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青岛高家糖球:让“甜蜜”四季可尝

鲍岛食里·老字号的新故事——青岛高家糖球:让“甜蜜”四季可尝

■高家糖球“雪里红”深受市民喜爱。高士湘 供图

糖葫芦起源于南宋,是北方冬季常见小吃,青岛人称之为“糖球”。青岛本地“老字号”高家糖球是萝卜·元宵·糖球会的常客,通过技术创新打破糖球仅限冬季食用的传统,让招牌糖球四季可享。如今,高家糖球制作技艺已列入山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走出国门,成为传播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载体。

20世纪50年代,高家糖球第二代传承人高炳南推着自制小推车沿街叫卖。20世纪70年代,他在广饶路市场支起摊位,正式打出“高家糖球”名号。当时制作全靠手工,选料、穿串、熬糖、蘸裹,每一步都凝结着朴素匠心。第三代传承人高士湘回忆,爷爷用自家山楂树果实制作糖球给家人吃,后传给父亲高炳南,父亲以此为业。自己从小旁观学习,十几岁接过手艺,坚守至今已五十余载,他也始终牢记父亲“安全第一、用料极致”的教导。

高家糖球看似制作简单,实则暗藏玄机。要精选沙岭地优质山楂,确保个头均匀、果肉厚实、酸度适中;熬糖是关键环节,高士湘凭多年经验,通过观察糖液气泡大小和颜色变化精准把控火候,熬出的糖稀透亮金黄,裹在山楂上冷却后,糖壳薄如蝉翼,入口酥脆不黏牙。青岛的海风天气对制糖是考验,穿串需齐整,熬糖要达金黄“拔丝”状态,蘸糖时手腕一抖,才能让糖衣薄厚均匀。高士湘演示时,糖丝拉出晶莹弧线,如春蚕吐丝为糖球“织”就玲珑外衣,这手“雪里红”绝活是父亲传下的技艺,如今已传给第四代传承人高洪亮。

过去常有顾客询问能否四季吃到糖球,这成了高士湘创新的动力。传统糖球因为原料储存和糖衣抗热的问题难以解决,只能冬天生产。他历经近十年钻研试验,在无数次失败后,首创冷链保存技术,通过精准控温让糖球夏季也能保持新鲜。2008年啤酒节,“冷链糖球”亮相获市民点赞。现在,用专用冷库确保夏季糖球品质口感与冬季一致:刚取出时糖衣瓷实、果肉如冻雪糕,静置几分钟后,糖衣褪去,冰感变酥脆,山楂恢复软糯酸甜的口感。

2019年,高家糖球亮相故宫“中华老字号过大年”活动,“故宫定制”款成网红;2021年首次出口海外,成为青岛首个走出国门的糖球品牌,同年制作技艺列入省非遗名录。高士湘常说:“做糖球要守‘五心’——匠心、良心、诚心、热心、用心,这是父亲的教诲,也是传承的信念。”他已将技艺与信念传给儿子,希望这门手艺世代延续,让高家糖球飘香更远。

从街头小摊到非遗名片,高家糖球用百年时光诠释着“匠人匠心”,那一串串糖球,是对传统的坚守、对创新的追求,更是青岛人心中永不褪色的甜蜜记忆。(陆彦蓉)

责任编辑:张慕鑫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