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22日讯 7月21日下午,由青岛市大数据局指导、市南区大数据局和金湖路街道共同打造的“便民服务码”发布会顺利举行。作为全市首个“爱山东 便民服务码”创新试点场景,这一成果标志着市南区在基层治理智能化升级中迈出坚实的一步。青岛市大数据局、市南区大数据局、金湖路街道相关领导出席活动,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本次发布会详细介绍了“便民服务码”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社区代表分享了社区实践经验,市大数据局孙磊志处长做了相关介绍。他谈到,国家《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探索建设“城市码”,这一政策导向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此背景下,依托“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城市码”体系应运而生,它涵盖“个人码”、“企业码”和“事物码”三大部分。“个人码”即“鲁通码”,“鲁通码”作为全省统建的居民身份码,在政务服务、交通运输、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实现“一码通行”,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企业码”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筹,是经营主体的数字身份凭证,通过它可便捷查看企业信息、信用等情况,助力企业高效运营;“事物码”则聚焦城市中的具体设施或事项,为城市的精细化管理与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市大数据局从两个方面为市南区的“城市码”应用探索提供了坚实保障。一方面,提供码平台支撑,依托全市统一的“一码通城”综合服务平台,为便民服务码的发码、管理、验码等核心环节提供技术保障,确保其稳定运行;另一方面,提供政务服务平台支撑,积极推动“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上的医疗、养老等数字化资源与便民服务码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服务。
区大数据局局长张天冲详细介绍了此次推出的“便民服务码”。他指出,“便民服务码”是市南区在“城市码”建设方面的重要实践成果,它紧密围绕居民的实际需求,整合了金湖路街道20余支网格员便民服务队,能提供中医针灸、安全隐患排查、日常维修等30余项服务,让网格服务更贴近居民生活;同时涵盖水电气暖等生活必备服务的站点联系方式,以及开锁换锁、家政服务等便民商户信息,将以往楼道里的小广告转化为规范的服务资源,切实解决居民日常难题。
此外,便民服务码中接入了依托“DeepSeek”大模型打造的掌上AI智能客服“金湖墩墩”,居民只需通过扫码,就能在线咨询政务服务类相关问题,“金湖墩墩”会迅速提供解决路径和联系电话,为居民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智能服务,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下一步,市南区将持续拓展“城市码”应用场景,让更多居民享受到数字化治理的便利,推动城市基层服务效能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王逸群 王睿(实习编辑)