村公路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手册》,手把手帮扶指导。

三是数字赋能,探索智慧监管,减少涉企检查。开发“青岛交通建设工程智慧监管系统”,实现“网上报监、数据共享、智能预警”。强化系统应用,着力运用平台质量安全监督申请网上办理和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的辅助功能,减少涉企检查。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市交通运输局将以此次评选为契机,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交通运输营商环境,为全市、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责任编辑:周晓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